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水合物?有机化合物?CH4·xH2O?

  可燃冰!它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

  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可燃冰在

  

  可燃冰其实是一个固态块状物。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大陆永久冻土、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

  ▼

  

  2013年6月至9月,在广东沿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并通过钻探获得可观的控制储量。2014年2月1日,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通过验收,建立起中国南海“可燃冰”基础研究系统理论。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2017年11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将天然气水合物列为新矿种 。

  

  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大陆永久冻土、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在标准状况下,一单位体积的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最多可产生164单位体积的甲烷气体。

  

  世界上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已发现的主要分布区是大西洋海域的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南美东部陆缘、非洲西部陆缘和美国东海岸外的布莱克海台等,西太平洋海域的白令海、鄂霍茨克海、千岛海沟、冲绳海槽、日本海、四国海槽、中国南海海槽、苏拉威西海和新西兰北部海域等,东太平洋海域的中美洲海槽、加利福尼亚滨外和秘鲁海槽等,印度洋的阿曼海湾,南极的罗斯海和威德尔海,北极的巴伦支海和波弗特海,以及大陆内的黑海与里海等。

  *

  

  尽管我国开展可燃冰研究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人们真正渴望认识、了解可燃冰也就是近几年的事。特别是2017年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成功试采了可燃冰,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与热情。然而,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可燃冰仍披着一身神秘的外衣。如:可燃冰为何能燃烧?其微观结构是什么样的?在全球有多少?怎样去找可燃冰?怎样开发利用可燃冰?对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等等,这些都是目前可燃冰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公众急需了解的基本科学知识。本报告“掀开可燃冰的神秘面纱”就是针对上述可燃冰的基本科学知识进行讲解,内容包括可燃冰的基本性质(完全不同于气象冰)、测试鉴定、在地球上分布、如何寻找、怎样开发利用以及产生的环境效应等方面,重点介绍可燃冰开发利用的进展、存在问题及未来的展望,目的是让大家对可燃冰这种新能源有个正确的认识。

  *

  - 首都科学讲堂 -

  

  刘昌岭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时间:10月28日(周日)

  9:30—11:30(含交流)

  地点:首都图书馆B座四层第一影院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88号

  (东南三环华威桥东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