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阿拉善SEE及卫蓝侠项目对绿色供应链议题的介入和推广,许多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家及其企业也在逐渐转变自己的思维观念和发展模式,在绿化供应链条上探索出自己的路子。这几年,企业家会员对一线卫蓝侠伙伴除了在资金上的支持外,还为其提供了其他资源支持,如在卫蓝侠项目评审会上我们都能看到各企业家的身影,他们以专家导师的身份,对许多小型NGO的成长给予了中肯的建议和扶持,这也是我们独有的特色,今后也会继续下去。

朱仝,阿拉善SEE第四届华北项目中心主席、阿拉善SEE第五届监事会监事、中国文化艺术书院副院长、北京世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北京世嘉博融投资有限公司、空格文创董事长、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副主席。

作为阿拉善SEE的一名企业会员和卫蓝侠项目审核分委员会的主席,朱仝曾参加过2016、2017、2018年度99公益日的个人捐助和卫蓝侠项目企业1:1配捐,也曾配合理事会“项目审核委员会”主持了卫蓝侠项目污染分委会的项目专家评审工作和年度预算审定工作。

在2019年99公益日前夕,朱仝接受了卫蓝侠的专访,对卫蓝侠的过去和未来表达了自己的思考与看法。

No.1

40年的经济发展是打了折扣的成绩

现在出门在外时,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不自觉地打听当地的环境问题。不得不承认,在加入阿拉善SEE和参与卫蓝侠项目后,发现自己日常的许多行为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与现有环境建立起的友好关系。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这个成绩我们还需要重新进行审视,我觉得这一成绩还是要打折扣的。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环境污染问题正在逐渐吞噬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现在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资源、资金去治理,这个修复时间是漫长的,我们为此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所以,我认为一个事情或者一个项目的成功,不仅要看某一方面指标的完成,还要综合考量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对于阿拉善SEE卫蓝侠项目的发展而言也是如此。

No.2企业自我变革的出路在于环境友好

对于自己所处的房地产行业,我们也在不断地反思与变革。有些企业认为,环保问题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公关危机和资金处罚,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经济效益。其实不然。

我们都知道,在钢铁、水泥、铝合金等重点排污工业企业的生产总量中,来自房地产行业的采购量占比可不小,房地产行业对上游供应商尤其很多高耗能工业企业有较大影响力,需要从原材料开采源头、生产过程、终端消费等多个角度入手,绿化整个供应链条,提高环境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

图为阿拉善SEE华北项目中心会员现场参与水取样和检测

随着阿拉善SEE及卫蓝侠项目对绿色供应链议题的介入和推广,许多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家及其企业也在逐渐转变自己的思维观念和发展模式,在绿化供应链条上探索出自己的路子。

例如现在我们所开发的别墅项目,一改传统房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转而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木质结构。

这一转变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排放,更是提升了客户的居住体验,使得产品在质量上有了一个新的提升。当我们在向客户推荐此类环保住房产品时,心里也更有底气。也让我们认识到,转变高污染、高耗能的生产模式,并没有让企业吃亏,反而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让企业的产品有了更多的增值空间。

No.3卫蓝侠从1.0到2.0的跨越

过去的卫蓝侠在战略方向上没有问题,特别是对卫蓝侠伙伴的支持思路是完全正确的,我们的卫蓝侠伙伴敢于向污染企业“Say NO”,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我们从不否认。但形势是变化发展的,如果把前面的卫蓝侠看成是1.0版本的话,那现在的卫蓝侠就应该要进入到2.0版本了。

图为阿拉善SEE华北项目中心会员调研温榆河。温榆河是一条比较大的河流,全长45.5公里,也是北京最早开发的一条河。近二十年,温榆河两岸人口骤增、企业密集,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注入南北沙河。昔日一脉清流的温榆河,曾经成为一条污水沟。流域内有783个排污口,年排污量占本市总排污量的三分之一。

什么是2.0?就是在1.0的基础上,提高我们的战略深度。

卫蓝侠过去一直是一个第三方监督者角色,与企业的关系趋于紧张,也会影响到企业会员对卫蓝侠项目的参与度。

我们应转变继续与污染企业对立的思维模式,而是谋求建立环保共同体。卫蓝侠可以转变成为一个能够帮助企业发现自身污染隐患、促进企业及时整改并形成节能减排能力的角色。

于企业而言,将环保指数设置为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有助于企业在公众和消费者中间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的,是可以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的。

像河北德龙钢铁公司的环保整治就取得了很大成效,他们投入巨资在多个环保深度治理项目上,让各项排放指标优于最严环保标准。如今在他们的园区里随处可见青草绿树,经处理后的钢厂废水甚至可以直接饮用。

