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唐宋时期的文化与经济水平是雄霸世界的,但是,在这之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艺术”与“科学”的紧密结合。中国的文化在唐宋时期是可以匹敌西方国家的,但是欧洲国家在文艺复兴时期,当“艺术”遇到了“科学”,情况就飞速改变。

人类对于世界的感知与认识,其实是很微小的,我们所有的知识与认知,都是基于我们自身的“感知能力”。“艺术”与“科学”就是两个不同的感知与行为概念,都代表了人类发展的知识与智慧,这两种行为模式如果能够结合,将会是什么结果?

“艺术”和“科学”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自身慧智的结晶,“艺术”是偏感性思维的智慧,科学是偏理性思维的智慧。科学的发展需要艺术的滋养,艺术的创造与思维需要科学的辅助。艺术与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形成了“哲学”。

一个国家与民族,其文化与经济综合发展的水平的指标就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程度,一个民族的艺术审美水平,决定了这个民族的文明程度。

14世纪-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被认为是中世纪与近现代的分水岭,从这个时期开始,欧洲国家的科学与艺术的发展,似乎插上了翅膀,科学与艺术高速发展。中国在这个时期是元朝至明朝;中国唐宋时期的文化与经济水平是雄霸世界的,但是,在这之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艺术”与“科学”的紧密结合。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其实,达芬奇本人一直没有给自己一个艺术家的定位,他一直在做科学技术的发明与研究,然后才是艺术绘画。文艺复兴时期“学科”分类并不清楚,有很多人是同时是建筑师、画家、科学家不同的身份。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在欧洲是800年前就开始了。而我们中国是近十几年才开始重视的问题。我们的唐宋、元明清时期,科学与艺术一直是明确分家的,我们的艺术也仅仅是“文人”艺术,我们是先有“文”再到“人”,其次才是“艺术”,别再说“艺术”与“科学”结合了。因为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创作大都是文学情怀的附庸品,艺术创作就是士大夫的雅致生活,没有什么科技研究的成分。因此我们看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是基于人们对于人体科学的研究基础上而创作的。

中国的文化在唐宋时期是可以匹敌西方国家的,但是欧洲国家在文艺复兴时期,当“艺术”遇到了“科学”,情况就飞速改变。当代中国的教育、学术研究都需要反思,我们的学科建制与学生学习方式也需要改变。中国的设计师做一些本专业领域内的研究,就会经常以“跨界”为荣,其实,只是做了自己本应该做的事情,没有什么“跨界”而言。只有“艺术“与“科学”结合在一起,文化与经济才能良性的发展。

作者:韩居峰

北京侨信装饰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