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铁边城镇抓住县委、县政府发展家庭林场推进生态扶贫的良好机遇,主攻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两场战役,积极争取项目,采取“支部引领、公司带动、群众参与”的办法,引进家庭林场造林公司,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在核定村民林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的基础上,先后在李台子、王洼子、铁边城村户均约70余“四荒地”、自留财产地、沟洼地承包给家庭林场造林公司,按照“精准、精致、精品”的“三精”林产品目标,积极推广“微地形”造林模式,重点发展林上常青树种生态林,山桃、山杏经济林,林下养殖、药材、苹果特色林等,逐渐将林场建设成“百果园”,真正实现“国家要被子、群众得票子”的双赢效益。通过20多年来的精心管护,目前全镇退耕还林面积达到21.7万亩,其中山桃、山杏等经济林作为人均面积在5亩以上,每户大约在二十亩左右,现已发挥可喜的经济效益,预计盛产期每亩山杏、山桃亩产400斤左右,按照当地市场均价每斤3元,亩产1200元左右。

自实施退耕还林以来,铁边城镇始终把退耕还林作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头等大事。如何巩固提升二十多年的退耕还林成果,确保“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成为铁边城镇面临的极其重要、艰难的任务。

“我家有退耕还林面积60余亩,山桃、山杏面积大约26亩,今年我利用农闲时间捡了5800斤左右,按照市场价格每斤3元计算,仅此一项我家就多收入了1.7万元左右。”家住铁边城镇石台子村的精准扶贫户冯贵岗兴奋地说,“这是在沙蒿蒿林林里刨出来的'金蛋蛋'嘛!”

山桃、山杏是我县的乡土树种、经济树种,并且以其树龄长,抗旱耐寒、易栽种在山岭梁峁、坡地沟谷随处可见。通过20多年来的精心管护,目前全镇退耕还林面积达到21.7万亩,其中山桃、山杏等经济林作为人均面积在5亩以上,每户大约在二十亩左右,现已发挥可喜的经济效益,预计盛产期每亩山杏、山桃亩产400斤左右,按照当地市场均价每斤3元,亩产1200元左右。

同时,全镇上下在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点实施生态扶贫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创新生态扶贫方式,走出了一条“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生态扶贫新模式。推动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统筹解决生态问题与群众收入问题。

铁边城镇抓住县委、县政府发展家庭林场推进生态扶贫的良好机遇,主攻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两场战役,积极争取项目,采取“支部引领、公司带动、群众参与”的办法,引进家庭林场造林公司,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在核定村民林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的基础上,先后在李台子、王洼子、铁边城村户均约70余“四荒地”、自留财产地、沟洼地承包给家庭林场造林公司,按照“精准、精致、精品”的“三精”林产品目标,积极推广“微地形”造林模式,重点发展林上常青树种生态林,山桃、山杏经济林,林下养殖、药材、苹果特色林等,逐渐将林场建设成“百果园”,真正实现“国家要被子、群众得票子”的双赢效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