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一步强化正在兴起的生态农业,才能够对美国式的现代农业“拨乱反正”。才能够把饭碗真正端在自己手里,把自己的粮食装进自己碗里,中国农业才能重燃四五千年的文明香火,进而重返世界巅峰。

1、未来农业=美国模式?

“你听过牛西红柿的故事吗?……就是把牛的基因和西红柿的基因加在一起,这东西不吃草,长在地里,果肉做汤有牛奶的味道,果皮可以做皮鞋…

这不是愚人节的新闻,而是当年科幻小说一幅插图的旁白,这插图就是很多人对农业现代化的愿景。

农业现代化是一望无垠的农田,以及农田里能够把玉米小麦剥粒装袋的联合收割机。

为什么摒弃“美国模式”,中国农业方能重返巅峰?细思极恐

而这些画面只有一个背景——那就是美国,世界独一无二的农业强国。那个时候,美国农业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那个时候,似乎只要插上科学的翅膀,再撸一撸手,那梦中的景像就够得着、摸得到了。

但四十年之后现代美国农业似乎还走在我们的远方,找不到越来越近的感觉,也说是说,直到今天,中国还算不上是农业强国。

为什么摒弃“美国模式”,中国农业方能重返巅峰?细思极恐

几代人十多亿人的艰苦努力。一场贸易战打起来,才发现农业仍然是我们的软肋:虽然从总体上解决了吃饭问题,但中国每人每年进口的粮食达200斤,还进口大量猪肉、棉花等农产品。

中国每年进口粮食1.3亿吨,其中大豆九千七百万吨,占全世界大豆出口量的64%。美国的农业就业人员数仅为242.2万人。而同期,我国农业就业人员数为21919万(2015年数据)。

为什么摒弃“美国模式”,中国农业方能重返巅峰?细思极恐

海潮消退之后,才会发现谁在裸泳;国人猛然发现,几十年的追赶,中国农业同美国同世界发达国家仍存在这么大的差距。

美国以不到300万人农业人口,造就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农业。美国用不到0.58%的农业人口,生产出人均1吨的粮食,成为世界粮食出口第一大国。

一个国家的粮食出口,就占到了世界粮食出口总量的一半。

有人问:为何几亿人种粮拼不过几百万人?有人把原因归结为美国的农业是土地私有制,是产业化的大农业,而中国的农业是土地集体所有制,是家庭承包制上的小农业。

所以得出结论:家庭承包制下的,一家一户的自耕农业没法和美国的大农场竞争,在知识、市场、技术、机械化程度的综合实力差距面前,中国农产品只会永远地处于劣势。

为什么摒弃“美国模式”,中国农业方能重返巅峰?细思极恐

所以不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土地制度,中国农业将永远脆弱而落后。

几十年的城市化似乎都是在往这个方向努力——让农业人口越来越少、越来越少。少到资本可以下乡的程度,少到可以规模化农业的程度。但这可能吗?我一位从事有机农业多年的朋友斩钉截铁地说 :绝无可能!

资本下乡如果采取攻城掠地的方式,只能是铩羽而归,因为农业不是工业,你动了农民的命根子,农民就一定和你拚命,哪怕土地已经一文不值,但也是农民的依靠,因为土地里装着中国农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农业专家温铁军说:原著民的国家很难像那些殖民地国家一样集中土地搞规模农业,因为这世界还没有先例。除了菲律宾,但菲律宾也与当年的殖民有关。土地制度与历史有关、与文化有关,与家庭伦理和宗教都有关,也就是说,农民天生就是和土地是连在一起的,难以割裂。土地制度是中国一道永远迈不过去的槛。

为什么摒弃“美国模式”,中国农业方能重返巅峰?细思极恐

所以把家庭联产承包制和美式农业打通,尤如戴着镣铐跳舞,这一过程就是不断伤害自己的过程:比如这么多年化学、农药没少使,但总体上仍是传统、粗放,靠天吃饭;另一方面却是生态环境越来越差、食品越来越不安全。

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够吃可以买,用不着“饿死不吃美国粮”。但问题在于,一买卖,就必然纳入美国农业模式,因为“先天不足”,后天又难补,美国将永远领先。

支撑美国农业的是四根支柱:规模化、机械化、化学化、生物技术化。

规模化:耕地多、平原多,还连片成带;

机械化:平原地带作业,1个人可干90个中国农民的活;

化学化:每生产1卡食品投入0.2~0.5卡的能量,如都采用美国方式,每年需消耗全世界50%的汽油。

生物技术化:一直走在前列,一步领先往往步步领先。

为什么摒弃“美国模式”,中国农业方能重返巅峰?细思极恐

重要的还在于,美国人还有印钞权,可以大把大把把钱往地里扔,根本不考虑赚钱,每年粮补达几百亿美元(把补贴出的农产品卖给中国,相当于送钱,是大慈大悲,还是别有所图?)

