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且为了更好地呈现“CD化”,五月天也更精心地准备了预录部分,如这一次《盛夏光年》,五月天在玉成戏院提前录制了弦乐四重奏,除了现场作为Program的播放,也在后期混音时进行了很好的融合处理。盛夏光年(五月天阿信)。

2006 电影主题曲概念专辑

盛夏光年(五月天阿信)

编曲:阿信、任柏璋、蔡昆奇、张崇伟

一个机缘巧合下的组合,除了阿信之外,还有前五月天鼓手、后来以浊水溪公社鼓手被大家所熟知的Robert(任柏璋),自然卷奇哥(蔡昆奇),1976 吉他手大麻(张崇伟),一起完成了这首作品的雏形。说是雏形,但其实在初代《盛夏光年》里,已经具备了这首歌曲的所有特征:阿信的词曲不说;大麻招牌式的英伦吉他(从副歌处开始听,他编的riff,沿用到现在);奇哥的弦乐(或许阿信也编了)主题段落也一直在后来被不断发展,以及歌曲里面的一些戏剧化的元素,那些室内乐的弹拨效果;还有Robert的鼓,他的猛击所制造的那种宽厚的声场,歌曲的整体节奏形态。后来《盛夏光年》被发展成今天的五月天代表曲目之一,除了阿信,奠基人还包括他们。

最初的《盛夏光年》,其实编曲是有点“莫名其妙”的,各种不同元素糅杂在一起,包括那个有点画蛇添足的长达1分钟的尾奏……制作上现在再回听也会觉得混音为什么做成这样……但这首歌本身的孤傲的光芒依然艳绝一切;那时候的阿信(也包括五月天)处在一个很微妙的状态,《盛夏光年》记录了他们的转捩点,记录了他们即将要冲破层层阻碍、从意识形态和技术都要迈向下一个阶段的状态。

2013 步步自选作品辑

盛夏光年(五月天)

编曲:五月天、周恒毅

此版本的《盛夏光年》是五月天为名义的第一个正式版本的《盛夏光年》。作为《诺亚方舟》整个巡演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环,我们想到《盛夏光年》,就会想到绿色飞驰,沉睡在海底的巨大石像,当人类遭遇假想的末日,这艘大船载着我们来到光年之外。“我不转弯”也从最开始的带着同志口号色彩,被拓写成承载力更为广阔的作品,不转弯的可以是任何的东西,就像在2015年2月14日发布的,由导演团队Hi-Organic所制作的那条《盛夏光年》MV,其重点就落在“长大难道是人必经的溃败”,“我不转弯”变成了对疾驰而过、无法重来的青春的怒吼。

作为五月天蓄谋已久的篇章,此版本《盛夏光年》奠定了这首歌对于五月天近年现场演出的标志性意义。奇哥所编写的弦乐主题架构依然在,变得更为庞大了;吉他部分的改动最大,1976的晦暗气质被改得很五月天,前奏处怪兽听起来很“硬”的吉他扫弦预示着这首歌五月天怎么也不会转弯,就是要呛到底;石头虽然继承了大麻的那些riff的部分,但因为有了怪兽的呛,所以石头可以弹得很细腻——这也是五月天一贯以来两位吉他手的经典配合;曲式结构是变得更集中了,删减了原来band sound之外的东西,节奏部分,冠佑和玛莎的支撑使得《盛夏光年》这首歌的整体性、推进的力度一气呵成,像架着一辆推力极大的喷射机,恣意飞行。

PS.这也是我在整个《诺亚方舟live》里最爱的部分。

2015 女也

盛夏光年(林忆莲)

编曲:恭硕良、倪凯文

接下来我们进入featuring的时间。

林忆莲在2011年金马奖颁奖礼表演时就唱过《盛夏光年》,但和2015年《女也》这个版本中的其实大相径庭。延续了《盖亚》的风格,林忆莲和他的两位制作人恭硕良、Kelvin Avon一起,做出了最另类的《盛夏光年》。

说另类,是因为这是一个贯彻着glitch美学风格的版本。林忆莲用一个调性模糊的钢琴作为标志性的配乐主轴,你甚至可以把这里的钢琴当做一种音效,一种刻意的由“故障艺术”发出的声音,“放弃规则”则成了林忆莲在这首歌里最想要做的表达,和她在《盖亚》中的表达遥相呼应。

