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戳右上方加关注!每天上午准时与您分享三篇优质文章~本文共计3286字,阅读仅需6分钟~

三月已经过了一半,但春天似乎才刚刚开始。

虽然,一些大展已经落下帷幕,比如上海博物馆的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展览的最后一天即3月10日上海博物馆还特别举办了”董其昌和他的江南——上海博物馆奇妙夜“活动,活动预告放出不久,票即售罄,这一点足可以看出董其昌大展的号召力,也侧面反映出观众对博物馆的热情以及对好展的不舍。

好展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上)【书画、器物、考古】

而掀起舆论狂澜策划准备六年之久吸引了20万人次观看的颜真卿特别展也已闭展,展览中让全球观众慕名而来甘愿排队数小时的颜真卿《祭姪文稿》,已经回到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库房。一同前往东京参展的怀素《自叙帖》也已回到台北故宫库房,不过台湾大学总图书馆正在展出的“水月镜像:怀素·自叙帖摹刻本与风格传衍特展”中,还能看到众多《自叙帖》的摹、临、仿或刻之副本,讲述法书典范复制与新生的过程。

此外,辽宁省博物馆的中国古代书法展第二期和中国古代经典绘画摹本展,都将在三月结束。

好展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上)【书画、器物、考古】

好展本就不多,说话间又没了俩。

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与此同时,各大博物馆正陆续在这个春天带来新展。比如苏州博物馆即将在月底推出的甘肃省博物馆藏早期佛教文物展;天津博物馆耀世奇珍馆藏陈列将对书画类文物进行一次调陈,徐渭《鱼蟹图卷》、董其昌 《疏林远岫图轴》、曾鲸《王时敏小像轴》、蓝瑛《溪山秋色图卷》都将一一与观众见面。

好展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上)【书画、器物、考古】

故宫博物院也在不久前官宣2019年—2020年将呈现的30+场大展与陈列,据说,《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都将登场!期待!遥想2015年“石渠宝笈特展”,展出《清明上河图》时,排队六小时观展一分钟的“盛况”还恍若眼前。

昨天,正好去故宫拍照片,御花园里春意萌生,玉兰蓄势待发,花骨朵眼看有呼之欲出之势,牡丹芍药都发了芽,长起来威武雄壮,好不精神。暖风熏得游人醉,当此春暖花开之际,去博物馆美术馆看个展,既活动筋骨,又足可畅叙幽情,岂不快哉!

《紫禁城里过大年》眼看就到了尾声,热闹过后,安安心心再去刷一遍也不错。至少,现在没那么挤了。

好展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上)【书画、器物、考古】

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

时间:2019年1月6日-4月7日

​地点:故宫博物院 午门展厅

另外,“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嘉靖、隆庆、万历瓷器对比展”延期至6月15号。也是个好消息。作为明代御窑瓷器对比展系列的最后一个展览,这次展览选取近300件(套)展品,包括青花、单色釉、杂釉彩、斗彩、五彩等瓷器品类。同时,还遴选出了少量民窑瓷器加以对比,让大家更深入了解明代御窑瓷器。而且凭故宫博物院门票即可免费参观。

好展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上)【书画、器物、考古】

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嘉靖、隆庆、万历瓷器对比展

时间:2018年11月6日-2019年6月15日

​地点:故宫博物院 景仁宫

在北京的小伙伴,国家博物院“汉世雄风:纪念满城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特展”;首都博物馆“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青海”同样不容错过。

好展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上)【书画、器物、考古】

汉世雄风:纪念满城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特展

时间:2018年12月28日-2019年3月28日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好展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上)【书画、器物、考古】

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青海

时间:2019年2月28日-6月30日

地点:首都博物馆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竹简上的经典:清华简文献展”、“世相与映像:洛文希尔摄影收藏中的19世纪中国”。怀古思今,影像和文献的保存,大约可以追摩前人风范。

2月24日,李学勤先生逝世,斯人已去,展览犹存。再看“竹简上的经典 —— 清华简文献展”不免悲恸。展厅里印着李学勤名字的文献资料林林总总,但先生已不在。李学勤先生曾参加马王堆帛书、定县汉简、张家山汉简的整理,并主持了睡虎地秦简、五一广场东汉简等多种珍贵出土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尤其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的收藏、保护、整理和研究上,经过十年,总共整理出版了八辑四十多篇上古文献,拓展了历史学、文字学及文献学等领域的研究空间。