竞争的结果就是让世上农人放弃农业。君不见全世界都在撂荒,中国近四年撂荒面积就达到了5000万亩。

但美国农业真的所向无敌?有人发现,美国农业光鲜的背后,其实隐藏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风险、高补贴的巨大隐忧。

为什么摒弃“美国模式”,中国农业方能重返巅峰?细思极恐

除了上面提到的五高,美国农业还因过分依赖化肥和农药,土壤恶化和环境污染严重。美国31个州都存在化肥污染地下水的问题,仅一个州每年就有31亿吨土壤流失,美国中西部农田的表土以前深达1.8米,现在只剩下0.2米。

高风险。大规模单一化种植不断引发大规模病虫害。1970年美国玉米因斑病菌大流行使15%的玉米产区颗粒无收。为追求高产,一个玉米品种种植面积占全美85%以上,一旦受到病原体的危害,灾难可能是全球性的。(孟山都、先锋等巨无霸公司控制了全世界种子、农业化学品市场一半)。

为什么摒弃“美国模式”,中国农业方能重返巅峰?细思极恐

高补贴。美国的农业补贴几乎涵盖了所有大宗农产品。有的补贴占利润额的近一半。高补贴的后果是,其他国家没人敢种粮了。

美国农业依赖化学肥料、农药、杀虫剂、除草剂,用高投入换取高产出,违反了作为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农业本性,不可避免地造成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病虫害持抗性增加、品种资源单一化等等。土地上的“投入产出比”达到边际效应后不增反降。

“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的故事仍在上演,不过这次是整个地球。

为什么摒弃“美国模式”,中国农业方能重返巅峰?细思极恐

2、中国农业还得来一次选择?

那么,中国农业应该如何选择呢?非要选择美国模式,或者说,非要和美国PK吗?

完全没有必要!一是中国农业没有夹杂全球霸权的企图;二是中国14亿人需要养活,做好自己的事就已经不错了。三是同美国以美国农业模式PK既无胜算也无必要。四是从规模越来越大的工业和服务业中有钱可赚,没必要用弱势农业去拚。所以中国农业只有一个使命,就是养活自己。

这就简单了,先要吃饱,然后吃好。这就是中国农业的全部,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农业却胜算多多。

为什么摒弃“美国模式”,中国农业方能重返巅峰?细思极恐

姑且不谈崔永元和方舟子的论战,也不谈什么转基因,连片单一种植、施用农药化肥、大棚里种养的农产品就是不好吃。这道理谁都懂(但可能专家不懂,因为纸上谈兵,谁也不能说服谁,但梨子的味道亲口尝一尝,谁都会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为什么摒弃“美国模式”,中国农业方能重返巅峰?细思极恐

不妨逛一逛菜市场,市场里的菜已经没有多少有味道的了,比如把蕃茄掰开让人闻一闻,只要有蕃茄味,就顾客如云。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

美国农业模式的本质看重的就是量,就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比如不好吃咋办,就发明调味品罢了,现代科技之下,什么味道都可以发明出来,经常吃麦当劳、肯德基的,你能尝出你吃的鸡是只养了三四十天就出栏的?

得了病咋办?也有办法,所以美国不仅农业“发达”,医药也走在世界前列,可以说医药就是农业的补充。最有说服力的是——最发达的、最尚体育的、医保费用最高、医药产业最发达的美国,人均寿命就是不上来。

为什么摒弃“美国模式”,中国农业方能重返巅峰?细思极恐

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回望古代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领先的农业强国(论农业文明,中国就是美国姥姥的姥姥)。 200年前英国经济学家琼斯评价中国农业时说:“它所具有的巨大生产力使之鹤立鸡群” 。

为什么摒弃“美国模式”,中国农业方能重返巅峰?细思极恐

一个世纪前,美国农业部土壤局局长富兰克林·H·金教授,远涉重洋携妻子游历中国、日本和朝鲜,考察三个东亚国家古老的农耕体系。对东亚民族依靠小块土地和少量产品来维生,养活了密集的人口十分感兴趣。

