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2年春節期間的街頭秧歌隊。1941年春節期間的街頭。

過年時的那種傳統而濃濃的年味,對於中華民族來說,可以稱得上是源遠流長,已經有了數千年的歷史。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地傳承着,使得春節年俗慶祝活動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逐步形成了我國民間最爲隆重、最爲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

1959年春節,北京南苑人民公社的小腳老太太們扭起了秧歌舞。

1938年的兒童年裝

1960年春節,人們在江蘇省南京夫子廟花燈市場上選購花燈。

1958年春節,北京市宣武區留學路副食品商店出動流動售貨車送貨上門,爲居民服務。

1957年春節期間的上海街頭,扯鈴攤上發出一片嗡嗡聲,吸引了不少小顧客。

1957年,天津天后宮春節廟會景象。

1956年春節前夕,四川雙流縣彭鎮供銷合作社的流動推銷小組把大批年畫及文具用品送到農村。

1956年春節,《人民日報》、新華社、廣播事業局、《光明日報》、《工人日報》、《中國青年報》、《大公報》、《俄文友好報》、《北京日報》聯合舉辦聯歡會,相聲演員侯寶林、郭啓儒在晚會上表演相聲。

1954年春節,河北省唐山解家套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小女孩陳小翠正在試穿媽媽剛做好的新衣。

1953年春節,天津市漢沽區蘆臺王德鑄(左一)一家人喫團圓飯

1942年春節期間的街頭秧歌隊

1941年春節期間的街頭

1940年春節期間的街頭

1939年春節期間的擺旱船

都說現在中國人的春節沒有“年味”了,但其實以前的“年味”是建立在物質睏乏時期春節期間捨得奢侈一把的基礎上。平時捨不得喫穿,春節喫了穿了;平時沒有娛樂,春節有各種聯歡活動,自然“年味”十足。

可能生活的富足與“年味”真的是不可兼得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