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远望楚国的军队,季梁说:“楚人以左为尊,国君一定在左军之中,不要和楚王正面作战,姑且攻击他的右军。楚国大发展30年后,公元前710年(周桓王十年,楚武王三十一年),郑庄公与蔡桓侯在邓(蔡地,今河南漯河市东南)相会,讨论对付楚国的计策(《左传·桓公二年》。

1. 楚国本是郑州人

楚人是当年大禹的主力部队,华夏正宗,祝融后裔,祝融一族世居河南新郑,本来定居在河南新郑、密县一代的具茨山中。这里曾经是轩辕黄帝的母国——有熊国的故土,所以也就是“芈姓”的楚人首领也以“熊”为氏。楚国开国之君称为“熊绎”便是这样来的。祝融的后代一共传下八姓,楚人的先祖“季连”便是这八姓中的一支。

大禹灭三苗后,楚人作为占领军留在江汉平原,楚先民以凤为图腾。在楚先民的眼里,凤是一种神鸟。此凤,是火之精,实际是火正的神灵。《白虎通·五行》:“祝融者……其精为鸟,离为鸾。”童书业说:“楚之先祖为祝融,则楚人似本亦鸟为图腾之族。”祝融,就是对火,从而对火神、对太阳的崇拜。楚地出土的文物,凤的图象亦特别多,如江陵雨台山出土的虎座鸟架鼓、虎座立凤、江陵马山出土的凤龙虎纹绣、安徽寿县出土的凤龙青铜塑像等。

楚国和商朝一直不对付,周灭商时,楚国也是周国极力拉拢的对象。但是楚国后来封赏极少。楚国极不满意。

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741年的30年间,是春秋的第一阶段阶段,也是楚国崛起时期。《左传·宣公十二年》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时的楚国三代君主,都身体力行,埋头实干、艰苦奋斗。以积极进取精神,向周围地区发展。

历史充满了整体进化的性质,经过30年的整合,各国都出现了分裂的迹象,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封其叔父成师于曲沃,开始了晋国60多年的血腥整合,两年后,公元前743年,郑庄公被逼将大城市京邑分给了弟弟,并用了21年,终于消灭了弟弟,整合了郑国。

又过了两年,公元前741年,国王的叔叔熊通发动政变,直接杀死自己的侄子,是为楚武王。此次政变兵不血刃,楚国模式死人是三国中最少的,时间最短,整合效率最高。晋国模式死人最多,过于腥风血雨,持续时间最长。但是晋楚两国都成大国,郑国反而日益衰微。

上帝开了一枪,说,比赛开始,楚国立刻在赛道上奔跑,郑国20年后才开始起步,晋国更是等到72年后才动身。所以楚国具有先发优势。

楚国大发展30年后,公元前710年(周桓王十年,楚武王三十一年),郑庄公与蔡桓侯在邓(蔡地,今河南漯河市东南)相会,讨论对付楚国的计策(《左传·桓公二年》。)邓之会,表明楚国已经能够威胁中原。郑庄公虽为天下枭雄,但这个时期郑国周边恶邻环饲,战略形势极其不利,根本无力支援南方诸国抵抗楚国的攻势。

2.打回老家去——欲以观中国之政

楚国对周国政治是不满意的,现在湖北方言还有——不服周。楚国是准备打回老家郑州,“欲以观中国之政”的。

公元前704年夏天,楚武王在沈鹿(湖北钟祥县东)会合诸侯的军队,只有黄、随两国不参加会见。楚武王于是先派薳章前去责备黄国,然后亲自率军讨伐随国,军队驻扎在汉水、淮水之间。随国的季梁建议随侯向楚军表示投降,说:“等他们不肯,然后作战,这样就可以激怒我军而使敌军懈怠。”少师对随侯说:“必须速战,不这样,就会丢失战胜楚军的机会。”随侯率军抵御楚军。远望楚国的军队,季梁说:“楚人以左为尊,国君一定在左军之中,不要和楚王正面作战,姑且攻击他的右军。右军没有好指挥官,必然失败。他们的偏军一败,大众就会离散。”少师说:“不与楚王正面作战,这就表示我们和他不能对等。”随侯没有听从季梁的话。在速杞与楚军交战,楚军大败随军。随侯逃走,斗丹俘获随侯的战车和车右少师。同年秋天,随国要同楚国讲和。楚武王本来不同意。斗伯比说:“上天已经铲除他们讨厌的少师,但随国还不可能战胜。”于是随侯在表示愿意悔改之后,和随国订立盟约而回国。

