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80”及之后的年轻人们看到铁匠行业产品已经没有过去繁华的市场前景时,更认为铁匠已经是吃苦不挣钱的职业,都不愿接力传承。在没有现代优质精炼钢材的年代,匠人们所使用的产品基材,必须先把铁矿石通过土法冶炼,清除杂质,将矿石简单地提炼成毛铁、土钢,然后再进行后期加工。

宋氏铁匠,家居四川省冕宁县石龙镇和平村。

宋远平,祖传铁匠技艺第五代传承人。

人类诞生以来,先祖们最初用岩石制造出各种生产生活工具,称为石器时代。随着人类进化,发现了不同的天然金属矿石,并对其进行了冶炼、铸造、锻打,创造出青铜、铁器。历史进程中,有无数先辈投身于铁器加工、锻造的行业,称之为铁匠。

冕宁宋氏铁匠从第五代宋远平上溯,高祖宋德耀,曾祖师宋成材,其膝下四子。长子,宋文科;次子,宋文成;三子,宋文芳;四子,宋文斗。兄弟四人除了务农,其中一人为石匠,两人为铁匠。石匠技艺仅传承了三代,今已无人从业;而铁匠技艺在爷辈到父辈得到了传承。父辈,家有三兄弟,宋光宗,宋光达,宋光云均从事这行业。铁匠技艺就这样在父子、叔侄、兄弟间口授相传。到了家族的远字辈,就有兄弟五人(宋远光、宋孝远、宋远祥、宋远平、宋远清)继承技艺,以这门手艺养家糊口。

在冕宁民间流传着这样的典故俗语,“人生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天干饿不了手艺人”、“一阉二补三打铁”等,蕴意过去有手艺的人遭到天干旱也不会挨饿,而阉猪匠、补锅匠、铁匠这三种手艺人在当时的农村也是最挣钱的。

为什么三苦之中“打铁”名列第一呢?首先,铁匠工种实属高温作业,常年必不可少在炉火前承受高温灼烤;第二,铁匠工种也属灰尘作业,在汗水的吸附下,脸上布满铁灰,最严重的是鼻孔里面吸满厚厚一层灰尘;第三,打铁极易烫伤。在没有现代优质精炼钢材的年代,匠人们所使用的产品基材,必须先把铁矿石通过土法冶炼,清除杂质,将矿石简单地提炼成毛铁、土钢,然后再进行后期加工。经过简单冶炼的基材还含有许多杂质,需要通过人工提纯精炼。提纯一直靠原始的办法——千锤百炼的锻打。每一次锻打都必须将工件烧红,使铁的温度达到熔点,然后师傅把烧好的铁块用钳子夹住,拿在铁砧上,准备打铁。这时,师傅是左手掌控工件,右手抡捶,师徒三人使劲、快节奏地不停敲打。当铁锤落在铁面上时,杂质火星子四处飞溅的景象如同放烟花一般,必不可少飞溅在身上,那也得咬紧牙关强忍着,因为铁匠有一句口诀:铁打一口气!所以,凡是铁匠肤体必遍身伤痕,都是铁渣烫伤后留下的。这就是为什么三苦之中“打铁”为最苦。

回想我的少年时代,见到的父辈们打铁,完全是以手工、劳力烧铁;风力来自木质手拉风箱;打击靠人工抡大锤,如今的空气锤、鼓风机、砂轮机、电焊机等半机械化设备是一样都没有,产量也是相当地低,几个人从早干到晚,汗水倒是流了不少,累死累活也做不出几样东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落实包干到户土地政策。这段时期,地方的农业机械化条件有限,农民日常劳作方式以手工、体力为主。这样就对各种手工工具产生了旺盛的需求,铁器是农具和厨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给当地的打铁行业带来了蓬勃生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铁匠们开始自立门户,自产自销,成为泸沽镇集市上火热的一景。当时,县里的铁匠都从各自工厂走出来单干,成为个体户,生产方式也采用了机械设备,用空气锤代替人力抡捶。随着生产工具需求量的倍增,生产设备的引进,生产方式的改进,冕宁地区打铁行业迎来了历史上的高峰期。街上、乡上的铁匠铺子里都是一片红红火火,白天黑夜响声不断的景象!

转眼进入九十年代,我念完小学。假期和父兄一起拉着人力架架车走路到泸沽火车站买煤炭。在路过那些铁匠铺子时,看到父辈同行们用空气锤打铁的景象,对我的心理和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我放弃初中学业,入门传承技艺,那年十二岁!初期主要打造马掌、掌钉、门纽扣等小产品。那时,冕宁县很多地区的交通条件并不发达,人们的生产、生活运输方式以骡马托运为主。那时也没有现代种类繁多的锁具,家家户户门上都是用门纽扣。故而,这些小件的销售市场前景广阔。话说打这个马掌钉,工件太小,技术要求稳、准、狠,意思是捶打时要手、眼、心合一,眼疾手快,才能做好。这一干就是几年时光,这让初学者的我,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时光荏苒,伴随着父亲年纪的增长,体力的减弱,宋氏铁匠到了铁匠技艺如何传承延续下去的关键时刻。传统的体力打造方式,在现实面前举步艰难。我和父亲商议,为发展生计,不得不从成本开始投入,购置机械设备,改变生产条件,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于1994年购置了机械设备,我的身份也从徒弟变成了师傅,借力机械化辅助加上实际操作的经验,由打小件开始着力于打造各种刀具、农具。在几代人技艺传承的根基和技术不断创新、深化之下,我的技艺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所打造的产品质量获得当地及邻近县市大众的良好口碑。机械的助力,技术的提升,产量也增加不少,经济收入也明显增加,良好的景象一直从九十年代中期延续到新世纪,历经二十几年时光。

