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贤菩萨与文殊菩萨、毗卢遮那如来合称华严三圣,就是《华严经》华藏世界的三位圣者。在《悲华经》的记载中,当阿弥陀佛为转轮王时,普贤菩萨当时为第八王子“泯图”,他在宝藏佛前,发愿要在像娑婆世界一样不清净的国土中,修菩萨行救度众生。

恭迎普贤菩萨圣诞:十大行愿,成就无上圆满正等正觉

普贤十大愿

2019年3月27日,农历二月廿一,普贤菩萨圣诞。值此殊胜日,吃素、念佛、放生,持诸善行,广利有情,功德无量!你我共同祈愿,大众行普贤行愿,事事皆能满愿。

普贤菩萨,又作遍吉菩萨,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道场在四川峨嵋山。在佛经造像中,普贤菩萨与文殊菩萨同为释迦如来之胁侍,普贤菩萨乘坐白象,位于如来右侧;文殊菩萨则驾狮子,位于如来左侧。

二大士表法

文殊显智、慧、证,普贤显理、定、行,共同诠释如来理智、定慧、行证之完备圆满。

文殊、普贤两位菩萨是十方三世一切菩萨之上首,在佛经中,经常协助宣扬如来弘扬佛法、摄受众生。《大日经疏》:“普贤菩萨者,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义。谓菩提心所起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

恭迎普贤菩萨圣诞:十大行愿,成就无上圆满正等正觉

华严三圣

普贤菩萨与文殊菩萨、毗卢遮那如来合称华严三圣,就是《华严经》华藏世界的三位圣者。

恭迎普贤菩萨圣诞:十大行愿,成就无上圆满正等正觉

毗卢遮那佛

毗卢遮那意为遍一切处,谓佛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能为色相所作依止,具无边际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又称法身。

因毗卢遮那佛理智完备,故居中位;文殊菩萨主智门,立于佛之左侧;普贤菩萨主理门,位于佛之右侧。

普贤菩萨名字的由来

菩萨因何名为普贤?《悲华经》云:“我行应当胜诸菩萨。宝藏佛言,以是因缘,今改汝字,名曰普贤。”

在《悲华经》的记载中,当阿弥陀佛为转轮王时,普贤菩萨当时为第八王子“泯图”,他在宝藏佛前,发愿要在像娑婆世界一样不清净的国土中,修菩萨行救度众生。更愿修治庄严十千不净世界,使其庄严清净,就如同“青香光明无垢世界”。同时要教化无量的菩萨,令他们心地清净,都能趣向大乘佛法,使这种发大心的菩萨都充满他所化度的国土世界。于是,宝藏佛即为他将“泯图”这名字,改号为“普贤”,并授记他未来在北方“知水善净功德世界”,圆满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佛号为“智刚吼自在相王如来”。

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在《四十华严》之《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讲述十大行愿: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

一者敬礼诸佛。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能。六者请转法轮。

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

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一切修行都离不开发愿。《华严经》中云:“不发大愿,魔所摄持;不化众生,魔所摄持;舍菩萨行,魔所摄持”。永明延寿大师说过:“发大愿者万行之因,能长慈悲,不断佛种,成道利生皆因宏誓”。

有行无愿,其行必孤;

有愿无行,其愿必虚;

行愿相从,自他兼利。

修持十大愿王,便可以具足一切行愿,成就无上圆满正等正觉。

恭迎普贤菩萨圣诞:十大行愿,成就无上圆满正等正觉

普贤的坐骑六牙白象

普贤菩萨像大多头戴宝冠,身穿菩萨装,坐于一六牙白象上。六牙白象据说原为菩萨所化,表示威灵,《普曜经》云:“菩萨便从兜率天上垂降威灵,化作白象,口有六牙。”

释迦牟尼佛从兜率天宫降生于人间时,乘六牙白象;其母摩耶夫人昼寝,梦六牙白象来降腹中,遂生释迦牟尼佛。《异部宗轮论》说“一切菩萨入母胎时,做白象形。”《普贤观经》等说,菩萨乘六牙白象为其显身,并谓六牙白象之六牙,表六度,四足表四如意。

象有大威力,而其性柔顺,意表菩萨性善柔和有大势,象征力大无比。也就是说,我们行动的时候,一定要坚韧不拔,有大无畏的精神,才能成功。

白色,表清净无染;白象代表愿行殷深,辛勤不倦。在大威势中,能够清净无染,这才是菩萨的行持。

六牙表示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慧智。六牙白象是菩萨所化,以表威灵,象征“愿行广大,功德圆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