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会德丰国际广场诚邀民众共启“无塑一天”

中新网上海新闻10月24日电 海洋是生命之源。从单细胞生物到人类,十几亿年来,地球生物的每一步进化都离不开这个摇篮。然而你是否知道?每年约有800万吨的塑料垃圾倾倒入海洋。科学预测到2025年,海洋里每3公吨的鱼就有1公吨的塑料;到2050年塑料的重量将会比鱼类还要多。由沪上知名超甲级写字楼会德丰国际广场携手Green Initiatives绿色倡议组织(以下简称GI)举办的“My Days without plastic无塑一天”主题环保展,于日前在这栋素以“8小时正能量”著称的浦西地标级写字楼正式开幕。一部发人深省的真实纪录片、一组有创意的视觉呈现和变废为宝的“鲸鱼”装置以及一系列可参与的线上线下互动,共同构筑起“与海洋共命运”的殷切呼吁,吸引了众多租户、白领及周边市民的驻足与高度关注。

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联合国以‘塑战速决’为口号,呼吁各国协力对抗一次性塑料污染问题,为地球卸载沉重负担;而中国对绿色环保包括“限塑”问题同样高度重视。会德丰国际广场积极加入“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的全球性行动呼吁,与GI组织就“永不消逝的塑料”项目展开合作,共同打造抵御塑料污染的全社会共识。倡议楼内租户、白领及广大市民采取更积极有效的行动,从我做起,身体力行地推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减量化。主办方通过一系列的视觉呈现、影片和艺术装置,引发身处都市的我们关于保护海洋生态、同时也是保护人类自身的更多思考。通过丰富的互动活动,为楼内白领提供简单可行的行动建议,鼓励并引导他们在“8小时”职场环境内外,合理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会德丰国际广场和“Green Initiatives绿色倡议”旨在强调以下观点:仅靠立法无法解决大规模的全球塑料废弃物问题。无论是通过学习、知识共享、公司采购,还是简单的个人行为……每一家公司及其员工、乃至我们每一位普通公民,均可通过自身行动来对相关环境问题的改善做出有价值的贡献。

此次展览的另外一个亮点则是一组由废弃塑料瓶拼装而成的高逾2米的创意“鲸鱼”装置。整个鲸鱼身体约由300个蓝色的废弃饮料瓶组成,主要来源于会德丰国际广场正规的“垃圾清捡分类及资源回收系统”,以及制作点周边的一些回收站。数百个相对较新、完整的瓶子经过分拣和几道清洁,并通过真实的“变废为宝”工序,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它们共同组成这一件隐喻的艺术品,表达了主办方对塑料垃圾危害鱼类、危害海洋生态的担忧。并借此唤醒大众用“减塑”来保护蓝色海洋,同时提升垃圾分类的意识。主办方会德丰国际广场表示,展览结束后依然会坚持做好这些塑料瓶的分类回收工作。而一些楼内的租户则表示对这件环保“鲸鱼”装置的印象非常深刻: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都是这个蓝色星球的永久居民,而不是过客。对于这个共同的家园,每个人都有保护它的责任。这不仅是一次变废为宝的好创意,更是艺术与环保的充分结合,进一步引发观展者对于保护海洋、保护地球环境的深层次思考。

作为沪上高端写字楼的标杆,会德丰一直关注并践行环境保护、绿色办公等具有企业社会责任感的行动。会德丰国际广场副总经理(广场管理)廖伟超先生表示:面对塑料废弃物这样的公共性问题,与其抱怨逃避,不如大家都来参与。在减少塑料污染的四个重要环节中,即便普通企业和个人在“可循环”、“可降解”方面难有用武之地,但至少在“可替代”、“可回收”这两个环节乃至公众意识的培养方面,均可以做出明智抉择。我们希望能和楼内租户及周边白领一起关注“减塑”问题,通过“无塑一天”活动的创意装置和有新意的视觉呈现及互动,更好的将“减塑”环保理念传递出去,与所有有识之士一起共建“可持续的”未来地球生态。而Green Initiatives绿色倡议组织的创始人Nitin Dani先生则表示:所有的统计数据听起来很吓人,但这是真的,而且还只是一部分,情况有可能比我们看到的更糟。但既然说到可持续发展,最好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就是减少问题。我所能给出的最好建议就是尽可能地减少我们的一次性塑料浪费,包括吸管、塑料袋、塑料瓶、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水杯等的使用。(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汤彦俊

5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