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鲁湘:那个时候呢,就开始制作檀香扇。邢伟中:这个拿了一把小扇子。

它结合绘画与雕刻

于细微处最值得品味

它需要十几道工序

低调地展现着技艺的极限与难度

一把檀香扇

是诗情画意材美工巧的融合统一

《馥郁随风》

拜访苏州制扇大师邢伟中

园林,是中国人的桃花源。置身于美丽的苏州园林,仿佛踏入了立体山水画中,人既在画中,人又在画外,这种矛盾的感受让人怅惘,这样风雅的、迷人的景致中似乎缺少点什么,或许有些丝竹之声就好了,或许有人在这里弹琴画画就好了。而这把檀香扇中,有美景、美人,有风雅的生活,还有馥郁的香气,它仿佛是对那些美好怅惘的回应。

烫花,就是在薄薄的檀香扇篾上用电烙笔画画,最大的难度在于,它必须一气呵成,不能出错。烫花者不仅要熟练掌握中国画中的线描技法,还要具备扎实的素描基础,这样创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收放自如。

邢伟中:烫花,实际上有两个步骤,第一呢,就是要勾线。

王鲁湘:把线勾出来。

邢伟中:对,现在陈琴老师在勾一个牡丹花。那么这个牡丹花呢,先要用线条,先来表示出来。那完了以后呢,渲染。

王鲁湘:渲染。

邢伟中:就是像我们工笔画一样,但是我们这是素描,从深的到淡的。

王鲁湘:从深到淡

邢伟中:把有层次表现出来。因为我们扇子呢,它有一个特点,不像我们一个平板上面烫,平板上面,因为它不涉及到这个篾与篾之间的,这个就是,拼篾,我们叫单篾。

邢伟中:烫花的时候,要特别注重,就是它一片一片,就是要把它连起来。

王鲁湘:要连起来。

邢伟中:对,要连接起来。对,有一个完整性。所以这个要求呢,跟平面上烫呢,可能还要高一点。

王鲁湘:是的。这一把扇子等于是用镂空的办法,先把凤凰给镂出来。然后再用烙画的方法,把这个牡丹给烙出来。对,形成两种工艺的结合。

邢伟中:对,结合。

檀香扇是从折扇发展演变而来,因扇骨、扇面皆用檀香木而得名。明清时,就有人用檀香木制作扇骨,但都没有形成气候。今天,人们熟知的精雕细镂的檀香扇,就是发源于民国时期的苏州。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张多记扇庄以檀香木为原料,制作出香气馥郁、玲珑精致的檀香扇,在不足百年的发展历程中,苏州檀香扇成了独具一格的工艺品。

王鲁湘:怎么会,会想到用来代替纸质的这个材料,来制作我们中国人特有的这种折扇呢?

邢伟中:制扇当时都是什么号,什么记。比如说王星记。

王鲁湘:对。

邢伟中:什么号。

王鲁湘:就是当时的一些作坊。

邢伟中:制作扇子的这种作坊呢,以前主要是做折扇为主,那么折扇慢慢地到清末民初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檀香扇呢,一般都是女士所用。扇子拿在手上呢。第一是要轻。

王鲁湘:对。

邢伟中:轻巧。比如说女士拿了个折扇子,折扇都是要喷上这种香。

王鲁湘:香水。对。

邢伟中:那么后来突然发现呢,这个材质,就是它这个檀香木呢,它有天然的香味。把它做成那个扇子呢,真是恰到好处。

王鲁湘:恰到好处。对,它自然带着这个香气。而且这个香气永久不会消失的。

邢伟中:对,永久保留的。

王鲁湘:那个时候呢,就开始制作檀香扇。那么这个檀香扇制作出来呢,确实受到很多女士的青睐。比如说交谊舞啊,是吧?还有一种晚宴啊

王鲁湘:对。

邢伟中:这个拿了一把小扇子。拿出来一扇。淡淡的香味,很舒服。

轻轻挥手间,馥郁随风,檀香扇似乎就是为美和风情而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它曾经风靡一时。据记载,民国二十五年,苏州的扇骨作坊已多达60家,从业者有300多人,年产量也十分高。但好景不长,檀香扇生产因为抗日战争而中断,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才恢复生产,上世纪五十年代,檀香扇仍然是重要的出口产品。

王鲁湘:过去我们苏州的檀香扇制作的规模,是不是也比较大?

