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N记者 林敏 李梦丽/文、图

  

  地图上,江西到非洲的距离超8000公里。近年来,江西企业顺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从“红土”走向“蓝海”,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其中,非洲成为了江西企业“走出去”的最大市场。

  在赞比亚和肯尼亚,江西企业对外工程承包声名鹊起;在埃塞俄比亚,江西企业解决当地数千人就业问题;在赤道几内亚,江西企业带去先进的农业技术……“江西建设”、“江西制造”、“江西援外”、“江西走出去联盟”已成为四张靓丽的名片,为“一带一路”建设和中非合作增添了耀眼的江西元素。

  非洲热度

  “非洲可能相对比较落后,但也充满了活力。非洲也十分欢迎江西企业的到来。”中国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以下简称“江西国际”)总经办主管袁松时常往返中非,他认为非洲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也十分看好江西企业在非洲的发展。

  目前,由江西国际牵头,省内七家大型国有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了江西多功能经济区(赞比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积极推进位于赞比亚面积为517公顷的江西工业园项目建设。而这,只是“江西建设”远征海外的一个缩影。

  在全球经济版图中,非洲是一片日渐升温的热土,是最具发展活力的新兴经济体区域之一。10月12日,“一带一路”江西企业走进非洲国际发展论坛在南昌举行。本次论坛以“江西企业抱团走进非洲”为主题,旨在推动江西优势产业“出去走、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

  为鼓励企业走出去,江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服务江西企业全方位开启海外新航程。江西出台《关于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力争全省对外直接投资额和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年均增长15%以上,对全省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

  过去10年,非洲成为中国和东南亚之外经济增长最迅速的地方。在拉动非洲经济的引擎中,来自中国的力量不容小觑,尤其是对外承包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以赞比亚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江西在赞比亚设立了24家境外投资企业,实际投资1.88亿美元,共承揽了208个工程项目。今年前7个月,江西对非洲以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11.6亿元,增长2.7倍,占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总值的88.7%。去年,江西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列全国第八位,江西国际、江西中煤跻身全球百强行列。

  紧随 “江西建设”的步伐,“江西制造”也纷纷走出国门。“埃塞工业之父”张华荣将江西华坚制鞋有限公司的生产线“搬”到埃塞俄比亚。目前,埃塞俄比亚华坚公司拥有当地员工4200人、6条生产线及鞋材厂,平均利润率为10%,年出口女鞋达240万双,占埃塞俄比亚鞋业出口份额的50%以上,成为埃塞俄比亚最大的出口企业。江联集团也与埃塞俄比亚糖业公司签订OmoKuraz5糖厂项目合作协议,吸引500公里外的工人求职,项目建设完成后直接提供超过4万个就业机会。同时,糖厂其他配套的建设,如甘蔗种植园、酒精厂等,也将给当地人带来很多就业岗位。

  此外,越来越多的赣企加入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据不完全统计,江西企业累计在境外投资或承建的“江西路”达6000公里、“江西桥”150座、“江西机场”6个、“江西电站”53座、“江西大坝”20座、“江西医院”50所,各类建筑物总建筑面积累计超过1000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江西实施对外援助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强。江西是全国唯一承担多哥和赤道几内亚两个援非农业示范中心的省份。江西企业承建了今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重要活动场地——巴布亚新几内亚国际会议中心、加纳共和国海岸角体育场等一批标志性援外工程项目。同时,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作为全国首批四个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之一,累计为124个国家培训了约3000名政府官员和专业技术人才。

  融资支持

  “我们能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起来,除了自身技术实力,也离不开资金支持。”袁松告诉记者,江西国际是省内最早“走出去”的外经龙头企业,从单纯的施工总承包逐渐转型为能够提供金融、设计、施工、采购、运营等全产业链的综合承包商。