“清华简”属战国中期楚墓出土文物,数量一共约有 2500 枚(包括少数残断简),总字数近 6 万字,以经、史类经典为主。由于其在秦之前就被埋入地下,未受到“焚书坑儒”的冲击,所以能够最大限度地呈现先秦古籍的原貌。对于了解中华文明的初期面貌和发展脉络,研究简牍形制和古文字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好展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上)【书画、器物、考古】

竹简上的经典:清华简文献展

时间:常设展

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19世纪的中国什么样儿,历史书里笼统叙述,繁华过处,满目疮痍。然文字的力量终究没有影像来得直观,在当时中外摄影师的镜头里,所有的概括话语都有了切实可感的表达。置身于展厅,一组租老照片似乎带着观众穿越时空,以人物肖像与环境样貌重构历史。从河流到山川,从长城到紫禁城,从李鸿章到平民百姓,这些照片记录了19世纪中国的历史建筑,祭祖遗迹,民族面孔及传奇美景。观之可叹,思之怅然。

好展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上)【书画、器物、考古】

“世相与映像——洛文希尔摄影收藏中的19世纪中国”展览,共展示了活跃于19世纪的21个知名摄影机构和摄影师(部分佚名摄影师)的120件摄影作品。其中包括人物肖像、风物景观、市井生活、城市和建筑等多项内容,较为全面地映射出19世纪下半叶中国社会的风貌。

19世纪下半叶对于中国而言是个非常重要的转型阶段,是一个衰败腐朽与求强图变并存的时期,是一个经济活动江海汇通、文化思想西学东渐、政治变革潮起潮落的时代,到处呈现着一片矛盾且复杂的图景。而此时,发明不久的摄影技术进入中国,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全面记录那个时代。这些珍藏至今的图片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翔实的史料,且生动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气息和美学风格。

摄影介入历史本身就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事情,它开创了一种更加民主的史记形式,为后来的学者研究和总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次展览的作品来自那个时代最优秀的摄影家,他们的摄影术精准地对照了人心和社会局面,同时再现了文化的形态,对于业已流逝的历史具有强大的迟滞效应,让当下的我们可以洞穿历史的迷雾、回首往事的烟雨。

好展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上)【书画、器物、考古】

世相与映像:洛文希尔摄影收藏中的19世纪中国

时间:即日起至2019年3月31日

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作为友邻的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乐土瓷韵:福建将乐窑文物展”、“燕园聚珍:文明的曙光”亦可花一下午时间好好品鉴。

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记忆的实证。“让文物活起来”不断从理念转化为行动。

福建是中国古陶瓷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将乐窑位于福建省三明市西北部将乐县,因地得名,得益于境内丰富的瓷土、燃料资源,加上金溪便利的水运交通,窑业迅速发展,遍布全县多个乡镇,兴起了包含万全碗碟墩窑、南口上、下瑶窑在内的大批窑口。生产的陶瓷种类有青瓷、青白瓷、酱釉瓷等,品种齐全,质地优良,自成一派,得名“将乐窑”。将乐窑大兴于唐,繁盛两宋,衰于明清,因器形优美,做工精细,品种繁多,成为满足本地、周边及国外市场需求的贸易商品。将乐窑窑场众多,如今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古窑址陆续被发现,为将乐窑的研究提供了系统反映其烧制历史、技术、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1988年的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揭开了将乐窑神秘的面纱,标本采集、遗址踏查、墓葬发掘均有所发现;2016年至2018年的窑址发掘,更是给予学界一次深入解读将乐窑的机会。2017年9月,由中国古陶瓷学会主办的“将乐窑暨中国南方地区宋元青白瓷学术研讨会”在将乐县隆重召开,确定了将乐窑在中国古陶瓷史上的特殊地位。

好展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上)【书画、器物、考古】

乐土瓷韵:福建将乐窑文物展

时间:2019年1月15日-3月31日

地点: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好展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上)【书画、器物、考古】

燕园聚珍:文明的曙光

时间:2019年1月15日-9月15日

地点: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三月初起,天津博物馆“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展览将进行书画类文物调陈。此次换展上新的文物以“晚明绘画”为主题,将突出晚明万历到崇祯(1573—1644)年间中国绘画创作中的特点和成就。徐渭《鱼蟹图卷》、董其昌 《疏林远岫图轴》、曾鲸《王时敏小像轴》、蓝瑛《溪山秋色图卷》、陈洪绶《蕉林酌酒图轴》等一批晚明优秀书画作品即将与观众见面。

好展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上)【书画、器物、考古】

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

时间:常设展(3月初起调陈)

地点:天津博物馆

(未完待续)

好展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上)【书画、器物、考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