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小贤爸爸育儿原创作品,欢迎个人转发、收藏”

人才心理学中认为,那些不被看好,被评价为资质愚钝的人,只要找到发挥自己优势的方向,通过努力就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这种现象叫做“瓦拉赫效应”。

01.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瓦拉赫的故事

奥托·瓦拉赫是191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源于遇到了一位正在了解他的老师。

瓦拉赫的父母在他升中学时,为他的人生规划选择是——文学。

但在一个学期结束后,得到的教师评语是:“瓦拉赫在学习上非常用功,但是学习的方式和理解过于古板。这类人即使拥有完美的品行,但其在文学上的能力也是无法发挥出来的。”

之后,瓦拉赫放弃了文学之路,决定改学油画,发展艺术才能。可是瓦拉赫既不精通构图,又没有调色基础,无法深刻理解艺术真谛,学习成果很不理想,是班级里的最后一名。

学校对他的评语非常冷酷直接:“瓦拉赫在绘画艺术上非常没有天赋,以后已很难成为一名画家。”

一次次被否定能力的瓦拉赫,成为了老师们眼里笨拙不堪的“差等生”,几乎大部分老师都不认为他有成才的可能。

这时候只有瓦拉赫的化学老师不这么认为,他说:“瓦拉赫是一个做事一丝不苟,很认真严谨的学生,非常具备一个化学实验研究者应有的品格,我建议让他尝试一下化学。”

瓦拉赫的父母选择接受这位化学老师的建议,就是因为这位化学老师看到了瓦拉赫身上的特质,并将其赋予在化学方面的优势。使瓦拉赫的智慧瞬间被点燃,这位在文学艺术上“毫无前途”的“差等生”一跃而起,成为了化学方面公认的“前途无量的天才高材生”

▲故事启示

“瓦拉赫效应”在家庭教育中作用重大,它可以有效协助家长找到培养孩子的方向。

“差等生”是不存在的,一个还就算他现在表现平平,甚至不被看好。但需要记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每个人的多种“智力元素”都是不同程度的结合,所以显现出每个人之间的不同。

因此家长需要了解,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的时候,在评价孩子的学习成绩时,不要因为成绩来评价孩子聪明与否,而是要去发现孩子的性格和做事风格,来分析孩子在什么方面可以更有效的发挥自己的特征,合理有效的利用自己的聪明。

大量数据显示,一个人只能从自己的优势而非劣势中获得成功。

02.“瓦拉赫效应”影响因素

有人会有疑问,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瓦拉赫发生这样逆袭般的改变?下面从以下几个因素来分析“瓦拉赫效应”的影响。

(一)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潜力

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重要成就就是发表了“多元智能理论”,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的条件是在某一价值标准,某种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自我解决所遇难题或创造出有用的产品若需要的能力

提出人的智力是多元化的,支撑多元智力能力的是个体自身相对独立存在的、与某一特定领域相联系的8种智能:语言智能、节奏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动觉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程度多维度的智能有机组合,它代表了个体的不同潜能,而这些潜能只有当遇到相应情境时才会被激发出来。

瓦拉赫就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多元智力,而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个真正了解他的智能的老师,为他提供了有利于化学方向发展的强能环境使过他自身的独特潜能的到充分发展。否则他将一直生活在传统治理理论中,一直做一个智商不高的普通人。但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来分析,瓦拉赫并不是一个“差等生”。

(二)发现孩子潜能,并不断开发

在平时生活中,上述的潜能时常会表现出来,但它们并不常被人捕捉到,它经常像流星一项转瞬即逝。如果这种潜能被人发现,并不断开发,变成一颗巨星。

因此,培养孩子潜能的首要前提是,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或潜能,再为培养这一闪光点创建有利条件,帮助孩子将潜能发挥到最大潜能。

瓦拉赫之所以能成为杰出化学家,离不开其化学老师对她潜能的发掘,也离不开其父母对其发展潜能的支持。否则这可巨星将不复存在。

(三)良好的家庭环境

瓦拉赫的成功与其家庭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虽然在学习化学前,学校对瓦拉赫的文学艺术方面的评定非常糟糕,但他的父母都没有放弃过对他的期望。依旧选择相信他和支持他,不会像老师一样去否定他,正因为有着这种包容的家庭环境,瓦拉赫才能重拾信心,全身心的投入到化学中去

03.“瓦拉赫效应”在学校教学中的影响

“瓦拉赫效应”在学校教育中也时常发生。老师们可以利用这一效应帮助孩子不断尝试发现自己的潜能。不要因为孩子一些功课成绩较差,就否定了孩子的未来。

▲老师需要意识到,学生的学习潜能是不一样的

①首先老师需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潜能。不能因为几门课程的不理想或在学习上的一些坏习惯就否认孩子的优势。

②老师之间应该相互沟通交流,掌握学生在各个学科的表现情况。

③将收集来的“问题”学生的各项特征,进行汇总分析,找出学生的潜能。

④与孩子谈心,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理想。与学生沟通,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潜能。

⑤与家长沟通,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潜能,不要让家长用传统方式来衡量孩子的智力。让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为孩子发挥潜能的良好环境。

记得现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分会会长魏书生曾经带过一个班,这个班之前一直没有“尖子生”,但自从魏书生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后,班级里的学生很大一部分学生成为了“优等生”,魏书生就是将“瓦拉赫效应”运用到学生教育中,帮助孩子发掘潜能,才会有了后来被大家称赞的优秀班。

老师要如何摆正“人才观”

人才得特性是:多样性的,有层次的,不断发展的。因此,老师在培养学生时,要注意“人才观”的体现。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发展中的某一方面的人才。摒弃“很铁不成钢的”传统观念,帮助学生实现“瓦拉赫效应”。

松下幸之助曾说过:一个人成功的秘诀在于如何经营自己的个性所长,因此来增值自己的人生,反之人生就会贬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