邢伟中:(民国初期)基本上以作坊为主。就前店后坊。比如说这个,一个作坊里边,有几个师傅,而且加工的手段也不像现在,机械化程度很低,檀香木来了以后,它要靠手工的锯,把它锯成片子。所以它这个很费劲。

王鲁湘:很费劲。

邢伟中:很费劲。

王鲁湘:薄薄的这么片。

邢伟中:对,片子,说明这个师傅的本事就很高。我的前辈跟我说起,做扇子那个时候啊,就是说,要用好的师傅,就是开料师傅。

王鲁湘:开料师傅。

邢伟中:对,他是要用好的。

王鲁湘:对,开料师傅不用好,就给你的料浪费很大。

邢伟中:对,很大。

王鲁湘:可是这个料又很名贵。对,就是,它还是个进口的一个舶来品。

邢伟中:对,对待那个开料师傅应该说是最好的。

王鲁湘:给他好鱼好肉伺候,对吧?

邢伟中:对,伺候着他,料来了以后,他根据料来裁,就像裁缝做衣服一样,那么当时实质上规模不大,多是一些这个作坊型的。

王鲁湘: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

邢伟中:对,五十年代的时候,那么就有了合作社了。

王鲁湘:合作社。

邢伟中:比如说我们的檀香扇厂的前身,就是合作社。

1958年,檀香扇生产合作社合并成为苏州檀香扇厂。作为土生土长的苏州人,邢伟中从1970年起,便任职于苏州檀香扇厂,从事檀香扇的设计制作,如今已将近50年。邢伟中是1954年生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美术科班出身的他,没有选择职业绘画,却对檀香扇制作情有独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一头扎进去了”,但入行最初,他的一腔热情总落不到实处。

邢伟中:当时实质上,我有很多苦闷的。对工艺的流程不了解,不熟悉。比如说你进来以后,你画的东西,你设计的内容,不能制作。师傅们不能做。

王鲁湘:师傅做不了。

邢伟中:做不了。你这个东西。

王鲁湘:他和你之间还衔接不上。

邢伟中:对,你这个是美术,这个你是纯艺术的东西。对,你把这个东西,把它直接弄到这个扇子上,不行,行不通。因为你对这个上面的过程,你不太了解。

王鲁湘:是。

邢伟中:当时呢很苦闷。创作了好多稿子,设计稿都没用。

王鲁湘:都不能用。

邢伟中:都不能用。所以我后来想呢,要落地,那你必须得,还得扎到车间里去,你去了解全过程。

王鲁湘:和每一道工序的师傅都要交朋友。

邢伟中:了解他们,交流了解,对呀,他们比如说拉花这个图案,对,这个图案什么形式下面可以拉的。拉出来好看。是不是?那么你还有一种烫花。你烫花的设计稿,你还得符合,你这个烫花的这个具体的。

王鲁湘:工艺要求。

邢伟中:要求

王鲁湘:对。它工艺实现不了。

邢伟中:你实现不了。

王鲁湘:或者工艺实现出来不好看。

邢伟中:对。你现在搞一些这个东西,你做不了,也没用,是不是啊?经过了这个一年多时间,了解这个过程。再创作,那这个就能够衔接起来了。

熟悉了檀香扇全部制作工序的邢伟中,找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将原本只能在画笔纸面上呈现的美,转移到扇面上。邢伟中把视线投向更大的扇面,更多的材质,更复杂的工艺上,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他就开始设计制作,集陈列、收藏和装饰为一体的檀香扇,这些精致的、优美的、典雅的、甚至是奢华的扇子,将人们对传统檀香扇的审美,抬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一把檀香扇,原来可以美成这个样子。

