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仲元,大金最后的名帅。如著名的完颜彝、郭斌,都只能称将才,而非帅才。当然,如果只是粗略地阅读《金史》之郭仲元本传,会觉得【南渡后最称名将】这个评价太过,有浪得虚名之嫌。不过我们要知道,金宋二史都是经过脱脱审核过的,诸将对蒙古的战绩被大肆删减,我们需要将一块块历史的碎片拼凑在一起,才能找到真相所在。

北国柱石——大金最后的名帅郭仲元

郭仲元

《金史·郭仲元传》:大安中,李雄募兵,仲元与完颜阿邻俱应募,数有功。(完颜阿邻本姓郭,完颜为赐姓)

大安是1209年-1211年。郭仲元出身底层,效力金国朝廷当在1211年野狐岭之战后。其时金国武备废弛,猝遭大败,卫绍王完颜永济下令各地募兵以补充野战军数量。由于女真猛安谋克的废弛,汉人义兵逐渐得到金国朝廷的重视。由于野狐岭之战损失了7000精锐部队,耶律留哥之乱又导致金国与东北失去联系,金廷在1211年之后,一开始主要依赖的是契丹人为主的乣军。由于乣军的作战,蒙古第二次围攻中都也并不算顺利,金将纥石烈执中曾诱蒙古军至涿易,乘车督战“鞑兵大败”次日以术虎高琪以乣军五千与蒙古军战斗“自夕至晓”只是由于忽然北风大作,蒙古军乘机纵火而溃败。

1213-1214年的作战,蒙军虽然横扫了金国武备废弛的黄河以北地区,但在中都附近集结了金国尚存的有战力野战军,使得蒙军数次挫败,最后不得不议和退回塞北。

《金史·李英传》:二年正月,乘夜与壮士李雄、郭仲元、郭兴祖等四百九十人出城,缘西山进至佛岩寺。令李雄等下山招募军民,旬日得万余人。择众所推服者领之,诡称土豪,时时出战。

著名的花帽军,正是在贞祐二年(1214年)开始形成,但此时郭仲元地位尚低,表现当有限。然而女真契丹世仇,金廷对契丹人充满猜忌,于是1215年乣军集体叛乱,招引铁木真再次率军入塞,终于攻陷金中都。由于刚刚组建的花帽军战斗力有限,虽然参与了战斗,当然无法阻止中都的沦陷。但在1215年保卫中都的作战中,郭仲元仍然立下了一定战功并全身而退,贞祐三年(1215年)得以被任命为永定军节度使,和郭阿邻一同负责镇压红袄军。可以说郭仲元对于红袄军的镇压是非常有成效的,金朝为了对付起义军,以驸马仆散安贞为主将,携带郭仲元和郭阿邻两军南下,宋人记载主要的起义军皆为花帽军所击败。

郭仲元善于提拔人才的能力,也在此时显示出来,其部将李霆【积功至刺史、提控……功名与仲元相埒】,在郭仲元被调走后,继续镇压红袄军有功。

1215年到1216年,仅仅一年时间,郭仲元就对红袄军几乎形成了毁灭性打击。但这时铁木真亲自围攻平阳,西线吃紧,金宣宗调郭仲元为【商州经略使,权元帅右都监】。随着郭仲元的调走以及南宋开始支援红袄军,李霆和郭阿邻虽然继续对红袄军甚至宋军取得一定胜利,但山东战场逐渐崩坏。1217年,郭阿邻被南宋军队击杀。

北国柱石——大金最后的名帅郭仲元

金宣宗

郭仲元没能赶上胥鼎指挥的抵御铁木真的平阳大战,但是与突破潼关的三合木拔都部有了交手,据南宋方的记载——【金主(宣宗)急召花帽军于山东。十月,鞑兵至杏花营,距汴京二十里,花帽军击败之。】三木合拔都部兵卒精锐,但数量只有一万人。不过郭仲元能够以建军时间不长的花帽军击败蒙古军精锐,足见花帽军战斗力增长迅速,很快就具备了与蒙古人进行野战的能力。

这一时期,郭仲元另一大贡献是开启了拒关守河战略——【又曰:“陕西一路,最为重地,潼关、禁坑及商州诸隘,俱当预备。向者中都,居庸最为要害,乃由小岭、紫荆绕出,我军腹背受兵,卒不能守。近日由禁坑出,遂失潼关。可选精兵分地戍之。”其后乃置秦、蓝守御】。

金国此后以潼关黄河为防线进行弹性防御,如同握拳,五指收放由心,是以蒙古人肆虐多年,依然无法攻入金国河南腹地。最后从南宋境内突破汉中进入南阳,才得以灭金。由此而言,郭仲元不愧是伟大的战略家。

同年,郭仲元朝见宣宗,上“恢复河朔之策”,但被宣宗以“东平方危”而一口拒绝。结束与蒙古军的河南作战后,郭仲元再次上奏宣宗,内容“大概欲伐西夏以张兵势。”,其实这是要求和蒙古军作战的委婉之词,因为当时蒙古和西夏经常联兵攻击金朝,因此与西夏作战就意味有可能与蒙古军交手的机会,但是宣宗仍然只是采纳了一部分意见,又给他“单州经略使”的官职,将他调回山东。此时红袄军得到南宋支援,郭阿邻也战死,红袄军之势再不可制。郭仲元与红袄军、宋军也作了一些小规模的战斗,每战皆胜,但他对于对抗南宋显然没什么兴趣,在盱眙、白里港之战中击败南宋和红袄军的联军后——【获老幼万余人,皆纵遣之】。