图片来源:unsplash

这一行动不仅让企业赢得了社会尊严和政府的认可,也获取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他们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获得了更多的项目和投资机会,在当前钢铁行业并不景气的背景下仍能在业内提高自己的销售量,这是绿色发展带来的现实红利的真实例子。除此之外,我们国内一些企业甚至还邀请了曾经举报过他们的卫蓝侠伙伴进入园区进行参观和座谈,就环保整改问题达成共识。

所以说,2.0版本的卫蓝侠应该是NGO和企业共同成长的模式,由双方共同制定生态标准,共同把控生产环节。

从我们卫蓝侠角度而言,需要转变原来与企业的一种紧张的工作模式;从企业角度而言,企业要转变害怕监督、逃避责任的旧观念,要认识到与NGO的正常对话,不仅有利于及时整改自身环保问题,还有利于提升自身社会形象和产品的竞争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No.4建立卫蓝侠议题联盟

近两年,卫蓝侠项目的目标并不是很明确,可以说是处于一个转型的迷茫期,我们也都深知这个转型过程会很艰难,因为有多方面的原因。

特别是在阿拉善SEE在地项目中心(以下简称项目中心)的定位上,我们给到各项目中心的指引仍不够明确,各项目中心对于“自己是谁,今后该往哪去”这个问题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许多会员对卫蓝侠项目不了解,对卫蓝侠伙伴更不了解,参与度也自然难以提高。

图为阿拉善SEE华北项目中心会员调研

所以,在2.0版的跨越过程中,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我希望能够在阿拉善SEE内部形成一个由阿拉善SEE各项目中心参与的议题联盟(或项目委员会亦或是专项基金)。这个议题联盟有工业污染议题联盟、绿色供应链议题联盟和绿色金融议题联盟。

01 | 如何建立议题联盟?

资金、人力等资源都已下沉到了各项目中心。经过阿拉善SEE的战略调整,目前资金已经下沉到各项目中心,项目中心也获得了更多的资金份额。与此同时,项目的其他资源也伴随着下沉了下来。

这样的下沉,有利于项目中心参与到项目评审(项目评审由项目中心、阿拉善SEE卫蓝侠项目组和专家三方共同组成)中来,给项目的评审和战略的判定提供了有效支持。让各项目中心更多地了解在地环境问题和卫蓝侠伙伴的情况,提高企业会员参与项目的积极性。便于企业家会员给卫蓝侠伙伴提供更精准的资源支持,如给予伙伴在机构建设上的支持等。

02 | 议题联盟下,企业会员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都知道,许多一线工作的推进都需要依靠我们的卫蓝侠伙伴去执行,他们对中国污染现状及问题有着自己的认识,也有着紧迫感,对环境污染问题也深恶痛绝。

但有些伙伴的规模很小,只有两三个人,规模大的有十几个人,仍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完整性。所以卫蓝侠的平台需要项目中心和企业会员的加入。

众所周知,阿拉善SEE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大量的企业家会员。企业家群体都有着自己的独立思想。他们想法多,点子也多,能够一针见血的抓住核心问题。

这几年,企业家会员对一线卫蓝侠伙伴除了在资金上的支持外,还为其提供了其他资源支持,如在卫蓝侠项目评审会上我们都能看到各企业家的身影,他们以专家导师的身份,对许多小型NGO的成长给予了中肯的建议和扶持,这也是我们独有的特色,今后也会继续下去。

No.5转变筹款思路

现在卫蓝侠的筹款主要由会员会费、公众捐款和其他基金会的大额资助组成。我们要转变过去只盯在会员身上的思路,而要把眼光聚焦到公众筹款和其他基金会的大额捐赠上来。

特别是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原有的私募筹款思路必须有所改变,我们需要面对更多的公众。

现在的形势是,各大公募基金会都在各平台上线了自己的品牌项目,公众对于公益项目的选择有了更多的空间。对于我们的挑战也加大了。

如何在众多项目中获得公众广泛关注、认可并捐助?在传播推广上如何找到与公众对话的桥梁?需要我们跳出原有的筹款思维,做到以终为始,“以销定产”。

总而言之,以前卫蓝侠项目的目标是资助NGO去解决一线污染问题,而现在需要调整与污染企业对立的态势,变成“圆桌会议”的形式。

我们曾在推动污染防治议题的过程中影响了许多企业家会员,这些会员立足于所处行业,积极拥抱变革,成为卫蓝侠的绿色企业家。在项目从1.0迈向2.0的转型过程中,他们依旧不可缺席,他们的存在对于议题联盟推进也更有意义。

希望未来的卫蓝侠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卫蓝侠,在2.0版的战略升级道路上走出自己的路子,为碧水蓝天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卫蓝侠

“卫蓝侠”是由阿拉善SEE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和能源基金会等共同发起的项目。项目通过扶持国内公益环保组织,致力于推动污染信息公开、污染源公众监督,企业污染减排与可持续发展,促进水、空气、土壤等环境污染问题解决。截至2018年底,“卫蓝侠”已经直接支持了全国53家一线环保公益组织,覆盖全国19个省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