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克隆技术,很多人都会觉得“高大上”。而西湖区的大禹路小学,一帮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居然就“捣鼓”起了这项技术。能做这样的事,关键就在于大禹路小学新投入使用的生命科学实验室。小学有这样的设施设备,据了解在浙江省内还是第一家。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实验设备很专业

实验室设在大禹路小学甲来路校区教学楼的二楼。20多平方米的房间,是实践操作区,里面设有各项专业设备,小的有移液枪、灭菌锅等,靠墙有柜子形的无菌操作箱、恒温培养箱、光照培养箱等,各类装着液体的瓶瓶罐罐一应俱全,整个区域通过紫外线消毒实现无菌化。

目前开展的是植物克隆

学生进入实验室很有仪式感,要穿上白大褂戴上无菌手套。“学生可积极了,都说要进来看一看。”科学老师陈金冬负责实验室日常管理。她说,目前刚开始使用,学校成立了以高段学生为主的生命科学社团,学生目前要进行的是植物克隆。第一项任务是克隆菊花。

“我们选择了菊花,因为它长势较快,通过选取其中一小段茎叶,经过实验室操作就能培育成一株菊花苗。”陈金冬说。从现场的瓶子里来看,植株长势不错,已经有五六厘米高。按照理想状态,植株长到一定阶段后将移到室外自然环境下种植。

▲观察细胞

▼我与植物共成长

校长陈伟泉说,后续还会开展百合、风信子、金钱莲、蓝莓等的培植,学校计划在校园中专门开辟一块小农地种植这些克隆植株,让更多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也是通过这样的活动,在学生心中种下一棵科学的种子。”

正编写小学生基因科学教材

据了解,实验室将面向全区开放,尤其是周末,西湖区青少年宫翁铭锋老师指导的“棒伢儿”科学探索营的生命科学课也到这儿上。小学生对这些“高大上”技术能理解吗?区科技总辅导员陆维老师笑着说,真别小看了小学生!

现在的小学科学教材中,生命科学占较大比例,“但以往的科学课,只能以理论或简单小实验、小体验的方式学习生命科学知识,还停留在观察小生物,知晓浅显的生命科学知识的层次上。”陆维说,现在的小学生经常能够接触到各种生命科学知识,最简单来说,《侏罗纪公园》里的恐龙就是生命科学的产物。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学生对于生命科学的探究欲望强烈,只有不断提高实验配置,才能满足学生需求。

为了提高研究专业性,西湖区还邀请浙大生命科学的专家进校对教师和学生开展指导工作。目前区里科学教师团队也正在编写小学生基因科学教材,筹划出版。

链接:“棒伢儿”科学探索营

西湖区青少年宫“棒伢儿”科学探索营通过“基因科学”课程的学习,促使学员不断了解微小世界中的生命科学,能够解释与探究生活当中的一些“基因类的科学问题”,提升学员的科学素养。“棒伢儿”科学探索营荣获第二届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教育优秀成果——优秀社团成果奖。

1社团内容

社团活动内容主要由社会实践课程、博士课程、专业素养提升三大模块组成,内容涉及考察浙大生物实验室、细胞观察、DNA提取、组织培养实验、转基因实验、撰写组培实验报告、撰写转基因实验报告等。主要招募小学四年级以上热爱科学。

2社团口号

科学探索营社团口号:我爱科学、我爱探索、科学成就未来,探索铸就发展。

3社团课程

科学探索营社团品牌以“西湖棒伢儿”为切入口,在“西湖棒伢儿”的目标引领下,社团的每个活动都应对“棒伢儿”的内涵进行一定的分解和诠释。通过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合作,共同开发一系列的“小院士课程体系”。在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黄博士的引领下,开展各种考察活动、生物实验活动、组织培养活动等,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兴趣,发展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同时进一步优化青少年宫与高校的合作模式,努力探索针对于中小学生的基因科学课程,开发一系列的基因科学资源包,可供更多的基因科学探索社团使用,进而达成本社团孩子的跨时空学习,实现区域内的最大辐射,让更多的孩子喜欢上基因科学研究,有机会探究基因科学。

小学生研究基因克隆,

是不是觉得很酷?

实验室将面向全区开放,

周末有机会,

同学们去体验一下吧~

来 源:西湖教育微信公众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