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贾母的这句:“袭人本来从小就不言不语,我只说她是个没嘴的葫芦。袭人在贾母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所以,贾母便顺势支持了王夫人“不明说”、永远把袭人姨娘名分悬着的“做法”。

王夫人把晴雯赶出去后才向贾母来汇报,很显然是先斩后奏。事已至此,无可挽回,贾母能怎么样?总不至于为个丫头跟王夫人翻脸吧?

只是,贾母也不信晴雯真是王夫人口中描述的那样人,质疑道:“晴雯那丫头我看她甚好,怎么竟这样起来?原本将来只当她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

贾母的意思是:“据我所知,晴雯不是这样的人,除非她变了,既然你硬说她是这样的人,那就只能当是她‘变了吧’,我信不不信又能怎样?”

王夫人陪笑道:“老太太挑中的人,原不错。只怕她命里没造化,得这个病,俗语又称‘女大十八变。’况且有本事的人,未免就有些调歪。老太太还有什么不曾经验过的。她色色比人强,只是不大沉重。若说沉重知大礼,莫若袭人第一。”

接下来,王夫人就隆重推荐袭人,并且说是怕贾政担心耽误了宝玉读书,所以才不明说,也怕给袭人正了名分以后,反而不好约束宝玉了。因此暂时“不明说”,但袭人该履行的姨娘职责都履行了,而且工资待遇也都是按姨娘的待遇份利给了的。

贾母听了笑道:“原来是这样?如此更好了。袭人本来从小就不言不语,我只说她是个没嘴的葫芦。既是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而且你这不明说的主意更好。且大家别提这事,只是心里知道罢了。”

贾母的这句:“袭人本来从小就不言不语,我只说她是个没嘴的葫芦。既是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一句话就点破了袭人隐藏着的真面目,贾母一直认为袭人内心与表面一样的“老实安分”是个“没嘴的葫芦”。

谁知,这袭人竟藏着这样的心机,葫芦里藏着这样的“药”。不仅暗地里背叛自己、投靠了王夫人,还始终把自己瞒得死死地。以至于都由王夫人亲自给她发工资了,袭人都未对自己透露过半句,可见隐瞒的多严多深?

袭人在贾母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所以,贾母便顺势支持了王夫人“不明说”、永远把袭人姨娘名分悬着的“做法”。也算是借力打力,把袭人的前途就此止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