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以来,徐汇区政协在继承人民政协优良传统基础上,充分发挥界别特色和作用,以专题为内容、以界别为纽带、以专委会为依托、以多向交流为办法,开展“汇言”委员论坛,聚焦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以及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对切口小、专业性强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协商。

海派文化与精品旅游

徐汇是海派文化的策源地,见证了国人“最早看西方”的历史。3月14日,以“海派文化与精品旅游”为主题,徐汇区政协侨联、台盟、宗教界别牵头,以爱国联谊委为依托,举行2019年首期“汇言”委员论坛,区政协副主席王萍,30余名政协委员参加并交流发言。

推进幼儿托育服务机构建设

3月22日,徐汇区政协举行2019年第2期“汇言”委员论坛,以“推进幼儿托育服务机构建设”为主题,由妇联界别牵头,教育、民革界别委员为主,以社会和法制委为依托,区政协副主席周秀芬、李颖,徐汇区政协妇联、教育、民革界别委员共31人参加并交流发言。

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于东航、王亦群、钱佩红,区妇联相关负责人金伟红、邵微琼介绍全区幼托服务机构情况、社区幼托点实事项目建设运营情况,并当场回应委员发言。

王承云:海派文化徐汇特色鲜明,新旧融合,中西合璧;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特征为徐汇打造精品旅游高地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建议“科技+文创+生态”多元融合,如创新高校资源科技旅游、智慧科普旅游、光启科学文化旅游、滨江艺术节事活动旅游、文创旅游等形式。

胡燕:可以讲好老建筑、老街区的故事,赋予建筑新的生命。结合打造区域统一的文创产品和旅游纪念品,树立特色文化标杆产品,并把故事传播出去。

曹彤宇:还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推动旅游产业,吸引游客特别是年轻人的游览目光。

马俊昌:要做好徐家汇源旅游景区的旅游配套设施和设备维护工作。

张诚杰:打造海派文化精品离不开艺术精品文化的推动,在现有高端资源的前提下多方合作,广泛推崇,合理运用各个舞台场所(音乐厅、教堂等),让艺术精品在不同的场合得到最大程度发挥,以达到推动文化的效果。

李秀英:音乐是一个很好交流的纽带,可以举办更多文化讲座、音乐活动等,吸引华人华侨来到徐汇感受海派文化。

韩学义、蒋连华:充分挖掘光启文化、宗教文化、音乐文化、历史文化内涵,将产业、文化、科技融合,通过开展光启文化纪念活动、讲述永不拓宽马路的故事等形式,打造徐汇特色的海派文化旅游品牌。

贾铁飞:要重视旅游的生活导向,将各种旅游小景观,如梧桐树、小马路等,与生活场景相融合,打造生活式旅游场景。同时,关注南部徐汇旅游资源的开发,在滨江地区承接大型文化旅游活动,做到旅游产业布局南北平衡。

刘琰:我所在企业为解决职工子女无人看护问题,在总工会、街道和有关方面的支持关心下,开设暑托班,在场地布置、保育员培训、第三方监督方面有了一定的机制和办法,得到了员工和各方好评。建议有关部门搭建平台,便于企业交流办园经验,相互促进提高。

葛信晔:3岁以下托育服务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目前还有比较大的缺口,建议要鼓励各方加强探索,有关部门“管”的节奏适当放慢,守住底线、抓住关键点即可,“放”的举措要加大。

任建农:建议发掘已有的公共场地和社区资源,整合各条线资源,多建普惠型的托育服务机构。

肖红:建议相关部门制定托育服务机构建设推进表,并按照年度任务安排好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比例,按节奏逐步推进托育服务机构建设工作。

阎萍:在新建幼托点的同时,可以针对市场上不合规的非法办学点,进行专门整改,在合规后纳入托育服务机构,并定期开展合规性检查。

岑丽:在政府建设托育机构的同时,多鼓励企事业单位建设普惠性公益性的托育服务机构。

许东:通过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托育服务行业,引导托育服务行业的良性发展。对家庭抚育主体,可通过社区上门指导等服务,不断提高家庭内部的科学抚育能力。由于托班的孩子年龄小,身心发展的特点与幼儿园年龄段孩子不同,对老师、保育员会有更高要求。应鼓励高校、职校开设0-3岁婴幼儿托育相关专业,培养婴幼儿护理、早期教育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托育服务体系的构建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符莉:从国家层面制定政策,保障适龄妇女权益,让适龄妇女“敢生二胎”。托育园的保育人员要定期开展培训。

刘晓萍:在全市注重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整合资源,多开办普惠性托育机构,让更多大企业的员工子女受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