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建设______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A.经济强国

B.政治强国

C.教育强国

D.文化强国

答案:C

一场秋雨一场寒,中国有句老话:“春捂秋冻,不害杂病”。

这句话的意思,简单说就是告诫大家穿衣服要按季节,换季时,增减衣服也不要太突然,要慢慢添减,否则十分容易生病。

但“春捂秋冻”是相对而论的,是有条件的,这里嘱咐大家,秋冻有三个地方绝对不能冻!

三 个 部 位 不 能 冻

不冻头:防头痛、脑梗、感冒

和夏天湿润的风相比,秋风干燥且猛烈,所以秋天出汗时不能像夏天一样,自然吹干,尤其是额头出汗时,更不能见风。

中医认为,头作为人体“诸阳之会”,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之一。

秋风温度低、湿度低,猛吹额头在带走大量阳气的同时还会使寒邪入侵。这可能会导致头部血管痉挛,引起感冒、偏头痛、血栓脱落,甚至脑梗。

保 暖 建 议 :

1、 入秋后,洗头时用水要比平时热一点,更不能用冷水洗头。

2、秋天出汗时不能自然吹干,尤其是额头出汗时,更不能见风。

3、早晚出门、且风大的时候,可以带个帽子,防止头部受风。

4、 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四肢血管病的人,以及四肢不温的人和易感风寒的人,尤其要在这方面提高警惕。

不冻肚:防腹痛、腹泻、消化不良

秋天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早晚温差大,早晚 10 多度,还有凉飕飕的风,中午 2、30 度,阳光还热辣辣。

如果不及时增添衣物,身体最容易着凉的地方之一就是腰腹。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这个穴位可以鼓舞机体阳气,特别是一些脾胃虚弱,怕冷、易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还可以采取经常在肚脐热敷的方法,驱寒助阳。

秋季胃肠道疾病多发,都和肚脐受凉有关。肚脐下没有脂肪,紧邻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肚脐一着凉,儿童的秋季腹泻、中年人肠炎、中老年的消化不良等,就都找上来了。

保 暖 建 议 :

1、 穿衣服一定不要露肚脐和腰。如果衣服较短,可以穿高腰裤或者高腰裙。

2、 如果需要早出或者晚归,随身带一件轻便的小开衫,早晚穿。

3 南方现在还很热,大家晚上睡觉,温度再高也要在肚子上盖一条毛巾被,睡衣也尽量盖住肚子。

4、 如果已经受凉,家里有艾条的可以艾灸神阙穴,没艾条的可以用热水袋热敷,再喝点姜糖水。

不冻脚:防寒邪入侵、旧病复发

春捂秋冻,秋冻虽好,但是最不能受冻的就是脚了。秋到此时,早晚温差越来越大,脚离心脏最远,如果还继续穿凉鞋,脚不受冻才怪。

中医认为,脚为人之根,人体的 12 经脉中有 6 条始于足部,这些经络运行气血、沟通表里、联络脏腑和贯穿人体上下的通路。

而且,在民间也有“寒从底来”、“人老脚先老”的说法。所以脚受凉也就是整个身体都受凉。

保 暖 建 议 :

1、秋季天气干燥,穿凉鞋容易导致脚部皮肤干燥、皲裂。建议把凉鞋都收起来,或者穿上棉袜。在家的时候也别光脚踩地,特别是瓷砖地,更容易着凉。

2、晚上尽量都泡泡脚,解乏、安眠,还能祛寒。冬天容易手脚冰凉的人现在开始泡脚,更有助于积攒阳气。

3、 晚上在家看电视的时候揉揉涌泉穴。涌泉穴是养生要穴,经常按按,能降压、安眠、补肾、暖脚。

提醒:秋冻不适合每个人,寒露之后,一部分人已经需要“保暖”了。

特 殊 人 群 忌 秋 冻

膝关节炎、腱鞘炎、肩周炎等四肢关节疾病患者;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慢性胃病患者;

支气管、哮喘、肺心病等呼吸道疾病炎患者;

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

在春捂秋冻的“非常”时期,人们需要在衣、食、住、行方面备加注意,应掌握正确的养生之道:

• 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 建议利用节假日并选择利于出行的天气,合家去郊外旅游踏青,置身于大自然的环抱之中,有利于身心健康;

• 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莫让“悲秋情结”左右自己,避免元气外泄、耗气伤阴;

• 饮食上要减肥腻、少吃荤、多食新鲜蔬菜。

又是一年秋来到,借着秋雨、秋风,也别忘了向身边一直陪伴着你的人们,送去温暖的问候与关怀,不要羞于把这份感动和感恩表达出来。

这份科学的“春捂秋冻”,还有不少朋友都没看过呢,快告诉他们吧,希望每个朋友都有健康的身体!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