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成铁路,是顽强的中国劳动者几乎用最古老的施工工艺,在大山之中开辟出来的通道。24日下午,成都商报记者跟随“纪念宝成铁路通车60周年采风活动”,来到了广元剑门关——在峰峦叠嶂的龙门山脉中,宝成铁路时隐时现。

  一支来自宝成铁路竹园坝危石整治工区的小队,穿好了工服,带好了绳索等装备,正准备攀上铁道上方的白岩子山。

  这个工种的年龄和宝成铁路一样,今年60岁了。他们几乎每天都要攀上铁道旁的危石区,发现并处理有倾塌掉落危险的石头,避免其影响铁道安全。而因为平时工作时要挂上绳索、攀上峭壁和防护网,因此也被叫做“蜘蛛侠”。

  一年300多天都在山上检查

  每个危石都有“身份证”

  今年43岁的付光军,目前是危石整治工区的工长,已经为宝成线除了24年危石。

  他告诉记者,这段铁路线路,是修建在风化页岩的地质结构上的,山上的石头有风化掉落的危险,影响铁道线路安全,而这样的石头,便被称为危石。及时发现并迅速处理掉这些危险的石头、保障线路安全,绵阳工务段竹园坝危石整治工区随着宝成线的诞生而诞生,目前这个工种已存在60年。

  记者随着工队攀爬上狭窄而陡峭的石阶,40多厘米一阶的石阶不一会就会让大腿肌肉酸麻。“我们一年有300多天都在山上检查,是没有这样的路的。这个点位是刚来的年轻人的训练基地。”付光军告诉记者,他的挎包里有一把镰刀,就是为了在上山时斩荆砍棘,生开出一条路来。

  沿路,记者看到山体上扎着一张张防护网,对面的山体上也是。付光军告诉记者,主动防护网是铁路防御崩坍落石的最有效的手段,当出现孤石危岩坍落的时候,主动防护网像蜘蛛网一样把它们包住。“我们平时也会对主动防护网进行检查,检查的时候,悬挂着的作业人员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大约有50米,再加上山谷间不时刮来大风,整个人随风摇晃。有人开玩笑说,我们就是孤石‘敢死队’,每一次悬挂作业都仿佛是在和‘死神’打招呼。”

  除了防护网,他们更主要的工作是查出危石,再给危石贴上一个“身份证”。“用卷尺测量危石裂缝宽度,观察危石与母体岩石病害发展程度,该怎么整治,都记录下来,给石头编上号。”

  60年没有一次因落石影响行车安全

  现在无人机等新科技也在助力“蜘蛛侠”

  60年来,这支队伍常年活跃在宝成铁路上方的大山之中,每天他们都要扛着工具,攀岩10余公里山路,查危石、排险情。60年来,在管辖的近100个山头上,他们多次发现危岩体并及时处理,450多处危岩体没有发生过一次因落石而影响行车安全的事件。

  付光军告诉记者,近年来,该段又加大了防洪投入。为了方便职工检查,修建了水泥道路、加装了防护绳,同时,通过无人机排查人迹罕至的山体,为搜山扫石工作带来了便利,也保障了他们的人身安全。

  另外,科技手段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这项工作当中——卫星云图的观测,能准确预测降雨范围;雨量监测系统则可以精确反应降雨量;异物预警监测系统能及时感应到线路上是否有掉落物;无人机航拍的运用能宏观的展现整个山体走向;危石微小位移监测系统能精确监测危石的状态……

  时代在变,科技在进步,但这群人依然扎根大山,守护着宝成线的安全。

  成都商报记者 尹沁彤 摄影记者 陶轲

  编辑 杨渝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