北国柱石——大金最后的名帅郭仲元

成吉思汗

兴定三年(1219年),郭仲元再次提出北上抗蒙的要求,言“州城既固,积粮二十万石,集乡义军万余人,并闲训练,足以守御,乞以所部渡河。”但是仍然被要求“诏屯宿州”。作为一个汉人,郭仲元虽然效力金朝,被赐姓完颜,且也曾与宋交战,但就所作所为而言,仍不失为当世英雄!郭仲元的花帽军有三万人,多来自河北,深怀收复故土之心。然而金宣宗忌惮郭仲元的影响力,将他调到蔡州担任镇南军节度使,离开了其势力根深蒂固的山东淮北之地,而郭仲元不愿继续与南宋作战,在镇南军节度使任上消极怠工,毫无作为。

由于金宣宗的猜忌,郭仲元的花帽军遭到拆分。其麾下猛将张惠被南宋名臣贾涉看上,一度投奔南宋,贾涉死后才又被南宋官僚排挤,回归金朝。直到元光元年(1222年),郭仲元才被火线调到陕西,担任知凤翔府事,这是因为木华黎经略陕西,陕西重新成为金蒙战争的战场。

1221年8月,木华黎就已经转攻陕西,兵力也是惊人的——【由东胜渡河,西夏国李王请以兵五万属焉】。也就是说,西夏也提供了五万兵力为木华黎助战。

当年冬,木华黎连取葭州(今陕西佳县)、绥德,旋于延安城东设伏夜战,击败金国名将完颜合达,但完颜合达退守延安,木华黎攻城失败。 按《金史·完颜合达传》——【合达策之曰:“比北方兵至,先破夏人则后易为力。”于是潜军裹粮倍道兼进,夜袭其营,夏人果大溃,追杀四十里,坠崖谷死者不可胜计】——西夏军队已经被完颜合达先行击破,是木华黎兵力上没有太大优势,无法攻破延安的关键。但是陕西局势已经极为危急。1222年,木华黎回到山西,连破平阳、河中。

北国柱石——大金最后的名帅郭仲元

木华黎

平阳公胡天作于1219年木华黎退兵后收复平阳,至此平阳再陷,胡天作被部下逼迫出降,后试图南逃被捕,遭处死,不失为一条汉子;胡天作死后,史咏继平阳公之位。

正大四年(1227年)二月,移剌蒲阿和纥石烈牙吾塔又一度收复平阳,但三月又被蒙古夺取;河中则在当年就被金国收复,木华黎委派留守河中的重臣石天应被击杀,1223年又经过一番争夺,蒙古在1231年才攻取河中。此后木华黎又攻陕西,横扫多座城池,金国守臣多死,在攻打京兆(长安)又被完颜合达所阻后,转攻凤翔。

《元史·木华黎传》:金京兆行省完颜合达拥兵二十万固守,不下。乃分麾下兀胡乃、太不花兵六千屯守之。

木华黎传宣称完颜合达有20万兵力,但就木华黎用6000人看住完颜合达来看,完颜合达兵力恐怕极为有限。凤翔之战打得极为惨烈,导致木华黎感叹说——【遂西击凤翔。月余不下,谓诸将曰:“吾奉命专征,不数年取辽西、辽东、山东、河北,不劳余力;前攻天平、延安,今攻凤翔皆不下,岂吾命将尽耶!”】

《金史·马庆祥传》:大元兵出陕右,朝廷命完颜仲元为凤翔元帅,举庆祥为副……大将萌古不花将攻凤翔,行省檄庆祥与治中胥谦分道清野……大兵围数匝,欲降之,军拥以行,语言往复,竟不屈而死;胥谦及其子嗣亨亦不屈死。

则凤翔之战,其实颇有野战,绝非纯粹的硬守。这一战中,郭仲元识别人才的能力再次显露——【颜盏虾蟆力战功最,辄授通远军节度使】。按颜盏虾蟆正是金国最后的孤臣郭斌,金亡后三年,郭斌仍然在会州坚守,最后被蒙古大军攻破城池而死。

郭仲元的副手马庆祥,部将胥谦父子都战死沙场,仅有郭仲元与赤盏合喜坚守,其艰难自不必说。然而木华黎却损失惨重而解围,次年三月就病逝,凤翔一役,蒙人当颇有野战败绩。按照西夏书事,西夏派兵号称十万助木华黎攻城,但因为损失太重而比蒙古更早撤兵。后来铁木真以木华黎之死迁怒于西夏,再攻西夏。然而铁木真本人也并不能拿郭仲元如何。

按《元史·木华黎传》——【厥后太祖亲攻凤翔,谓诸将曰:“使木华黎在,朕不亲至此矣】。则随后铁木真西征回师,又于1225年亲攻凤翔,结果同样碰得满头包。直到郭仲元去世后,凤翔才在1231年被窝阔台率军攻克,郭斌突围而走,在陇西的会州又坚守六年之久。

郭仲元起自寒微,终于名帅,既是战略大师,又是战术名家。虽屡遭猜忌,而不改本心。强如木华黎、铁木真,亦是其手下败将。身为汉人,亦曾与宋作战,但矢志抗蒙,战功赫赫,为保卫文明而战,此生无愧亦无憾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