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之二道士下山——我是谁?(二)

是的,命运因为一次小小的疾病真的改变了,前程变得扑朔迷离。

我是一个较真的孩子,也可以说是好奇心特别强的孩子,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里从来没有告诉我这病痊愈的原理,还有就是道士的摇头叹息让我内心阴影面积一天比一天大,我也曾从课外书里知道有一个神奇的世界,也曾在打坐中灵光一闪,但没想到就这样接触了所谓的法术,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没等品味,就结束了。

佛教主修的是来世,讲求的是万物唯心,而道教主修的是今生,讲求的是自由逍遥。我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呢?是高中、大学、工作、结婚、生子一直碌碌老死于病榻?还是隐藏在大部分人的生活状态里,去默默追求来世的超脱?难道还能抛弃所有的一切去追求金丹大道,咱不等来生,今世就逍遥自在?

困惑中,高中的生活开始了。

一直到高一上学期的尾声,爷爷奶奶也回了老家,感觉生活中少了很多东西。日复一日的学习我突然感到强烈厌倦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心里想着要么过的比这再简单枯燥点,要么就去追求我的逍遥自在吧!

于是,我终于离家出走了......

过程不多说了很曲折,但我成功了!

道士下山——我是谁?(二)

我拎着一箱子书,背了一包的衣物,怀揣着偷拿家里的三千块钱,踏上了去四川的列车。一路上一条隧道连着一条隧道,感觉车厢里的灯一直都是亮着的,偶尔看到青山绿水都兴奋的不得了,就这样列车走走停停,伴随着哐当...哐当声我来到了成都,然后打了一个摩的(出租摩托车)直奔都江堰,第二天顶着太阳沿着起伏的山路直奔青城山,本来想着去道教祖庭之一的青羊宫,但那时没有现在的旅游设施指路牌等等,另一方面我也是想省下门票钱,找个豁口进去碰缘份(找道长拜师),但兜兜转转之下不知怎么却去了后山,在一片竹林掩映下我看见不远处一座小小的道观,当时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于是我紧紧行囊直奔这座小道观,想着借宿一晚明日再说。

道士下山——我是谁?(二)

道观里很是简陋,一共七八间房子,两座大殿,进门供的是王灵官,主殿供奉的是三清道尊,旁边有四间净室,还有一间斋堂,剩余的房间堆着杂物,一间住着道长,剩余两间住着两个青年道士,都是道长的徒弟。说明来意后,两个青年道士很是热情,表示可以给我一间房,而道长看看了我却只是点点头,没说什么就进屋里了。

房间不大也很简陋,一桌一床两把椅子,油漆斑斑。夜幕降临了,我一边吃着随身带的面包,一边和两个青年道士聊天,大一点的二十四岁,家是绵阳的,道号承清,话不多,总是一副思索的表情,至今我还历历在目;小一点的十九岁,家是汉中的,道号承玄,好奇心和我一样重,总是问东问西的,看见我箱子里的书,很是兴奋,我递给他一本《失去的亚特兰提斯》,他翻了翻,问我大西洋离四川远吗?我问他上过几年学,他很羞涩的告诉我,他是一个孤儿,流浪到这里的,道长看他可怜把他留下来,三年前才拜师的,字全是道长和师兄教他的。通过询问我才知道,确实走错了路,明天要是想回到青羊宫还得翻过两座山。

道士下山——我是谁?(二)

因为年龄相仿,很快我们熟悉了起来,但当我问他们道长什么法号,他们却不说。之后我们聊着聊着就说到了打坐,承清师兄说我平时打坐一味的追求体内的光是不对的,经文有云: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就是说恍恍惚惚中既不能困倦也不能过于清醒,要保持一个度,这个度就是放下自我的感觉,又不放弃意识,把身体交给意识,把意识也交给意识,感觉自己、感受世界,才能感知到最最真实的东西,道家叫“精”,精不是精子,而是精华,人的精华在內视时是会发光的,但如果一味的追求打坐时看见光,那时的光又有很大可能不是光,而是魔,是心中的执念引动的魔念。

这段话像一道霹雳轰进我的脑海,三人行必有我师,诚不欺我,这样一座显得破败的道观,这样不显眼的小道士,却给了我如此巨大的启迪,收获良多啊!

新的人生在缓缓拉开帷幕......

(未完)

道士下山——我是谁?(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