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只有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涵,提升博物馆的受众意识、服务意识,才能帮助参观者从“看热闹”变成“看门道”,发挥博物馆真正的功能和价值。看到这些文物,不禁让人想起,2018年5月19日——也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很多人可能还有印象,大家的朋友圈被“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的H5刷屏了。

三月的最后一天,一个有趣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你在博物馆见过最好玩的文物有哪些?

网友们纷纷上传自己的“看家宝”,一些动作有趣、憨态可掬的文物,令人忍俊不禁。

一起摇摆之东汉马踏飞燕

我跟你讲的话不要告诉别人之唐双髻、高髻陶女俑

嗨起来之击鼓说唱俑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之汉代马头文物

来告诉老师1+1=?之唐彩绘双环髻女俑

下面这对萌萌哒“兄弟”一件叫做人面纹铜钺,藏于国家博物馆;

一件叫“亚丑”钺,藏于山东博物馆。

看到这些文物,不禁让人想起,2018年5月19日——也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很多人可能还有印象,大家的朋友圈被“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的H5刷屏了。

点开这个H5链接,博物馆里的文物活了过来,他们互相调侃、能歌善舞,俨然一个个“戏精”,耍宝逗乐。

收到1万伏暴击,了解一下!

在互联互通的网络时代,博物馆如何更好地走近大众?面对滚滚向前的时间洪流,我们又如何借助现代的博物馆更好地与我们的过去、与我们的历史相连接?

今天,借助新颖的技术手段、社交网络的放大效应,许多博物馆早已不是我们印象中古老、陈旧、呆板的模样,甚至成了路人皆知的“网红”。

然而,走进博物馆容易,真让博物馆及其文物背后的文化和价值走入人心却很难。有业内人士之指出,酷炫的技术、宣传上的包装很多时候只是外表,能吸引流量、能锦上添花,却无法从根本上点亮文物的光芒。

只有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涵,提升博物馆的受众意识、服务意识,才能帮助参观者从“看热闹”变成“看门道”,发挥博物馆真正的功能和价值。

作者:姜方

编辑:姜方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