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30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宋保才一行25人赴岷县开展“发展中药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加速绿色崛起”系列行动,与岷县县委县政府举办《中药产业发展合作协议》签约仪式,落实联合实验室、药品检验扶贫帮困等项目资金240万元,建立中药材产业发展“智库”,启动“扶贫车间”建设,开展药农大讲堂、药师大培训,并与岷县闾井镇党委开展“结对共建”暨党日主题活动。《合作协议》涉及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咨询研究、产品开发、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科研合作,中药产业发展协作、中药材绿色种植、“龙头企业+ GMP扶贫车间”产业发展模式、道地中药材生产加工标准规范,药品安全监管能力、检验检测能力、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以及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联系村脱贫攻坚、党支部结对共建、定期互动沟通等十余项内容,明确了双方合作的思路设想及方法路径。

3月30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宋保才一行25人赴岷县开展“发展中药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加速绿色崛起”系列行动,与岷县县委县政府举办《中药产业发展合作协议》签约仪式,落实联合实验室、药品检验扶贫帮困等项目资金240万元,建立中药材产业发展“智库”,启动“扶贫车间”建设,开展药农大讲堂、药师大培训,并与岷县闾井镇党委开展“结对共建”暨党日主题活动。定西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薛振宇,岷县县委书记郭世杰,县政府县长梁德铭,岷县县委副书记李开银,岷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吴国泰共同参加了上述活动。

甘肃是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困难省份之一,位于甘肃省南部的岷县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甘肃是中药材大省,产业小省,中医药产业开发层次低,精深加工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药农辛辛苦苦种植的药材只能卖个庄稼钱。素有“千年药乡”和“中国当归之乡”深度贫困县岷县药农的体会更加深刻,找到促进特色优势产业链转化成致富链的愿望更加强烈。

34年来,从最初的省医药公司到如今的省药监督局,药品监管部门虽历经5次改革,但助力岷县脱贫的工作始终没有断过,新组建的省药监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致力帮助岷县接力探索打造“岷归”品牌、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经与岷县县委县政府对接,形成了含金量高的《中药产业发展合作协议》。该协议的签定,标志着省药监局与岷县进入深度合作时期,标志着省药监局在转变监管理念、扶持产业发展、助推甘肃绿色崛起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合作协议》涉及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咨询研究、产品开发、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科研合作,中药产业发展协作、中药材绿色种植、“龙头企业+ GMP扶贫车间”产业发展模式、道地中药材生产加工标准规范,药品安全监管能力、检验检测能力、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以及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联系村脱贫攻坚、党支部结对共建、定期互动沟通等十余项内容,明确了双方合作的思路设想及方法路径。

甘肃省药监局局长宋宝才与岷县人民政府县长梁德铭签订<<中药产业发展合作协议>>

省药监局表示,将逐项研究部署,主动抓好落实。一是强化支撑,发展中药产业。先期投入10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省药品检验研究院与岷县当归研究所共建联合实验室;投入20万元,支持岷县药品检验能力建设。开展以甘肃道地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各类产品开发等工作,引导甘肃乃至国内中药规范化种植、生产及全产业链发展。

岷县人民政府向中药材产业发展特聘专家颁发证书

二是尽锐出战,助力脱贫攻坚。为闾井镇5个村及专业合作社先期支持120万帮扶资金,配置中药材种植加工等生产设施设备,实施产业带动、人居环境改善、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争取国家药监局特殊政策支持,试点推行以“龙头企业+扶贫车间”模式,建设中药材产地加工产业园,探索突破农户分散加工质量监管难题,保障中药材大宗品种的质量,促进贫困群众长期稳定脱贫。

省药检院与岷县当归研究院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签约暨授牌仪式

三是集成服务,加速绿色崛起。全力服务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大对中医中药产业指导和扶持力度,以“好药材”造“好中药”,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中医药原料保障供应基地,助力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

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和盛堂制药有限公司分别与岷县闾井镇政府签订共建扶贫车间协议。

在签约仪式上,岷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梁德铭介绍了岷县脱贫攻坚、中药材产业发展有关情况;岷县县委向产业扶贫高级顾问颁发聘书;岷县人民政府向中药材产业发展特聘专家颁发聘书;省药检院与岷县当归研究院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兰州和盛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与闾井镇政府签订共建扶贫车间协议。签约仪式后,省药监局组织相关专家教授开展了培训活动,与岷县闾井镇党委开展“结对共建”暨党日主题活动,现场走访林口村、张寨村、杨寨村、后治村、新庄村,商洽扶持中药材合作社建设扶贫车间事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