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如果你在路边招来一辆出租车,刚起步没多久,司机师傅在貌似无意间询问付现金或是扫码支付,那么十有八九是要向你推荐嘀嗒出行了。时至今日,嘀嗒出行在即将迎来5周岁的时候,根据其官方公布数据统计显示,目前这家主要提供出租车与顺风车出行服务的平台已经拥有1.3亿用户,1500万车主,而在综合业内第三方平台的月活跃用户数据来看,俨然已成为了出行行业的第二名。

但有意思的是,最开始网约车与出租车之间的关系,几乎可以用“水火不容”来形容。几年前出租车司机对网约车的态度,想必大家也有目共睹,甚至在英国伦敦,为了能给Uber造成迎头一击,当地出租车司机甚至不惜发起60万英镑的众筹,资助伦敦交通局对Uber进行司法审查。而在网约车与出租车之间的矛盾尖锐到这个份上的情况下,嘀嗒出行又是如何与出租车行业走得如此之近呢?

【靠出租车实现逆风翻盘】

与伦敦出租车司机“不合规矩”这样相对隐晦的抗议不同,西班牙UGT工会甚至直接在文件中写道,“Uber和Cabify正在提高出租车行业的生存门槛,让13万份工作处于危险之中……工会认为,这种不公平的竞争是不可容忍的”。事实上,这才是出租车行业普遍反对网约车时代到来的关键,毕竟后者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很容易就能打消掉出租车的优势。

厘清矛盾之后就不难发现,出租车司机反对的,其实并不是网约车平台所带来便捷高效的接单方式,或者根据数据提供的更优行程方案,他们更担心的其实是自己被排斥在网约车模式之外,并成为对立面。而嘀嗒出行则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其在出租车行业中推广的“三化工程”,也就是数字智能化、网约化,以及线上线下一体化,也消除了这一矛盾。

具体来说,通过物联网、数字赋能,打造智慧交通;满足用户线上化趋势,提升网约体验和效率;为巡游、网约车等多种用车形式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实现出租车交通的智慧运营,从而提高用户满意度和行业效率。而这些变化最核心的目标,是帮助出租车提供服务链条中的所有参与者获益。而此前嘀嗒出行联合上线的“出租车智慧码”,也正是为了推动扬招打车数据实现线上化的管理。

【网约车中的异类,率先实现盈利?】

除了与出租车行业和睦共处,嘀嗒出行方面透露出得更为劲爆的讯息在于,目前其广告业务和增值业务也已实现盈利。虽然这里所说的“盈利”,与我们所想象的整体盈利还有着一定的差距,但毕竟从已经上市的行业其他企业财报来看,无论是Uber还是Lyft依旧在面临着巨幅亏损,滴滴出行也曾在内部信中表明还在继续亏损,甚至于首汽约车方面,也只是声称或将在年内实现盈利。

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嘀嗒出行宣告的“盈利”似乎给行业带来一针兴奋剂。而嘀嗒出行CEO宋中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进一步透露,除了大家熟知的网约车服务,嘀嗒出行在全球范围内的其它业务也在盈利,其中包括广告和增值业务、后市场方面的加油、维修保养、保险、车辆金融服务,以及新车与二手车买卖等业务,此外还会考虑在出租车业务合作的基础上,收取部分服务费。

宋中杰在采访中表示,“未来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希望更多是从衍生业务去寻找。比如与出租车行业合作,把车内车身做成广告平台,广告收入分成进行增收”。而在提及未来出租车业务时,他还提出了这样的设想,未来将出租车升级为移动电商场景,在部分定制车内合理排放货架,从而扩大出租车行业的延展业务收入,让司机以及嘀嗒出行都可以获得相应份额的获益。

【突破盲点的意识或许最为关键】

对于嘀嗒出行将出租车升级为移动电商场景的设想,或许有些人会觉得太过“想当然”,毕竟当初“无人货架”小火的时候,就已经有人提出了这一想法。但无人货架本身就存在着补货、监管、运维等多方面的问题,如果将其移植到出租车车内,无疑也将面临更多的风险,不过将其放在整个网约车行业的大背景下,谁也不能说这种思路是否会成为行业打开新局面的突破口。

上月Uber公布了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财报,首先是营收创造史上最低增速,归属公司的净亏损也扩大至52.36亿美元,受此影响股价也陷入持续性低迷。反倒是在2015年,跟随着Uber for everything战略出现的衍生服务Uber Eats,月活用户数同比增长了140%,合作餐厅达到320万家,收入暴涨72%达到5.95亿美元,成为财报中的唯一的亮点。

Uber Eats自然算不上典型的“网约车服务”,具体来看它更像是美团与饿了么这样的外卖配送平台。不过从目前各大网约车平台的表现来看,即便是世界级的Uber与Lyft,也越来越难仅出行服务这一“老本行”实现盈利,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自然需要优化既有的商业模式,而不论是与出租车行业握手言和,还是钻研出行环境谋求更多可实现盈利的点,只有找到了新的突破口,才有更大的概率在红利逐渐退潮的情况下,获得新的突破。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