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生涌附近的污水处理站建在小公园下面,污水流入,清水流出。

黄煜升 摄

近期,中山各个镇区“河长”动作频频。继西区在村民家门口兴建污水处理站、火炬区动用无人机扫除河道巡查盲区后,民众镇坚决拆除存在多年的正涌海鲜食街,拆违行洪、还水于河。

坚持问题导向,实行“一河一策”,成为许多镇区的行动指南。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伴随着一系列强有力举措的执行,河畅、水清、岸绿的美好图景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南方日报记者 黄煜升

拆违行洪▶▶正涌海鲜食街退出河面

略带寒意的秋风吹过宽阔的江面,泛起几波涟漪。站在民众镇正涌堤段,卢思辉拿起手机拍下夕阳下的河道,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消息:“再见了,正涌海鲜食街。”

正涌海鲜食街前身为正涌香蕉交易市场,位于正涌堤段河道沿岸,河段邻近珠江口,东北连接三宝沥,西南连接横门水道。

上世纪80年代,民众镇大力发展香蕉种植业,香蕉交易旺盛,因水上交通运输条件优越,逐渐有村民沿河岸自发搭建香蕉收购棚,形成正涌香蕉交易市场。90年代末,镇内香蕉种植业逐渐萎缩,正涌香蕉交易市场失去其原有历史使命和功能。

后来,这里逐渐有渔船停靠交易,原来的香蕉交易市场自然形成海鲜交易点,又自然聚集形成海鲜餐饮食街,正涌海鲜食街一度成为该区域休闲旅游的特色之一。

对于卢思辉这样的美食爱好者而言,正涌海鲜食街具有十分特别的意义。逛完民众果园,就到正涌海鲜食街吃海鲜,曾经一度成为卢思辉和他朋友的周末消遣方式。

然而,在热闹的海鲜餐饮经营背后,却是日渐凸显的安全隐患和环境保护问题——连环停靠的船舶,以及不断扩张的水上构筑物,不但影响河道行洪,成为三防和水利工作的一大隐忧,同时隐藏消防、用电等多重安全隐患。另外,粗放的水上餐饮经营带来的河涌污染问题,已经与当前的河道管理保护和水乡群众不断提高的河涌环境要求相违背。

民众镇内海岸线达46公里,内河139条,治水工作任重道远。在此前其发布的河长制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污染在水里,根源在陆地,要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统筹城镇和农村、水域和陆地,系统推进河涌治理与保护。出于防洪安全以及河道管理保护需要,今年民众镇决定对正涌海鲜食街进行整治。

记者获悉,整治行动初期,经营户并不愿配合整改,后经镇村两级河长多番劝说,水利、城管、工商、安监、环保等部门又多次开展联合执法、宣传动员,相关户主、船主最终被说服,主动配合拆除水面建筑物、构筑物,清退停靠的船舶。

今年6月以来,在镇村两级河长和相关经营户的共同参与、配合下,正涌堤段沿线的3500多平方米水上建筑物、构筑物和15艘长期停靠的船舶已逐步拆除、清退,正涌海鲜食街正式退出河面。

如今,正涌堤段已经恢复原貌,河道恢复行洪畅通。市民在绿道骑行至正涌堤段时,将可直览宽阔江面。

控源截污▶▶“家门口”建起污水处理站

从靠河吃河、与河争水,到拆违行洪、还水于河,正涌海鲜食街的转变,仅是中山大力推行河长制、实行“一河一策”的一个缩影。在西区,“一河一策”就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实现。

东升镇与西区交界的隆昌社区悦生涌附近,有一个精致的小公园。对于周边的村民来说,这里是日常休闲的好去处;而对于西区而言,却是“河长”的“试验田”。

当前,雨污分流系统已经基本覆盖了中山城区,但这里由于位置较偏,周边道路较窄,未被市政雨污分流工程所覆盖。村民们日常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进河涌,使得原本清澈的河涌逐渐变得浑浊。若再不处理,再过几年河涌很有可能发展成为黑臭水体。

2017年,西区多个部门组织前往佛山、蕉岭等地调研,学习新农村建设经验,蕉岭当地的污水处理站引起了调研组的注意。这种控源截污的模式投入小、见效快,十分适用于人口不多的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

经过前期深入调研,西区投入150多万财政资金,为隆昌社区悦生一、二组居民区,建设了一个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的分散式小型污水处理站,并于今年年初投入使用。这个污水处理站的选址处理得十分巧妙——就埋在小公园底下,不会占用日常居民的休闲用地。

进入污水处理站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检查口可以看到,浑浊的污水流入后,经过其快速处理,很快就变成清水流入河涌。整个污水处理站的设计也考虑到了未来周边的发展。虽然目前仅处理将近100户村民的日常生活污水,但其日处理污水量最高可达60吨。

经过大半年的运作,“试验田”里结出了硕果。如今,隆昌社区悦生一、二组居民区周边的河涌水质有了明显改善,河水逐渐恢复往日的清澈,越来越多的市民周末选择前往悦生村的田园风光健身径锻炼。

对污水管网未覆盖的部分街区,通过建设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收集居民生活污水,经处理再排入河道。据悉,当前全市仅有两个镇区在探索这一治水模式,西区是全市首个。有了成功的经验,西区计划明年在隆平社区再建一个污水处理站,进一步改善当地的河涌水环境,为居民创建美丽的生产生活环境。

■相关

借“眼”治水

火炬区用无人机

扫除河道巡查盲区

全面落实河长制,中山各大镇区各出奇招。不少镇区创新思路,通过招募民间河长、河道监督员等方式,借“力”巡河,引导更多的群众参与河道治理。也有一些镇区充分发挥科技力量,借“眼”治水,不断完善河道日常监管巡查制度。

为全面加强河长制巡河工作,扫除河道巡查盲区,近日火炬开发区就针对辖区内30条内河涌全面开展“无人机+云大数据平台”巡河管理工作,利用无人机有针对性地实现高清巡查和记录,清楚了解河道整治工作、水面污染、周边养殖场、入河排污口情况,排查两岸违法违章建筑。

火炬开发区还结合无人机巡河建立“火炬开发区河长巡查与监督平台”,利用“云大数据”平台的数据保存、快速查找、快速提取、数据对比这四大优点,通过无人机每月的巡河记录资料转存至云平台,使巡河资料有据可查、有据可依,历史记录能快速提取进行对比,令各内河涌整治工程开展的效果更为直观。

据悉,该区“无人机+云大数据平台”主要分为图片库、视频库、全景图库、直播区以及地图展示等七大模块,全方位利用无人机与“云大数据”的优点,实现河道数据实时上传,现场实景快速生成,其快速性和机动性使河与河之间的巡河工作无缝对接,将河道状况尽收眼底。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