2017 人生无限公司 上海虹口

盛夏光年 X HIPHOP MAN (五月天feat.欧阳靖)

编曲:五月天、欧阳靖

如此,《盛夏光年》成了一个容器,似乎每一位来宾都能在这个Beat里头找到自我的归属。欧阳靖给我们讲的则是一个“嘻哈侠前传”,从1973年DJ Kool Herc的“嘻哈的诞生”,说到欧阳靖自己嘻哈之路的开启,原曲《盛夏光年》只留下了副歌段成为hook,主叙事段落都交由了欧阳靖,“我不转弯”成为了一种人人皆可适用的路,只要你拥有自己的路,便不在乎他人眼光,无需转弯。

2019 JUST ROCK IT 蓝 北京鸟巢

盛夏光年(五月天feat.邓紫棋)

编曲:赖暐哲、五月天

到了2019年,《盛夏光年》又承担了新的表达,它和《玫瑰少年》一起,和《爱情的模样》一起,撑起了Just Rock It中的“Just Love It”环节。

这个版本和《诺亚方舟》版差异不算太大,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来聊一下,五月天现在的“live版”的内在逻辑,和其所承载的功能性。

04:00

当邓紫棋featuring版本发出来的时候,我听到很多朋友说:官方版不够猛啊!在现场听的可厉害了!这个live版没有把那些很炸的部分给表现出来!磨平了很多!

你说对了。这就是五月天现在的“live版” 的混音&制作逻辑:让它听起来不那么Live。

其实,你听回《人生无限公司》Live CD的时候,如果你跟五月天早期的Live CD相比,你会发现它明显的不如过往那么张牙舞爪,它的毛刺被捋顺了,它的冲撞感其实是偏弱的。这并不是因为五月天的现场不行了,他们的录音混音不行了(怎么可能倒退了你说),而是因为他们故意就要这么做。

一言以蔽之:五月天想要用录音室的逻辑,去做Live版CD。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沐浴更衣,坐在沙发上,花两个小时,打开电视机,打开DVD,放一张演唱会现场,就这么欣赏。这样的观看行为,好像距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我们更乐意去看某一段的cut,我们也没有那么多完整的时间去看完一场演唱会的DVD。换句话说,我们对演唱会Live录音/录影专辑的观摩和欣赏的习惯,已经丧失(改变)了。

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看演唱会已经变得容易了,不必在影像里YY;另一方面是视频作为我们当下接触资讯快速且便捷的载体,它已经没有过去那么的高高在上了。现在谁还稀罕出个演唱会DVD呢?

所以这时候,五月天的逻辑是,把live版做得像CD一样,你可以像聆听单曲那样随时拿出来听;以及化零为整,在Youtube上一首接一首地把精心制作好的现场视频放出来,化零为整,在巡演的过程中,给到场的观众回温,给未能到场的朋友也同样能感受到现场的魅力。此前的《人生无限公司》live版音源+视频就是在这么一个指导逻辑下混音制作+剪辑完成的作品,士杰在混音的过程中着重强调了每位团员、每一个人演奏的部分,力图让大家听清楚每一track,让那些比较夸张的频段让他们不要拧成一团,这确实一定程度削弱了整个录音制品呈现的现场感。这也是为什么有去过现场的朋友,或者是看饭拍版的朋友,觉得这个官方版的《盛夏光年》不够炸的原因。

且为了更好地呈现“CD化”,五月天也更精心地准备了预录部分,如这一次《盛夏光年》,五月天在玉成戏院提前录制了弦乐四重奏,除了现场作为Program的播放,也在后期混音时进行了很好的融合处理。

实际上,除了音频处理上,这种“CD化”的逻辑同样应用到五月天这一次“蓝Blue”的官方现场版视频里。你细心看就会发现,这一次的现场影像有大量的特写,大量的游记镜头追着五月天or邓紫棋等嘉宾,此呈现更像是我们当下熟悉的《Music Bank》、《音乐中心》式的“打歌节目”的舞台,而并没有那么像“演唱会DVD”的剪辑手法。我确凿地感受到,五月天正在用着与这个世代同步的沟通语言去更新他们的音乐。五月天尚且如此,我还有什么意思说自己老了、没办法适应现在的潮流呢?

Respect respect respect。

音乐自媒体“乱弹山”

万马齐喑的乱世里,

透过音乐,

我们记录当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