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丧就是亲朋好友欢天喜地

  庆祝一个人的死亡

  庆祝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坟头蹦迪

  一般而言,只有当亲人

  年纪非常非常大的时候安详死去

  才能得到喜丧的待遇

  死亡这件事情

  岁数大不难,但安详很难

  所以办喜丧的标准其实很高

  也就是说,「去你妈坟头蹦迪」这句话

  如果严格按照传统习俗来执行的话

  其实是一句美好的祝福

  祝你的母亲长命百岁

  颐养天年,无疾而终

  大家才能有勇气给棺材挂上LED灯

  唱起最炫民族风

  把追悼会开成欢送会

  搓起麻将蹦起迪

  

  性与死亡一直是人类

  最深刻最隐秘的话题

  这两个严肃议题竟然就这么

  在我国农村给一次性全办了

  不得不说真的是硬核在民间

  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

  群众对严肃的理解还未达成一致

  比如东北某县城的唯一一处公墓

  其背景音乐常年是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伤心的泪儿谁来擦」

  公墓管理人员可能也没多想

  看见这首歌被标注被「伤感」就拿来用了

  所以其他地区能在葬礼上敲锣打鼓

  也并不是一件太令人意外的事

  喜丧也不是自古以来就是坟头蹦迪的

  在喜丧还未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之前

  只是一个看起来有点奇怪的习俗而已

  农村不管什么场合都要敲锣打鼓

  把哀乐换成喜乐,只是古怪而并无不妥

  像下图这样的喜丧

  更多的还是在一个「民俗」而非猎奇的范畴里

  

  /纪录片《金童闭女》截图/

  喜丧变成坟头蹦迪

  是从喜丧的市场化开始的

  民间的种种民俗

  并不能为了传承而传承

  而是有着正常的社会功能在运行的

  像婚葬嫁娶这样的场合

  是炫耀财力、回馈乡里、笼络感情好机会

  怎么可以放过,一定要砸钱在里面

  

  /浙江温岭的一场豪华葬礼,豪车礼炮军乐队都齐活儿了/

  原教旨中国人,最讲究一个排面

  问题在于,钱不难花出去

  但钱砸下去了能不能吸引到人

  来参加葬礼就不一定了

  这就涉及到一个投放转化的问题

  在农村地区这个问题尤为严峻

  吸引观众的责任交给草台班子

  那么,在表演时加入色情元素

  就是最简单粗暴超级有效的方法了

  电影《百鸟朝凤》中,传统的唢呐班子

  最终被艳俗的草台班子挤垮

  就反映了这个现象

  从这个角度看,喜丧上的艳舞

  和日本漫画里的福利是一样的

  上世纪的日本漫画

  流行不时在漫画里出现点黄色画面

  被称为サビース(福利)

  目的就是吸引用户把漫画看下去

  放国内逻辑也一样

  有免费脱衣舞看诶

  惊不惊喜,刺不刺激

  葬礼进行到夜晚

  妇女们抱着孩子回家睡觉

  但是一众老少爷们仍然愿意留下来守灵

  为的就一睹葬礼的隐形节目:

  脱衣舞,和有观众互动的脱衣舞

  从下图黑色的背景来看

  该脱衣舞确实是在深夜进行的:

  

  但可能是因为艳舞的效果太好了

  后来艳舞在农村的市场一步步扩大

  不应该是喜丧的也能给办成劲歌辣舞式喜丧

  本来在深夜偷偷摸摸进行的脱衣舞

  也能在白天开跳

  

  台湾人在这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开发了各种新玩法

  可以叫辣妹军乐队绕着棺材奏乐:

  

  也可以让站在灵车上跳舞

  灵车漂移指日可待

  

  当然不管怎么看都还是有点辣眼睛

  然而媒体的力量是强大的

  葬礼脱衣舞这样一个中国人眼里妥妥的陋习

  传到别国却可以被包装成一个温情故事

  在日本,一个普普通通的台湾脱衣舞葬礼

  就被讲成了这样:

  

  

  台中人蔡进来生前酷爱看脱衣舞,95岁时,对他的儿子说“死后要安排舞娘在他的灵堂上表演。”103岁的时候蔡进来终于去世了,儿子希望父亲一路走好,便给父亲安排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衣舞葬礼。

  

  说得好像全台湾就他家在葬礼上跳舞似的

  经过这么一包装,日本一综艺节目

  在黄金时段播放了这次脱衣舞葬礼

  引来1600万人观看,日本人都觉得

  这个故事既温馨又猎奇,深度好葬礼

  /日文:超恶心的葬礼?/

  喜丧的起源有很多,

  最不靠谱的一种传说是:

  「庄子他老婆死了,庄子劈叉打鼓庆祝

  而当时人们还很淳朴,喜丧的习俗还没演化出来

  就问庄子怎么回事,庄子表示她回归大自然了

  自然要庆祝一下」

  这个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老婆魂归大自然你心情平静就算了

  庆祝算怎么回事,死了老婆高兴就直说

  

  所以喜丧这事情

  也可能真的是人死了比较高兴

  毕竟古代日本有遗弃老人的传统

  中国这边虽然理论上不遗弃

  但是看不到尽头的照料与尽孝

  也很难不产生厌烦的情绪

  中国农村老人的高自杀率

  就是这种厌烦情绪的最好注脚

  所以说喜丧里的喜

  有时候是强颜欢笑的黑色幽默

  可能是真的就是高兴而已

  在电影《喜丧》里

  还原了几分钟的葬礼上表演脱衣舞的场景

  由于过于真实,一些场景不像是电影

  倒像是纪录片

  一位老人高龄去世,被安排了一场喜丧

  葬礼进行到深夜,唱戏的人登台暖场

  为接下来的表演做铺垫:

  然后一个类似于司仪的人上台

  说逝者生前最爱看戏

  言外之意是我们搭戏台演戏都是为了死者

  但是下一秒却登场了一个穿黑丝的舞女

  对上台互动的农村老汉尽极挑逗

  想必逝者就算爱看戏

  爱看的也不是这种戏吧

  舞女与老汉扭打在一起

  引得一片叫好

  这一段的镜头在舞曲的鼓点中结束

  从舞女的腿间可以看到老人的遗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