第二年,公元前703年春天,巴国派遣韩服向楚国报告,请求和邓国友好。楚武王派遣道朔带领巴国的使者到邓国访问。邓国南部边境的鄾地人攻击他们,并掠夺财礼,杀死道朔和巴国的使者。楚武王派遣薳章责备邓国,邓国人拒不接受。同年夏天,楚国派遣斗廉率领楚军和巴军包围鄾地。邓国的养甥、聃甥率领邓军救援鄾地。邓军三次向巴军发起冲锋,不能得胜。斗廉率军在巴军之中列为横阵,当与邓军交战时,假装败逃。邓军追逐楚军,巴军就处于他们背后。楚、巴两军夹攻邓军,邓军大败。鄾地人溃散。

两年后,公元前701年,楚国的莫敖(官名)屈瑕打算和贰、轸两国结盟。郧国人的军队驻扎在蒲骚,准备和随、绞、州、蓼四国一起进攻楚国军队。莫敖担心此事。斗廉说:“郧国的军队驻扎在他们的郊区,一定缺乏警戒,并且天天盼望四国军队的来到。您驻在郊郢来抵御这四国,我们用精锐部队夜里进攻郧国。郧国一心盼望四国军队,而且依仗城郭坚固,没有人再有战斗意志。如果打败郧军,四国一定离散。”莫敖说:“何不向君王请求增兵?”斗廉回答说:“军队能够获胜,在于团结一致,不在于人多。商朝敌不过周朝,这是您所知道的。整顿军队而出兵,还要增什么兵呢?”莫敖说:“占卜一下?”斗廉回答说:“占卜是为决断疑惑,没有疑惑,为什么占卜?”于是就在蒲骚打败郧国军队,终于和贰、轸两国订立盟约回国。

第二年,公元前700年,楚武王派兵攻打绞国,军队驻扎在南门。屈瑕说:“绞国地小而人轻浮,轻浮就缺少主意。请对砍柴的人不设保卫,用这引诱他们。”楚武王听从屈瑕的意见。绞军俘获三十个砍柴人。第二天,绞军争着出城,把楚国的砍柴人赶到山里。楚军坐等在北门,同时在山下设伏兵,大败绞军,强迫绞国订立城下之盟而回国。在进攻绞国的这次战役中,楚军分兵渡过彭水。罗国准备攻打楚军,派遣伯嘉前去侦探,三次遍数楚军的人数。

一年后,公元前699年春天,楚武王派屈瑕率军攻打罗国,斗伯比为他送行。回来时,对他的御者说:“屈瑕一定失败。走路把脚抬得很高,表明他的心神不稳定。”于是进见楚武王,说:“一定要增派军队!”楚武王拒绝他,回宫告诉夫人邓曼。邓曼说:“大夫斗伯比的意思不在人数的多少,而是说君王要以诚信来镇抚百姓,以德义来训诫官员,而以刑法来使屈瑕畏惧。屈瑕已经满足于蒲骚这一次战功,他会自以为是,必然轻视罗国。君王如果不加控制,不是等于不设防范吗!斗伯比所说的请君王训诫百姓而好好地安抚督察他们,召集官员们而勉之以美德,见到屈瑕而告诉他上天对他的过错是不会宽恕的。不是这样,斗伯比难道不知道楚国军队已经全部出发?”楚武王派赖国人追赶屈瑕,但没有追上。屈瑕派人在军中通告:“敢于进谏的人要受刑罚!”到达鄢水,楚军由于渡河而次序大乱。全军乱七八糟毫无秩序,而且还不设防。到达罗国,罗国和卢戎的军队从两边夹攻楚军,把楚军打得大败。屈瑕吊死在荒谷,其他将领们被囚禁在冶父,等待处罚。楚武王说:“这是我的罪过。”于是把将领们全都赦免。楚国发现进攻势头过猛,于是安生了几年。

9年后,公元前690年,周天子召见随侯,责备他奉立楚国为王。此后随国对楚国的态度不免有些冷漠。楚武王很生气,认为随侯背叛自己,就又开始大动干戈。同年三月,楚武王再次派兵大举攻打随国。楚武王运用一种名叫荆尸的军阵,把戟颁发给士兵。楚武王临行前准备斋戒,进宫告诉夫人邓曼说:“我心神动荡不安。”邓曼叹气说:“君王的福禄已尽。满了就会动荡,这是自然的道理。先君大概知道,所以面临作战,将要发布征伐命令而使君王心跳。如果军队没有什么损失,而君王死在行军途中,这就是国家之福。”楚武王于是出征,死在樠树下面。令尹斗祁、莫敖屈重秘不发丧,开通新路,并在溠水筑桥,在随国境外建筑营垒。随国人恐惧,向楚军求和。屈重以楚王的名义进入随国,和随侯结盟,而且邀请随侯在汉水转湾处会见,然后退兵。渡过汉水以后公布丧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