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建材店老板为拉生意给一些不良家装人员吃回扣的现象,律师表示:回扣问题主要还是属于道德范畴,要想杜绝装修人员收取回扣,只能让消费者自己保持高度谨慎,消费者如有证据证明装修人员收取回扣,也可向工商、公安等部门反映,如果掌握了充分的证据,相关部门可以依法查处。同时,一些不良装修人员受利益驱使,会向业主推荐质量一般,但回扣高的材料给消费者。

在装修房子时,许多消费者由于不熟悉建材知识及其质量,大多都会委托设计师、木工、油漆工等装修人员一同前往购买,甚至是由装修人员代买。

可令他们想不到的是,某些被请去的“参谋”却被建材店的老板们以回扣或提成的形式牢牢拴住,消费者们往往花了高价钱买来的不一定是好货。近日,记者对家装及建材市场进行了调查,揭开了里面一些不为消费者所知的内幕。

市场现状: 价格是消费者猜不透的谜

一套浴缸标价5000元,实际成交不到2000元;一款灯具标价1880元,实际成交800元,面对如此惊人的还价幅度,许多人不免要惊呼“看不懂”。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建材市场,买浴缸还价还掉一台空调并非天方夜谭。买建材,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就像猜谜,要想猜中谜底,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跑多问。

目前,达州大部分建材市场都是摊位制性质,摊位制市场基本都是议价经营,消费者必须得讨价还价。因此,标高价格是商家通用的经营方法。

在这场猜谜游戏中,掌握谜底的是商家,消费者处于完全的弱势。为了不被商家“宰”,消费者只能一个市场一个市场地跑,一家商铺一家商铺地问,买建材成了装修中最累人的活。有些人因为工作忙或其它原因,把装修工程包给装修公司或让装修人员代买,这样,就给了一些不良装修公司和装修人员更加充足的回扣空间。

走访调查: 回扣多在10%以上

“装修的时候,我在朋友的店里定了板材,另外找的一位口碑和手艺都不错的木工做衣柜,结果这个木工跑到店里要求我朋友以每块板材25块钱给自己提成,不然就不用他家的材料了。”提起木工要回扣,钟女士很气愤,称当时直接换掉了木工,“工钱高可以,但是你不能占我的便宜。”

“某些装修人员吃回扣这已不是秘密,90%以上的建材商都要给他们回扣,这可以说是行业规则了。”在达城西外一家建材城经商6年的赵经理对记者说。

据赵经理介绍,目前市场上建材的回扣一般在10%——15%左右,大到板材、地板,小到钉子,甚至一块玻璃都有回扣。材料费在1万元左右的普通家庭装修,中介人员拿到的回扣就达1500至2000元。

一些不良工作人员吃回扣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购买低价位的次等品冒充高价位的优等品,获取中间差价;二是购买真正的优等品,但事先与商家做好“勾兑”,以抬高价格的方式获取差价。

作为包工不包料的“游击队”装修人员,如果和业主一起购材料,通常会提前到市场与一家或几家材料商达成协议,密谋底价是多少,给用户的售价是多少,以赚取差价;或是在业主购买材料后,转回到商家处索取回扣。如果商家不给回扣,就可能受到对方的报复——向业主列举出材料的种种问题,然后怂恿业主退货。

业内人士:吃“回扣”破坏行业发展

就建材店老板为拉生意给一些不良家装人员吃回扣的现象,律师表示:回扣问题主要还是属于道德范畴,要想杜绝装修人员收取回扣,只能让消费者自己保持高度谨慎,消费者如有证据证明装修人员收取回扣,也可向工商、公安等部门反映,如果掌握了充分的证据,相关部门可以依法查处。

业内人士认为,正规装饰公司、材料商纷纷对一些不良装修人员吃回扣抱反对态度。他们表示,回扣问题对消费者利益、家装行业健康发展危害极大,会造成行业的恶性循环,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主要表现为:回扣现象会造成材料价格虚高,为兼顾回扣,材料商无奈之下极可能抬高价格;同时,一些不良装修人员受利益驱使,会向业主推荐质量一般,但回扣高的材料给消费者。

业内人士表示,想要购买建材不被吃“回扣”,消费者可以多参加规模大的装饰公司及商场、品牌建材组织的团购活动,或联合一些消费者自行团购;对于设计师或装修人员推荐的材料多做调查,货比多家后再下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