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学第二天晚上七点,我们研支团一行四人在校长与村支书的带领下,前往小龙家中去家访了解情况。途中,我在与校长和支书的交流中进一步了解了小龙的家庭情况。

青山常绾云烟色,纤纤疏雨沾衣湿。

想来山里的秋冬季节,最常见的就是这番景象了。山里湿度大,再加上这雨的推波助澜,空气里仿佛能滴出水来。

烟雾缭绕,是这里常见的景象

而我,却分外钟爱这样的烟雨。远处青山蜿蜒,山顶浮着一层薄薄的雾气,就像拢着轻柔的纱巾,浅浅淡淡,婉约动人。

寒假结束来黔,我们在这烟雨的黛色中迎来了开学。

开学最重要的事,便是报名注册。

一个多月未见,孩子们都非常激动,早早地就等在了办公室。老师一到,他们便围上去,争先恐后地把素质报告册与寒假作业交给老师检查。大致检查了各科作业,我开始给学生们登记信息。

开学报到,登记学生信息

核对留守儿童信息与学生家长联系方式,是其中较为耗时的一项工作。由于每一年学生家长外出务工的情况与联系方式都会有变化,我们在开学报到这一天就得与学生重新核实。而很多学生都是独自前来报到,如果他们不知道父母外出务工的动向或者父母的联系方式,就会推迟注册信息的录入。

今年,我所带的四年级有生源变动。一名女生(小丹)转至县城读书,还有一名苗族女生(小龙)迟迟未到校报到。

小丹是一个活泼开朗、心思细腻的女孩,成绩优秀,在班级名列前茅。她喜欢做手工,经常做一些小玩意儿给我。寒假返宁前,她还送了我一张卡片。我虽然不是第一次收到孩子们的卡片,却还是一次次被他们的真诚打动。

学生送给老师的手写卡片

曾经听当地老师说过,为了能在“小升初”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家长们会想办法把孩子转至县城读书,四年级阶段是一个高峰期。之前一起吃饭的时候,小丹就与我提及转学之事。所以,听说她转学了,我倒是没有太惊讶。

我虽然对小丹的离开感到惋惜,却也真心祝愿她能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龙开学初便无故旷课,存在辍学的风险。我当即询问了同是我班上的小龙的妹妹,几番沟通,她只说小龙现在并未在家中,其它的事情她也不甚了解。我只好致电其父母了解情况,却一直没能联系上。

开学第二天晚上七点,我们研支团一行四人在校长与村支书的带领下,前往小龙家中去家访了解情况

苗族聚居的地方大多在山的高处,加上阴雨天道路湿滑,我们的步速没法太快。好在近年山路修建良好,沿路有路灯照明,走起来倒也不困难。途中,我在与校长和支书的交流中进一步了解了小龙的家庭情况。她的父亲在外务工,母亲文化程度不高,家中主要靠她大伯督促姊妹几个学习。往年家访的时候,也主要是小龙大伯与老师们沟通。

研支团的同学们在校长和村支书的带领下去家访

向上爬了最后几个坡后,我们不久便到了小龙的家中。

校长与村支书向小龙家人说明了来意,并宣传了“保学控辍”的有关帮扶政策,确保孩子不会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辍学。而后,我们问起小龙未报道的原因,小龙大伯告诉我们说她此刻还在榕江的亲戚家中,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不肯回家来。因为他们交流大多用苗话或侗话,我也是靠校长的翻译才了解了大致情况。家访最后,小龙大伯承诺会与小龙继续沟通,尽快把她送到学校。

校长与村支书向小龙家人宣传“保学控辍”帮扶政策

我虽为小龙担心,却也无处着手。所幸,家访后的第二天,小龙就来上学了。我喊了小龙去办公室,同她聊了聊,然后把新课本交给了她。见她言语中没有什么异样,我暂时也放下心来。课堂上,我时常提问她,刻意增加了与她的交流。课间在教室,我发现她主动问同学借课本补落下的笔记和作业,这让我内心又踏实了许多。

一个多星期过去了,孩子们的学习渐渐步入正轨。恰逢3月是学校的“学雷锋月”,为了弘扬雷锋精神、增添校园活力,学校决定举办“学雷锋”系列活动。

“学雷锋”系列活动之主题班会

三月还是春寒料峭,又时而夹着细雨飘扬。好在3月6日下午,雨势稍有停歇,我们便组织三至六年级的学生深入村寨,义务清理道路。同学们拿着劳动工具兴冲冲地奔出校园,没有工具的,便以手、树枝等替代。

同学们齐心协力清理村寨里的街道

经过师生们一个多小时的努力,道路两旁的垃圾袋、枯树枝、落叶等统统被分类清理完毕。欣赏着整洁的道路,同学们踏着欢快的步子返回了学校。

这几日天气晴好,黛色已褪,眼前的青山也逐渐明媚起来了。那场烟雨氤氲的记忆,会始终裹着轻纱,隐在青山之后,等着我,去寻她。

【支教日志系列】

【关于我们和月亮山的故事】

文字 | 姚玲

图片 | 阮未艾 姚玲

编辑 | 王康适

投稿邮箱 : [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