中国农耕文化的无穷魅力让富兰克林·H·金斩钉截铁认定,东方农耕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农业,东方农民是勤劳智慧的生物学家。如果向全人类推广东亚的可持续农业经验,那么各国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富足。

为什么摒弃“美国模式”,中国农业方能重返巅峰?细思极恐

中国在模仿美国农业和西方农业,美国和西方却开始回望古代中国。无论日本、荷兰、法国、以色列,甚至美国,正在悄然兴起的生态农业都有着中国古代农业的影子,就是美国,有机农业所占比例已经上升到了百分之十几。日本的自然农法干脆就是从中国来的。

富兰克林·H·金认为,农耕的首要条件是保持土壤的肥沃,东方各民族早已遇到此类问题,而且已经找到了解决方法。 西方人提出的有机农业就是借鉴了中国这一传统智慧,但国内学者却知之甚少,现代有机农业的正宗源头其实就是中国。

为什么摒弃“美国模式”,中国农业方能重返巅峰?细思极恐

倒退40年,中国农产品干脆就是有机食品。当时,城市菜市场供应的三分钱一斤的西红柿是有机的,猪肉、鸡蛋、肉制品等,也都采取当今生态的方法生产的。那时的中国公社社员为全民提供的是无毒无害的放心食品。

当年三分钱一斤的有机西红柿,今天已最高达30元一斤,价格提高了1000倍,质量还不一定等同于当年。现在有机食品成了食品中的贵族,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奢侈品。

仅从这个事例来看,如果中国农业不以量为中心而是以质为中心,且不谈有机农业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文明中的作用,就价格上来说也可以数以倍计的增长。就以西红柿为例,中国的农业产值乘以1000倍,不,100倍,10倍是不是第一农业强国?!

为什么摒弃“美国模式”,中国农业方能重返巅峰?细思极恐

很多的人担心如此以来,中国人是不是可能会吃不饱了,但研究成果不亚于袁隆平的著名农学家侯光炯的自然免耕农法的实践证明,有机农业种的粮不仅质量好,数量也不会差多少,亩产700-800斤是很平常的事,而且投入少很多,并且自然农法还是立体农业、复种的农业,加起来其质和量的总和并不亚于美国农业模式。

就算退一步讲,就算产量稍微低一些,少吃一点不就行了吗?看现代中国人大腹便便的,真有这个必要?价格贵一点自然浪费就少,这样下来难道不会养活中国人?!我们的农产品凭质量第一难道在这个世界会没有竞争力?!

为什么摒弃“美国模式”,中国农业方能重返巅峰?细思极恐

生态农业或者说有机农业(从概念上来说基本等同)还在于,在生产阶段,没有农药和化肥等化学物质的污染,避免了转基因农作物对生物多样性和基因库的破坏,不让生长激素、农药、转基因生物、抗生素及其他化学品来污染食品;

可以为人类提供高营均衡、含丰富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剂、次生代谢产物的食物;增强人类的抗病能力,少吃药少跑医院。与美式农业相比,生态农业还消耗能源少,水资源利用效率高,有助于防止全球变暖。

不使用化肥、农药、农膜、添加剂,全国生产这些“有害”物质的就少了。农业化学物质用量大幅度减少,许多严重污染环境的农药厂、化肥厂就可“关停并转”,环境会得到根本改善。长期下去,耕地将变黑、变肥。如果中国30%~50%的农业实现了有机种植,那么,中国的生态环境改善将得到质的飞跃。

为什么摒弃“美国模式”,中国农业方能重返巅峰?细思极恐

还有,生态农业会增强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人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和谐。生态农业持续培肥地力,收入增大会调动农民的种地积极性;城市消费者也会因价格上涨的原因而理智消费,进而保护、修复中国退化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农民也会成为一种固定的职业并且容纳更多的就业人口,社会将实现更大程度的和谐;财富则会通过有机产品实现再次分配。这样的模式在我们这样以农业为本的大国推广才是正道。

与生态农业最为匹配的,就是以家庭联产责任制为主的小农经济。(多样性的农产品、多样的乡村文化最能满足日渐增长的个性化旅游形态)。

生态农业不仅适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适应多山的中国,多山的中国意味着生物的多样性和产品的丰富性(试想,无以数计的品种而不是单一的品种能把多少人拉到乡村来消费,这样热爱美食的中华民族,还会把烹饪文化玩到极致,而美国一种玉米就占玉米种植面积的百分之85%,充其量只能容纳观光旅游,而休闲旅游甚至体验旅游才能真正提升产业价值)。

