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与难受

为弥陀做事,应该是享受,不应是难受。

何为享受?享受过程,享受种种逆顺因缘,充满感恩,欢喜自在,游戏神通。

事情没有什么一定成功、一定不成功,只要随顺了因缘就是成功,只要感受到弥陀时刻与我同在就是成功。在做事中领受佛恩,这是最大的收获,全部的目的。

我们不是为了做一件事而做事,而是被佛恩催动着,为了报谢佛恩,为了利济众生,为了让佛恩更丰满地充实我们的心而做。

所以眼睛不要盯着一件件具体的事,患得患失,进退失据,而要盯住永不变易的佛。

一旦我们落入具体做事的境界,我们就会忘记佛恩,甚至会产生幽怨,也会“排除万难”地去冲撞本来弥陀为我们设计好的种种因缘好棋,会得罪众生心,招来业障,最后落得遍体鳞伤。

弥陀的佛恩饱含在一句名号中,但我们的心迟钝,做事便是挖掘佛恩的镐。

人与人交往,要细致入微,必须通过合作共事。要细微感受佛恩,与佛亲近再亲近,为弥陀做事、做弥陀的事便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弥陀会手把手、心领心地教我们。

念佛便可以往生,我们完全可以不做事,那为什么要做事?为了更好地认识佛、享受佛恩、享受念佛。做事完全不是为了做事,做事只是为了念佛。

半瓶水

半瓶水,使劲振荡,水会充满瓶,但一停下,水位立即回落,还是半瓶。

口宣慈悲爱心,心中满是欢喜,便觉爱心满满,但在实际中落实,立即恢复原态,这是因为爱心积蓄不够,如半瓶水。

所以要沉静累积,令爱心水位不断升高,才能实行有力。

发心最快乐

鸟在山林即快乐,锁在笼中很痛苦。

我们的心本来充满法界,现在却被“我执”锁进自私自利的牢笼中,仅限七尺之躯,不足百年之寿,它是多么地痛苦啊!

如同鸟儿时刻向往山林,心总想着回归虚无之身、无极之体,恢复无量光寿的自在生命。

发心最快乐。发心,便是砸开我执的坚锁,破除自私的牢笼,让心一跃而出,冲翅蓝天。

发心最快乐,因为它顺合了心的本性。不发心最痛苦,因为它不合心的本性,扭曲了我们的真生命。

发心最快乐;发心越广大,越无私,越快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