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机会,你愿意成为马云、马化腾、任正非等这样一些优秀企业家吗?我想,十有九个人都愿意,事实上很多人也在实践这个行动,期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像马云一样的优秀企业家。

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每天都有新的公司和人才出现,冲击着金字塔的塔尖,同时也有很多企业和人才“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从此消声遗迹,其中不乏一些“知名”企业。

是因为这些企业和人才不够努力吗?

事实上,一些企业和人才并不是因为不够努力导致失败,我们从历年新闻报道和数据分析来看,很多倒闭的企业显然不是输给努力,而是输给机遇、眼观、眼界等。

时光倒流,你能成为另一个马云吗?

​据报道,当年马云刚创业的时候,曾找过雷军,想让其给自己投资2000万,不过雷军拒绝了马云的请求。

后来,雷军写了这样一段话:有机会一定要试一试,其实试错的成本并不高,而错过的成本非常高!

雷军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企业家,从金山到小米,他和他的企业给我们的社会发展带来很多惊喜。雷军这样的企业家都有看走眼的时候,更何况的是很多刚起步的企业呢?难能可贵的是比你优秀的人会接受失败,学会反思,重新出发,抓住新的机遇。

一些人不缺知识储备,不缺技术,不缺努力,却败给了“失败”,一蹶不振。很多时候,无论是创业还是读书学习,成功性的结果只是属于一个概率性事件,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要素,都有可能让你觉得快要成功的事情一夜之间覆水东流。

时光倒流,你能成为另一个马云吗?

​​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名句,很多人只不过理解其字面意思,却不知其背后深意。

会成长的人总能在“失败中”吸取失败的教训,发现下一轮努力的方向。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并不是告诉你失败多次就一定会成功,而是告诫你要在失败中学会成长,在经验教训中学会成功。

马云和任正非那些年失败再创业,失败又再创业的鸡汤故事,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听过一些,说实话,那种创业失败的经历,放到今天也没有几个人能承受得起,更别说在这些心酸经历中学会长大和获得成功,最终成为名动世界的企业家。

因此,任何一个人,无论是谁,如果能在某段失败挫折中成长起来,不管最终结果是否成功,都是值得尊敬。

小A大学毕业之后,进入某知名企业工作,各方面的福利待遇都挺不错,正当亲戚朋友们羡慕小A工作的时候,他却打算辞职。原来小A认为上司一直故意针对他,总会在他的方案中“挑毛病”,让他倍感痛苦,加上时不时的加班让他更受不了,就有想找一份更加轻松的工作。

时光倒流,你能成为另一个马云吗?

​小A的遭遇和感受其实是时下很多人的“通病”,在一个工作环境里,总感觉处处被人针对和排挤,甚至觉得加班也是被人“恶搞”,真的是这样吗?

一份企划书或报告,从被采用到具体实施,代表的就是公司的整体利益,并不只是一个人得失那么简单。在一些人眼里,方案出问题,片面认为辞职就可以解决问题,但你留下的漏洞,却要整个公司平台替你擦屁股,这叫逃避责任。

从这个角度出发,你就很容易理解你的上司为什么会对你提出的方案,进行“鸡蛋里挑骨头”,因为他也需要对公司、对团队、对自身和对你进行负责。

就像前些日子,新闻爆料称某公司实习生用了微软雅黑字体,印刷了5000万张样稿,结果被起诉,公司赔了几千万,裁员数十人。

很多人都不知道,字体其实也属于具有著作权的作品,不少大公司都曾因涉字体侵权被起诉,新人入职可能不太清楚,但企业的高管怎么可能不知道呢?一旦放任或放松此类工作的审核,最终倒霉还是公司自身。

时光倒流,你能成为另一个马云吗?

​小A也好,其他有同样烦恼的人也罢,别把别人对你的高要求当成是一种挑剔,只不过大家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太一样。如果就此对工作产生抗拒或畏惧,甚至是用辞职来逃避现实和成长,那么成功真的会离你越来越远。

很多人,放低要求,就是变相停止成长,甚至是倒退。

就像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里面讲述的一样,一个刚从学校毕业想当记者的女孩子安迪在寻找工作无果的情况下进入一家顶级时装杂志《天桥》给总编当助理。

然而,安迪很快发现这个女总编米兰达对待所有的人都是那么尖酸刻薄,多次萌生辞职的想法。

米兰达第一助理艾米莉告诉安迪:只要你能在米兰达底下工作一年,之后辞职想去哪里,任何一家杂志社都会想着抢着要你。正是这份诱惑,让安迪努力想得到这份实习助理工作。

艾米莉无论公事还是私事都喜欢交给助手打理,特别是把一些最繁琐最累人的杂事都扔给安迪。如在有飓风飞机无法起飞的时候,艾米莉硬让安迪去找飞机把她从迈阿密送回纽约,目的就是自己的双胞胎次日早上要在学校表演;

当安迪送书到艾米莉的家中,不小心走到楼上,就被艾米莉安排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让安迪去找《哈利·波特》的手稿给双胞胎女儿看。

时光倒流,你能成为另一个马云吗?

​等等这些事,可以说把安迪折磨的接近于奔溃。在一次被艾米莉责备和刁难之下,安迪控制不住自己情绪而痛哭流泪,她找到杂志社同事奈杰尔诉苦,感觉自己再怎么努力都得不到艾米莉鼓励和尊重。

奈杰尔告诉安迪该清醒是她自己,而不是艾米莉,他从杂志社的发展史到时尚界,让安迪认清所处的环境和位置,这让她恍然大悟。

自此,安迪对待这份助理工作态度从一开始的得过且过,到为了工作改变自己,如开始主动扔掉品味普通的衣服,穿上时尚圈子里的品牌,主动去做好每份工作。

虽然在影片的最后,安迪如愿得到自己想要的工作,但却牺牲了爱情和友情,为此离开了杂志社,去找回自己的幸福。

安迪最终的离开,并不是一种逃避,更确切的说是坚持一种正确的自我,追求更优秀的自己,而不是为了某种利益去放弃自我。面对这个诱惑众多的繁华社会,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一些迷茫或迷失自我,不同的人做了不同选择,最终造就不同的生活,走上不同的人生。

或许,此时的你是小A,或是安迪,还是其他角色,走出自我的“烦恼圈”,在逆境学会成长,最终会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