1

一场说走就走的南开行

于一夏日午后,终于来到南开大学,这个从小就听奶奶不停念叨的大学,这个拥有近百年光辉灿烂历史的著名学府。虽没有期待中那样兴奋,却也极尽搜寻,认真观察身旁走过的每一位学子,企图从他们的脸庞、眼中搜寻出精英的密码,试图找到无数南开人精神的继承。心里却也有个疑问,这种猎奇式的先验眼光,是否能够带领小津准确理解这所大学的精魂?

2

马蹄湖

津游记|一场说走就走的南开行,深度触碰这所百年学府的精魂

沿大中路西行300米,路北有一个小池塘,因其状似马蹄,故被称之为马蹄湖。马蹄湖内栽满了荷花,被人们称为津城最好的荷花观赏处之一。

3

周恩来纪念碑

津游记|一场说走就走的南开行,深度触碰这所百年学府的精魂

进了校东门没走多远,就是周恩来纪念碑,1979年南开大学60周年校庆之际在马蹄湖的中心岛建成。碑座用花岗岩、碑身用汉白玉制成。在碑左上角镶嵌着周总理的铜制浮雕头像,正中镌刻着周总理的手书——“我是爱南开的”6个金色大字,碑背面镌刻的是由杨石先校长亲笔书写的碑文。

津游记|一场说走就走的南开行,深度触碰这所百年学府的精魂

无碑之追随

杨石先校长生前很喜爱景致独特的马蹄湖。新中国成立后,他同周总理建立了深厚友情,对周总理十分崇敬。1985年2月,杨校长病逝,子女遵照遗嘱,将其骨灰撒入马蹄湖中心岛周围的松柏丛中。

【人物简介】杨石先,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中国有机化学奠基者。1923年任南开大学教授,后兼任理学院院长,1931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继续执教于南开大学。1957年任南开大学校长。1949年10月1日他出席了隆重的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城楼上,周恩来总理亲自把他介绍给毛泽东主席:“这是天津南开大学的负责人、老科学家杨石先同志。”毛主席紧紧地和他握手,并说:“你在教育工作岗位上付出了多年的辛勤劳动。”这是毛主席对他工作的充分肯定与鼓励。

吴大任副校长于1997年3月病故。他的夫人选择了两人晚年经常一起散步、背诗的马蹄湖中心岛作为他的安息之所。吴大任的骨灰就埋在周总理纪念碑旁右侧的一棵松树下。2007年吴夫人无疾而终,子女遵照遗嘱骨灰也将其葬在那棵松树下。

【人物简介】吴大任,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我国积分几何研究的先驱之一。吴大任1908年出生于天津,1921年考入南开中学,1926年毕业时他被免试保送入南开大学,曾先后留学英国、德国,长期担任南开大学领导工作与教学工作,著、译数学教材,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杨石先和吴大任二位已故校长都拥有极其崇高的威望,被称为“纯真学者,正直君子”。

早在出发之前,因对这些故事略有耳闻,看到周恩来纪念碑,看到中心岛周围的松柏,看到那满池荷花,脑海里浮现出杜牧的“浮生却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并由此生发出具象的感受。

两位校长的事迹并无碑纪念,也并没有相关的文字介绍,慕名而来的游客所知者也不知有多少。坐在松树旁,静静地面向纪念碑发呆,思绪慢慢凝聚,才恍然觉悟,也许正是无数像二位校长般赤诚的君子心愿,终身矢志不渝地追求,默默无言地守护,才成就了南开真正与众不同的可贵之处。

4

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

津游记|一场说走就走的南开行,深度触碰这所百年学府的精魂

迈上台阶,看清了碑额上的字,脑海里就回忆起电影《无问西东》最后播放的,西南联合大学的教授学者以及学生代表,一个个名人大家(陈寅恪、冯友兰、钱钟书、沈从文、闻一多、朱自清、邓稼先、华罗庚等),从眼前划过,籍籍无名如小津也忍不住感慨万千,在艰苦的环境中追求真知、寻求真理、坚持教学,真正诠释了“刚毅坚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全部的力量。