檀香扇上这些镂空的花纹,是扇面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少则数千,多则上万,细密繁复地组成各种几何图案,是檀香扇的重要特征,制作这些花纹的工序,叫拉花。如果说烫花是檀香扇制作工艺中,最接近“艺”的工序,那么拉花就是难度最高的“工”的流程。

拉花的工具,通常都是由拉花师傅自己制作,尤其是弓弦上绑的这根钢丝,上面的小刺都要亲手凿出,因为每位拉花师傅都有自己独特的手法,区别就这于这些,他们亲手凿出来的小刺。拉花师傅每次操作,可以同时拉三片扇篾,为了保证上下三片图案一致,保持垂直就是师傅最讲究的功夫。制作一把檀香扇除了设计外,还需要锯工、造型、拉花、印花、烫花、磨工、铜钉、绘画、整理等等十几道工序,越是复杂的扇子,制作的时间也越长,因此我们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工序。此时在车间中,刚好一位师傅正准备打磨,打磨是拉花与烫花之间的中间环节。虽然只见到了檀香扇制作的几个流程,但也足够满足我们的想象,原来一把精细雅洁的檀香扇背后,铺陈着这样复杂的工序,凝蕴了如此精湛的技艺。

檀香扇虽然只有百年历史,但它的制作流程与制作工艺,让人联想到明清时,以技艺精湛而闻名天下的“苏作”。“苏作”是苏州手工艺品的统称,它象征着明清两朝几百年来,中国手工艺品的最高水准。今天,了解了檀香扇的制作流程,欣赏了制扇大师邢伟中的作品后,我们或许可以将这些玲珑精致,灵秀动人的檀香扇,看作是当下“苏作”的经典代表之一。

王鲁湘:说到这个苏帮工艺,说到这个苏作,大家对它的评价就是精。

邢伟中:对,精,精细雅洁。

王鲁湘:而且雅。

邢伟中:对。

王鲁湘:有文气。

邢伟中:对。

王鲁湘:是吧?那么这个我们的苏州的檀香扇,它的精和雅是怎么体现出来的?

邢伟中:精跟雅呢,是雅呢,在苏作这个方面呢,就是延续下来的。就是我们祖上就延续下来,地方的,

王鲁湘:江南的文化。

邢伟中:对,江南文化。

王鲁湘:熏陶。

邢伟中:熏陶出来的,这个雅。

王鲁湘:对。

邢伟中:那么所以我们接受的文化,也是传统的这些文化。那么这些文化呢,体现在我们苏扇上面,那么应该说,从它的设计开始,一直到制作。它都是比较精细的。那么还有一个呢,我们所做的这些内涵的东西,都是围绕着一个是现代文化的气息。

王鲁湘:对。

邢伟中:是不是?那当然也不是你老祖宗当时怎么做,你现在一成不变的在做,那个老祖宗的东西。当然老祖宗东西你要传承,传承还有个创新呢,是不是?你跟着时代脚步要走啊,是不是?你现在老百姓在想什么,喜欢什么,你必须去了解他们。那你要根据这个市场的需求,人的追求,你再创作这些东西。那么才有生命力。现在年轻的这些学生呢,我对他们的要求就是,第一要静得下心来。

王鲁湘:静得下心来。

邢伟中:对,我告诉你们,我这个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做扇子。

王鲁湘:是。

邢伟中:就是说你不要三心二意,也不要有什么杂念,要静下来,还得要认认真真地来学手艺。就是我们这门艺术,你要把它真正实实在在的,一些它的实质性的东西,你要把它做好。

王鲁湘:要做好。

邢伟中:我自己也会无私地来教你们。这样子呢,才能使我们这把扇子,永远地传承下去。

王鲁湘:传承下去。

更多内容,请收看本期《文化大观园》

编辑:王竹、巴塔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