为什么摒弃“美国模式”,中国农业方能重返巅峰?细思极恐

当然,回归小农经济为主的有机农业,并不拒绝现代农业的很多手段,如耕种方式、管理方式等等。还可以提高复种指数:如在耕地上复种作物、如在作物上养殖动物、如在动物植物上覆盖三次产业(这方面,台湾三个产业联动的模式值得充分学习和借鉴),并通过互联网、智能化等手段及时有效地和城市消费者实现连动。

这样,我国的农业将会走向定制化、人性化、体验化。这方面全国各地各种新型业态风起云涌,将推动政策层面的调整,比如四川苍溪县的岫云村,就是采用了有机农业和城市体验旅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仅仅两三年时间,种养殖就迅速扩展到了50多个行政村,并通过城市餐饮将有机农业的供需全面打通。

为什么摒弃“美国模式”,中国农业方能重返巅峰?细思极恐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有机农业不只是回归,还是一种更高层面上的上升,自然农耕和体验经济的结合,将引发农业生产、生活、技术的一场革命,这一场革命绝对不会逊色于当今人人熟知的共享经济。

为什么摒弃“美国模式”,中国农业方能重返巅峰?细思极恐

3、去美国化,中国农业方能重返巅峰

山是折叠的国土,中国国土面积虽然和美国相当,但中国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山地,如果把折叠的国土打开,就会成为美国农业种植面积的倍数。中国农业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历史就是厚度,如果把历史打开,就会成为美国农业的乘方,因为历史承载的文化厚重无比,足以容纳接近于无限的观光产业、体验经济。

中国5000年的文明为何一脉贯之,也是因为中国农业最接地气、最有生命力,中国的土地最有生命力,人和自然之间的能量因而才能在天地人之间无休无止循环。

为什么摒弃“美国模式”,中国农业方能重返巅峰?细思极恐

尽管美国的规模化、机械化、化学化、生物技术化的农业,被很多学者乃至决策者奉为农业的最高境界,被冠以现代农业的美称。但从中华农业文明的视角看来,这种农业仍是不可持续的短视农业。如果中国放弃了自身农业优势,一味沿袭美国农业模式,

后果必然是:农业生态环境退化,小农户破产倒闭;农民弃农经商、进城谋生;吃饭靠国际市场;社会将因食物供应环节出现问题而可能不稳定。

为什么摒弃“美国模式”,中国农业方能重返巅峰?细思极恐

农业的发展需要科技进步。但如果科学进步违背了生态规律,就会导致农田生态系统退化,包括地力下降、环境污染、超级杂草、超级害虫出现、蜜蜂消失、生物多样性下降、食品营养不均衡、食品受到污染等等。

农业的特点注定了人类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农业生态系统才有稳定性。如用除草剂替代人工锄草,其后果就是促进杂草进化。为消灭杂草,就需要喷洒更多更毒的除草剂,这样作物就会受到影响;为保护作物搞转基因,作物保住了,但喷洒除草剂的数量和剂量就要增加了,最终导致超级杂草出现。

害虫防控也一样,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有害虫,也有益虫,还有益鸟。大量农药不仅灭杀了害虫,还误杀了益鸟益虫。

更严重的是,害虫也对农药产生了顽强的抵抗力,这是因为物种繁衍是一切生物最根本的规律,害虫不会轻易放弃其生存权。为了继续替代昂贵的人工,就需要将抗虫基因转移到作物体内,继续喷洒农药,内外夹击害虫,导致超级害虫出现。

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可以让动物们提前发育,但这样的代价是,食品中抗生素、重金属、激素含量必然升高,消费者为此要付出健康的代价。

为什么摒弃“美国模式”,中国农业方能重返巅峰?细思极恐

中美两国国情不同,美国地多人少,美国的土地好,适合大规模集约化经营,中国的土地差,那些处于山区丘陵的耕地难以进行规模化经营;美国从事农业的人凤毛麟角,只能发展所谓的现代农业;我国人多地少,有悠久的农业历史,适合发展生态农业。

为什么摒弃“美国模式”,中国农业方能重返巅峰?细思极恐

所以,只有中国进一步强化正在兴起的生态农业,才能够对美国式的现代农业“拨乱反正”。才能够把饭碗真正端在自己手里,把自己的粮食装进自己碗里,中国农业才能重燃四五千年的文明香火,进而重返世界巅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