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次回答你猜,我不禁发出笑声。正如电影开头所提出的问题: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电影开头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长达两个多小时,横跨百年时空,并行着四代清华人的热血与青春,都在缓慢的诠释着这句出现过两次的台词。

2012年,北京。

张果果是生活在黄金时代的职场人,西装革履,英气逼人。

他想要救助四胞胎,却因尔虞我炸勾心斗角的商场,不堪离职。

酒吧里,张果果晃着小半瓶红酒自嘲一笑:现代人的情感,就这么多了。

关于张果果的人物刻画,电影中给了好几次呼应。

新秘书面试时问道:

所以那天,您是不是故意提了一个不会掉单的方案?

他的回答是:

你猜?

跟上司聊天时,上司问道:

你是个有野心的人么?

他的回答是:

你猜?

第一次回答你猜,我不禁发出笑声。

看到第二次时,才领悟到其中之蕴意。

在开始救助四胞胎时,他给了那家人他秘书的名片,让他们有困难时给他秘书打电话。

电影最后,他给了他自己的名片,让他们有困难时给自己打电话。

在婴儿房里,他在墙上描绘了五彩斑斓的彩虹图,也在描绘自己灿烂的人生。

正如张果果所说:我和他们不一样。

1962年,北京。

王敏佳,一个中医实习生,她美丽,生动,明艳,是陈鹏眼里的光,是他的深情与真心。

陈鹏,一个憨厚淳朴的理工男。他在石粉飞散的夜里为她刻章,在木卷堆积的桌子上为她刻花。他为她放弃最好的机会,理由是:我有需要照顾的人。

可是尽管满心欢喜,还是迎上了少女的心意别属。

这不是结尾。因为年少的虚荣和意气,她被诬陷,被批判,但是最令她心痛的是被最亲近的人背叛。

李想,一心为了支援边疆的心愿,不惜让她忍辱负重。一墙之隔,李想在领奖台上受众人敬仰,而王敏佳则在另一边遭受批斗毒打。

陈鹏对王敏佳说:

你别怕,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会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掉得有多深,我都会在下面给你托着。我最怕的是,掉的时候你把我推开,不让我给你托着。

隐姓埋名多年之后,她喃喃自语:

陈鹏,上一次,我以为我死了,可我醒来看到的是你,是你的爱托住了我。这一次换我来找你。

那个时代的爱情,是最纯粹的爱情。

1938年,西南联合大学。

沈光耀,出身富贵,智勇双全。他身上流着三代五将的血脉,家族却只愿他乱世中明哲保身,安稳求生。

“不是华北之大容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而是整个国家都危亡了,我们要去当兵。”

国难当头,硝烟弥漫,他瞒着家人弃笔从戎。为了守护脚下的土地,驾机撞向敌军战舰,在一瞬爆开的火光里,消失在呼啸的苍穹深处。

他用家乡话给母亲诀别:

“回家”

“妈,对不起”

一个小孩拿着一架纸飞机,随后画面切换到下一帧。

1923年,北平。

吴岭澜,一代国学大师。可他在清华求学时,深信实业兴国,文不如理。

梅贻琦对吴岭澜说:“把自己交给繁忙得到的是踏实,而不是真实。真实是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直到听了泰戈尔的一段演讲,才让他幡然觉醒,生命到底做什么才有意义。

更让他受到鼓舞的是,站在泰戈尔身后的那群人——徐志摩、林徽因、梁启超…他们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一群人,他们脸上的从容与笃定,也让吴崚澜明白,文化亦可兴国!

后来,他到西南联大任教,将泰戈尔的思想传授给下一代人:

世界于你而言,毫无意义和目的,却又充满随心所欲的幻想。但是,又有谁知,也许就在这闷热倦人的正午,那个陌生人提着满篮奇妙的货物,路过你的门前,他响亮的叫卖着,你就会朦胧的梦中惊醒,走出房门,迎接命运的安排。

四个时代的故事,看似毫无关联,通过人物关系运用倒序的方法巧妙的联系在一起。

泰戈尔告诉了吴岭澜要遵从本心

吴岭澜用这句话改变了沈光耀的一生

沈光耀不顾生死投下食物让陈鹏活了下来

而陈鹏的“托底”爱情,拯救了王敏佳

因为对王敏佳的愧疚,李想舍弃了自己救了陈果果的父母

而张果果又执意的救了四胞胎

...

关于善良,爱情,热血,理想。

关于人性。

身处黄金时代的我们,又应该如何寻找自己的本心?

正如电影开头所提出的问题: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也许电影结尾已经给出了答案: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内心,无问西东。

==========================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