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时候全吃大食堂,一开春人没粮吃、牲畜没饲料吃,棉花籽用大锅炒熟用碾压碎晒出面食堂蒸窝头一顿饭每人一个萝卜丝汤每人一瓢,再后来就把红薯蔓、玉米芯粉碎晒面蒸饼子,一直吃到麦子收割后名曰:“瓜菜代”小麦打下后磨碎后不筛蒸半麦片饼子,大人每天四大两 ,小学生们每天二大两。小学生,一天一个麦片饼子就在饿到极点时才会啃一次,装进口袋,在被窝睡觉时还啃着品香,那时的野菜都难找,当是田野里成群结队的拔野菜的孩子们都在找野菜,天的树枝上的嫩叶也难捋,四周枝干光秃秃地就像秋风吹落般的一样呀,都被人捋光吃了。

六十年代的苦,那时候的苦和现在的苦是比不了的,这代人悲惨又可怜,要饿死多少人,比万恶的旧社会还万恶,我们来看看当时是有多艰难。

那时候全吃大食堂,一开春人没粮吃、牲畜没饲料吃,棉花籽用大锅炒熟用碾压碎晒出面食堂蒸窝头一顿饭每人一个萝卜丝汤每人一瓢,再后来就把红薯蔓、玉米芯粉碎晒面蒸饼子,一直吃到麦子收割后名曰:“瓜菜代”小麦打下后磨碎后不筛蒸半麦片饼子,大人每天四大两 ,小学生们每天二大两。

小学生,一天一个麦片饼子就在饿到极点时才会啃一次,装进口袋,在被窝睡觉时还啃着品香,那时的野菜都难找,当是田野里成群结队的拔野菜的孩子们都在找野菜,天的树枝上的嫩叶也难捋,四周枝干光秃秃地就像秋风吹落般的一样呀,都被人捋光吃了。

家里那会孩子多的,只有喝汤一喝就好几碗,没有米饭、面条,很难想象当是父母怎么把我们养大的,当年安徽饿死的人最多,当时一切生活用品都是计划供应,先说粮食。家里有的虽然是菜农,住在城里,吃的也是计划粮,只是粮本是白色硬纸壳,市民的是蓝色塑料皮,菜农的粮本比起市民的吃粮标准多几斤,含金量低一点,譬如食油标准低,兑换全国粮票少。

但是那时很快乐,大人孩子都一心无挂,不担心饿着冻着,都有事情干,而且所有人不分贵贱都一样,从镇长到菜农,吃的穿的没什么区别,一样的去粮店籴米打油,人与人自然亲热没隔阂。

1960年已经吃树皮、树叶、草根、谷糠充讥了,当是的蚕豆,苗只一尺多高,只能摘下面较老一点的叶子,不能破坏它年后开花结豆。摘回来的蚕豆叶先焯一下水,切碎,混合米做成饭。蚕豆叶鲜活时嫩绿色,焯水后变黑,与大米混在一块,黑白分明,还略略带点苦味。因为只加了少量蚕豆叶,以野菜为主的饭香多了。

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还有今天的幸福吗?

我们要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在习主席带领下,奔向复兴的大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