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堰3位亲历者讲述 花果公社在全市率先实行专业联产承包

【编者按】改革开放40年,为我们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今日起,十堰晚报推出“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人物篇”,这场伟大变革的亲历者、见证者讲述改革开放过程中发生的精彩故事,以及他们的心路历程与难忘记忆,展现我市各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权开顺、郭贵顺、权开海(从左至右)见证了专业联产承包。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罗毅 通讯员 孟阳 报道:改革开放40年来,细数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不断探索演进的过程,当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大包干”说起。

十堰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探索的标志事件,则是1980年8月花果公社郭家湾大队四小队第一个在全市实行专业联产承包。这一事件是如何发起的,又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近日,记者找到3位当年的亲历者,听他们讲述当年的故事。

地少人多,蔬菜种植队试点联产承包

现在十堰人熟知的花果,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叫花果公社,其辖区包括几个大队。其中,现在位于西城经济开发区的郭家湾,当时隶属于花果公社,为郭家湾大队。

“当时郭家湾大队有6个小队,紧紧相邻分布在这一片,一共几百口人。”今年75岁的权开海,曾担任花果公社郭家湾大队副大队长。他告诉记者,当年郭家湾大队很穷,人们主要是种粮食,出行都是靠步行,一个大队连一辆三轮车都没有。在郭家湾大队的6个小队里,四小队人最多,但地比较少,粮食经常不够吃,需要靠公社支援。

权开海介绍,当年人们都是靠挣工分吃饭,一个男劳力一天可以挣10分,一个女劳力一天挣七八分,社员们按照工分分配粮食。

“地少人多,队里只有40多亩地,但要养活270多人,种的庄稼不够队里社员们吃,日子过得很苦。”说起当年的情景,今年73岁的郭贵顺说。他曾担任花果公社郭家湾大队四小队队长。他回忆,大约在1975年,公社为了解决社员们吃饱饭的问题,决定在公社里选几个小队,不种庄稼,改种菜。“四小队就属于改种菜的一个队,由一个粮食队变成了一个蔬菜队。”郭贵顺说,当年,队里种的菜品种很多,他作为队长,每天早上要在队里大声吆喝几声,提醒社员们出门干活。“每个人都有任务,有时提前把任务分配好,有时在菜地里现场分配任务,男劳力干一些重的体力活,女劳力的活相对轻一些。”郭贵顺说。

公社把粮食队改成蔬菜队,本指望能增加产量,让社员吃饱饭,可是,实行两年后,公社发现,蔬菜队比粮食队更费劳力,一些原来还能吃饱的小队,变成蔬菜队后也吃不饱了,于是,几个蔬菜队又改回了粮食队。而四小队因为地少,改回去也不行,只能继续种蔬菜。

到了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大包干”犹如一声春雷,推动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也就在这一年,我市决定在全市试点专业联产承包。选择哪一个小队来试点呢?郭贵顺回忆,当年,市里开大会讨论专业联产承包,最后把试点的地方放在四小队,“当时,市里领导说了句,反正这个队吃不饱,不如放手让他们试一试。”

产量提升,贫困队的社员吃上了香油

郭贵顺回忆,试点专业联产承包,按照队里的劳动力数量,把地分出去。然后按照每一块地的位置条件,安排种不同品种的菜。郭贵顺说,当年队里种菜并不是想种什么菜就种什么菜,而是按照公社的统一计划,给队里下种菜的任务。菜的品种很多,根据菜地的位置,因地制宜,有水的菜地就安排种莲藕、芋头等,干旱的菜地就种瓜果之类的蔬菜。

权开海介绍,当年,社员们种蔬菜,菜苗由公社统一培育、分配,按照不同的季节,公社培育不同种类的菜苗,分给社员们种植。蔬菜打药也是由公社统一安排,每个小队安排一名社员专门打药,药品的选购、保管也是由公社统一负责。“当年,每一家还要发一张纸,上面是蔬菜的安排表,社员们按照安排种蔬菜,不准种表里没有的蔬菜。”权开海说。

郭贵顺回忆,试点专业联产承包后,队里最大的变化是,每天早上不用他在队里吆喝了,社员们主动出门干活。因为按照试点专业联产承包的规定,社员种的蔬菜,除了每人需要完成的任务外,超出部分的70%分给社员,这大大提高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

郭贵顺说,试点专业联产承包后,市里经常有领导来队里查看蔬菜种植情况,农业专家也成了队里的常客。人们都在关心,队里的蔬菜产量是不是提高了。他当时清楚地记载了队里蔬菜产量的变化,可惜的是,后来他家搬家,那些账本全都丢了。他只记得,试点专业联产承包后,队里的蔬菜产量大约提高了30%,村民们终于可以吃饱了。

权开海介绍,当年的蔬菜很便宜,大部分蔬菜的价格为3分钱一斤,最好的蔬菜只卖8分钱一斤,肉大约是6毛钱一斤,大米1毛3分钱一斤,面1毛6分钱一斤。四小队的蔬菜产量提高后,公社可以把多出的菜卖出去,换成粮食再分给四小队。

郭贵顺说,当年,多出的蔬菜主要是卖给东风公司的一些专业厂,或者是附近的安装工人们。因此,队里的条件改善了,每个月每人还能分到半斤香油。

“在当年,香油可是好东西,有的队里一年都吃不到油。”今年72岁的权开顺说。他当年是花果公社郭家湾大队六小队的社员。他说,他所在的小队就享受不到这个待遇,当时人们都很羡慕四小队,很多人都说,晚上做饭的时候,到四小队去闻香油味儿。

专业联产承包经验在全市推广

花果公社郭家湾大队四小队原来的菜地,如今已成为厂房。

四小队试点专业联产承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此,1980年8月,花果公社郭家湾大队四小队在全市率先实行专业联产承包,并且市里决定将这一经验在全市推广。

“实行专业联产承包后,蔬菜的种植品种尽管还是由公社统一安排,但社员们有了更大的积极性。大家都觉得自己的经验在全市推广,很自豪。”郭贵顺说。实行专业联产承包几年后,“大包干”也在十堰实行了,蔬菜的种植品种也不再统一安排了,想种什么菜都可以。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花果公社这一名称已成为历史,郭家湾大队的菜地大部分成为了厂房。特别是四小队,原来的菜地上都盖起了厂房,队员们也都搬走了。“很可惜,当年的一些账本、材料,都在搬家时搞丢了。”权开海、郭贵顺、权开顺都这样说。

“改革开放40年,变化实在太大了。”权开海说,以前吃不饱,现在变着花样吃;以前出门都是泥巴路,现在马路修到村门口,村民开上了小汽车。

历史不会忘记,1980年发生在花果公社郭家湾大队四小队的专业联产承包,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的一朵浪花,不仅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里,也是改革开放40年的一个见证。 (内容来源十堰晚报,转载须经十堰晚报授权) (编辑:李月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