津游记|一场说走就走的南开行,深度触碰这所百年学府的精魂

津游记|一场说走就走的南开行,深度触碰这所百年学府的精魂

真正逐字逐句地读完碑文上的字,历史的宏观立即化为胸腔中涌动的热血,那种民族的苦难的激愤之情油然而生,思今日的来之不易,思英才赴汤蹈火地奔赴,民族危难之际,生命都难以存保,仍然有“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的觉悟,这正是三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的精魂,在如此精神的延续下,教育之光明才得以闪耀。

津游记|一场说走就走的南开行,深度触碰这所百年学府的精魂

5

南开大学校钟

津游记|一场说走就走的南开行,深度触碰这所百年学府的精魂

原来的南开校钟本是德国克虏伯兵工厂为李鸿章祝寿专门制造,后赠给南开大学。1937年,南开遭遇轰炸,校舍被焚毁,校园被侵占,文物典籍被洗劫,铸有《金刚经》全文、重六千余公斤之校钟亦遭毁掠,举世愤骇。1997年7月,在南开园被炸毁60周年之际,为铭记历史,励志未来,南开大学重新铸造校钟。重铸校钟高1.937米,重3000余公斤。

校钟悬于主楼后广场上,凝重古朴,端严肃穆,彰显着南开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愈挫愈勇的奋斗精神。钟的正面是“南开”两个大字,左面是校歌,中间是校训“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右面是80字的校钟铭文:河海泱泱,立学设庠;英彦蔚起,山高水长;翔宇负笈,邦国之光;七七事变,倭寇似狂;毁我校园,景钟云亡;今兹重铸,宫生喤喤;莘莘学子,济济堂堂;允公允能,蹈励发扬;日新月异,科教腾骧;猗欤南开,宏业无疆。

从旁走过,如果不细看,很容易就忽略掉校钟,如果不细查,很容易就错过这段值得铭记的历史。曾经的历史,南开人不应该忘记,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也不应该忘记。

6

目遇之而成色

一向路痴的小津,在烈日炎炎下的南开大学,辗转寻找,一度迷失在图书馆的周围,来来回回走,不经意就发现了同道者:两位已添白发的老人,跟小津选择了相同的路径,不停折返,互相讨论着专业的化学问题。两位面容白皙,所穿衣服干净整洁,且佩戴校徽,身姿挺拔,带有知识分子特有的尊严与亲切,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两位老人如清风徐来,让小津突然明白了苏轼的“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含义,在如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几乎去往每一个地方之前,早就已经听过很多人只言片语的谈论,因而形成了一种超越经验的认识,并对此信以为真,而当旅行的次数渐渐多了之后,才明白,真正的经验只有通过自己的双脚走过,自己的眼睛看过,自己的耳朵听过才能够获得。小津也因此了然,南开大学的精脉并没有断掉,它凝聚在一代又一代南开人的心中,在今天仍然闪烁着光芒。

小记

在夏日午后,树荫里的木椅上,小津在离开前望着来来往往的学子想,其实他们在过着同全国各大高校中的大学生一样的生活,每天奔跑在宿舍与教学楼之间,每天为下一顿点什么外卖而苦恼,每天都立志这个学期要多泡图书馆,每天都想去哪里逛逛街、看看电影,回来时是坐校车还是骑共享单车……

然而,跟其他大学不一样的是,他们曾经拥有那些令后世无比敬仰的先辈,那些先辈以自己的精神浇灌出这个大学的灵魂和气质,允公允能的校训铭刻于每一届的学生心中,受到如此的感发,他们注定将会变得不同。

大学里或气派或宏伟的建筑比比皆是,如南开大学般的精神传统和文化底蕴却不可骤得。

文/编|静瑜

审核|赵双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请注明来源“天津市旅游局”(tianjin-tour)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