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吊死歪脖树,令人唏嘘,但是崇祯一生兢兢业业,非常努力为何会落得这个下场。崇祯就一三国演义中的袁绍,见小利而忘义,干大事而惜身,身为一个帝王,一无威信,二无担当,就算起早贪黑也是一庸碌之辈,亡国为必然,身死是定数!

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国运,明的灭亡同崇祯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在搞魏阉,崇祯错在不该过早扳倒阉党,让东林党一家独大,帝王应该明白制衡之道,先压制东林党,都不会输这么惨。只有亡国君,没有亡国臣。平内忧时,崇祯是一个未接受过帝王之术训练的人怎么治理好国家?俗话说术业有专攻,正常情况下是太子时期就开始接受国家治理的相关训练。但上任皇帝天启帝莫名其妙早亡,让年幼的崇祯登基。这个结局只能是士大夫阶层获利。看明亡时,士大夫阶层和商人阶层最奢侈。农和兵最穷。崇祯算得上勤政,但算不上有为的关键就是分不清主次,李自成的军队战斗力真算不上强,结果始终没有消灭,李自成没搞定呢,就去打满清,最后落得一个身死的下场。如果早就歼灭了李自成,哪怕有萨尔虎之败,满清也进不了关,明朝一样能维持。

除外患李自成还没准备好夺天下,当时闯军精锐大概只有五六万,其余的都是老弱,这个数量还不足以控制全国,因此他只是想扩展一下地盘,改善一下战略纵深,并没有想打进北京。但是一开战就出问题了,沿路明军望风而降,还没进河北地界,降军就比李自成的军队数量还多,这就骑虎难下了,如果不接着打下去,明朝方面各个势力就能看清他的虚实,以后再开战恐怕就不会那么顺利。这三件主要事件上处理的都过于急躁,尤其是在用人方面,他的性格缺陷暴露的一览无余,最终导致加速了明的覆灭。用现在话讲,步子不要迈得太大。

从古至今朝代更叠,外部战争,主要跟嘴关系最大,缺吃少穿,谁都会见人就杀的,努尔哈赤主要也是缺吃少穿,因为明朝末年,海南岛都零下十几度,本该种三季水稻只能长一季了,草原上更没啥吃了,牛羊都冻死了,打也是死路一条,不打也是死路一条,所以最后只有一拼了,明军去增援300里路走了4个月,按里说爬1个月都爬到了,主要是没吃的,走走停停,最后贻误战机了。再加上朱元璋设计的藩王制度,到了崇祯这一条数百万名朱姓藩王宗室子弟在全国各地霸占了65%以上的土地。另30%的土地在地主豪强手里。全中国的农民几乎全是赤贫的佃农。满清入主中原后,杀掉了全部明朝宗室。虽然清朝八旗也进行了少量圈地,但空余出的大量闲置土地等于是对全国农民进行了一次土改。正是这个原因,清朝入关后,任何以反清复明为口号的政治活动都取得不了全国人民的支持。

明朝之败,始于万历,这个皇帝能几十年不上朝,不理政,国事懈怠,军备废弛,而且阉党横行,党派纷争。崇祯接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明朝。他这个人兢兢业业,很勤奋,但是也刚愎自用,重用宦官。那个时候明朝已经无力回天了。内有李自成造反,外有满清进攻,而且崇祯还中了满清的反间计,杀了袁崇焕,自毁长城,明军以后更是是节节败退。

总得来说,崇祯能力不行,虽然,用心用力,可笨学生学生再怎么努力也考不出好成绩。朱由校再怎么不务正业,在他手上也没有丟过一块地,他对官使很严厉。可民间百姓还是很好过的。魏忠贤权倾朝野,但对外还是很有汉人骨气的。西厂,东厂对内对外都厉害。崇祯继位一来,对内不行,对外也不行。不相信大臣也不相信名将。所以真的不是有心就能当皇帝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