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电视电脑尚未进入千家万户的年代里,从传统戏曲到样板戏,再到武术杂耍,从舞台到乡村地头田间,人们的娱乐形式相对匮乏简单,“围观”也成为了当时的一种符号。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参加革命大串连来到“世界革命的中心”——北京,他们自发组成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在天安门广场表演颂扬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忠字舞”。

在电视电脑尚未进入千家万户的年代里,从传统戏曲到样板戏,再到武术杂耍,从舞台到乡村地头田间,人们的娱乐形式相对匮乏简单,“围观”也成为了当时的一种符号。图为1957年,北京街头的武术表演。

1963年8月,山西省晋剧院二团在代县八塔公社演出的活动。顾棣FOTOE

1966年10月5日,红卫兵在天安门广场表演“忠字舞”。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参加革命大串连来到“世界革命的中心”——北京,他们自发组成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在天安门广场表演颂扬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忠字舞”。李振盛FOTOE

20世纪70年代,山西地头田间,公社社员观看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片断。顾棣FOTOE

1975年,文革后期,中国舞剧团到黑龙江省阿城县玉泉公社露天演出革命样板戏芭蕾舞剧《白毛女》,公社组织来的观众漫山遍野,人数达5万之多。这是演出时《黑龙江日报》记者李振盛铤而走险跑上舞台中间抢拍的一张喜儿和大春重逢的剧照。李振盛FOTOE

法国摄影师镜头下的七十年代的中国。

20世纪70年代末,江苏油田职工举行舞会,年轻人还放不开,交际舞多是男对男、女对女结伴。当时文革刚结束,社会风气渐渐开放。交际舞不再是“被打倒”之物。邛马FOTOE

1981年,穿喇叭裤、自带双卡收录机的西安青年在公共场所跳迪斯科,引来人们围观。那个年代,上街带一台收音机、穿喇叭裤是一种非常超前的时尚和大胆、同时,更像是一种略带危险,挑战禁忌的危险游戏。胡武功FOTOE

1982年,农家乒乓球,福建泉州。王文澜FOTOE

1982年,广场上耍太极的人们,北京。那个年代,太极、气功都比较流行。王文澜FOTOE

1985年2月,浙江温州,村民在戏台前观看木偶戏表演。萧云集FOTOE

1985年夏天,一群追求时尚的年青人在苍南农村掀起了一阵学习吉他的热潮。萧云集FOTOE

八十年代,滑旱冰的儿童。法国摄影师Yann Layma镜头下的中国。

1992年元旦,深圳蛇口四海公园,民工们投入地唱着免费卡拉OK。张新民摄影

1996年,陕西西安东门城楼下,跳迪斯科健身的老年人。胡武功FOTOE

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马库村,露天电影。南玲昆云图FOTO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