匠人们传承的几千年民间技艺,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新世纪、新科技诞生了很多的新工艺、新产品,也给传统手艺——铁匠们带来了新的危机。第一,新研发出的各种农耕机械代替了人工劳作;第二,化学农药除草剂产品的出现,完全改变了传统农耕方式——农民耕田不用挖、除草不用锄!这使农具产品市场,由过去白天黑夜做都不够卖的情况,变为随便做几样都卖不完!

曾经门庭若市的铁匠铺,现在景象却是冷冷清清。还有,那些私有制企业完全机械化流水线生产的产品进入市场,价格低廉,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更是让民间铁匠们的产品无力与其抗争。当“80”及之后的年轻人们看到铁匠行业产品已经没有过去繁华的市场前景时,更认为铁匠已经是吃苦不挣钱的职业,都不愿接力传承。因此网上有议论,全国的民间普通铁匠技艺即将面临传承危机!

在面临时代发展、行业市场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我一直在深思着一个问题,是一成不变?还是继续创新?想想自家延续了几代人的这门手艺,自己也干了三十多年时间,达到精湛的技术水平,对此职业也有了浓厚的感情,我该怎样寻找出路?

我该到了再次挖掘智慧的时刻!

2014年,我开始接触网络。当我在手机上看到国内外铁匠们打造出的工艺产品时,茅塞顿开——创造工艺产品是创新转型的方向。明白一切现实问题之后,自己就开始行动,在网上了解国内外工艺品——大马士革花纹钢,并对其锻造技术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得知花纹钢的锻造工艺就是中国汉代时期“百炼钢”的基本工艺,只是现代工匠在原基础上融入现代的技术,使产品工艺更加完美。

汉代时期先辈就用钢铁,经过反复地“煮火”把钢铁粘在一起,同样的工序经过上百次的折叠锻打,最后才能得到从里到外都有精美纹理的钢材,人们就称此钢材为“百炼花纹钢”,现代国际上概称“大马士革”。后期再将其制作成各种精美的收藏工艺品。

打造花纹钢的基础技术,重点就是工匠需要具备长久、实际看火候的功底,这要点则符合我家几代人一直以打造夹钢刀具所掌握的实际技术水平。在冕宁,过去先辈们对花纹钢的锻造技术历史是一片空白,无人打造过。在无亲眼目睹、偷精学艺、无人指教的情况下,一切都只能靠自己。用薄弱的文化知识水平,在手机上查阅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然后,一次又一次,无数次地开始做试验。而现实告诉自己,网上的理论资料和实践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现代科技工业冶炼出来的各种钢材太多太多!不同的钢材所含金属元素又不同。为寻找不同钢材最好的配比方式,自己只能一种又一种的做试验,历经无数次地失败,其中之苦是苦不堪言!

时光转眼到了2019年,我的研究工作已经不间断地干了六年。功夫不负有心人,自己从打造普通农具的工作成功转型为研究艺术品,终于取得了实际性的成果,所创造出的作品也达到国内外同行产品的标准。其中一种,用各种不同纹理组合、拼接创作出来的花纹钢,在一块钢材上清晰地体现出多个汉字,其创意为国内同行业首创,技术难度也是最大的。另外,还创作出许多可供冷兵器现代工艺品选用的不同花纹图案的刀基材质,用这些花纹钢所制作出的工艺品都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信息时代,人们借助手机就可以足不出户对世界的冷兵器历史文化进行全面地认识和了解。那些展现在人们眼前的艺术品,堪称精美绝伦。而这些尤物则是工匠们用智慧和汗水,在千锤百炼之下诞生的。

过去的一切已成为历史,而现在存在的一切也将成为历史。当下全世界的匠人们都在对冷兵器文化及现代工艺美术刀具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在原基础上不断创新、创作。每年世界各地都在举办各种冷兵器、现代工艺美术文化交流展会。其中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刀展是亚特兰大世界刀展和中国北京世界名刀秀展会。

宋氏铁匠只是冕宁地方众多历史传统中的一门普通手艺。几代人一直努力为地方民众解决生活、生产所需使用工具问题。而如今现实情景之下,技艺如何继续传承?未来又如何发展?身为第五代传人的我,面临着很多的困难问题,在技术的转型之后,也许会有着更好的发展,也许会成为手艺传承历史的终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