  在融资环节,江西国际通过优贷、商贷等模式,拿下合同额12.45亿美元的赞比亚卢萨卡—恩多拉收费公路等多个项目。目前,大型投融资类项目的合同额在江西国际境外项目全部合同额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了50%。

  袁松告诉记者,江西企业走出去多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为载体,其基本特点是投资金额大、回收周期长。而项目成功越来越依赖财务金融解决方案的支持,金融解决方案就成了中国企业走出去不可或缺的竞争要素。

  而金融解决方案中,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地位举足轻重。它降低了制造业企业的资金成本,提高了出口企业的性价比。早在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时,国家税务总局就出台落实“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十项措施。国家对“走出去”企业实施增值(营业)税免税及零税率、出口退税、所得税抵免及税收协定等税收优惠政策。

  与此同时,省内各大银行纷纷支持江西企业“走出去”。作为支持江西企业“走出去”的主力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江西省分行以赞比亚、刚果(金)、刚果(布)、加蓬、喀麦隆等非洲五国为支点,以基础设施、产能合作、能源资源、社会民生为重点,支持国内企业在非洲国家投资及开展重点项目建设。截至9月底,国开行江西分行在刚果(布)、赞比亚、喀麦隆、加拿大等国家以信贷支持中资企业海外投资、对非中小企业专项贷款及非洲政府主权授信合作,涉及项目22个,贷款余额折7亿美元。

  目前,江西已经联合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搭建省内企业对外投资大额融资平台;推动金融机构、银行、企业抱团合作;促进赣企与央企、赣企与境外赣商互利合作,为企业走出去搭建融资新平台。

  此外,对于企业来说,利用好境外资本市场也是解决融资的重要方式。境外发债作为大型企业有效融资渠道之一,具有融资效率高、资金使用灵活、融资币种多样、融资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包括省铁投、江西铜业、省高速集团等省内多家企业已展开了境外发债工作。江西也印发《关于促进金融业全面开放合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支持企业境外发债的政策举措,为江西企业出海融资踏上征程。

  步伐加快

  日前,江西公布2018年 “走出去”30条工作要点,提出实施“一带一路”布局行动计划;继续深耕非洲传统市场,进一步开拓卢旺达等新市场;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江西企业走出去需凝聚力量,抱团出海。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江西国际、江西中煤、中鼎国际为代表的的一批国有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走进非洲。此后不久,泰豪科技、煌上煌集团、江西江联、中阳建设等民营企业也纷纷跟上步伐,征战海外。

  2016年1月13日,江西的26家企业、17家服务咨询机构代表、200家联盟成员单位抱团发展,形成了江西“走出去”企业战略合作联盟。同年12月13日,83家民营企业抱团,组建江西民营企业“走出去”合作联盟。

  江西走出去企业战略合作联盟自成立以来,成员达300余家,行业涵盖金融、制造、建筑、农业、商贸流通等多个领域,不仅成为全省企业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及为境外项目开展投融资的重要平台,更使江西广交朋友,不断扩大充满活力的国际“朋友圈”。

  江西去年人均GDP已突破6000美元。按照经济学理论,当一国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4750美元,对外投资将大于外来投资。同时,一大批江西企业在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方面的认识正在不断提高,需求也在不断增强,走出去开拓发展的内生动力加速集聚,江西正面临“走出去”加快发展的新一轮热潮。

  目前,江西已经在全球9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700多家境外企业和机构,投资领域已扩展至能源资源开发、加工制造、农业、技术研发及服务业等,累计实现对外直接投资50.66亿美元。

  据江西省商务部门统计,去年,江西实现对非进出口贸易总额28.14亿美元,同比增长15.44%;对非投资2.42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34.07%;对非完成工程承包营业额31亿美元,同比增长8.13%,占全省总额的72.72%。

  “江西在发展开放型经济,企业加快走出去的过程中,非洲一直是我们最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之一。”江西省商务厅副厅长方向军十分看好非洲市场。截至目前,江西已在非洲18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对外投资项目154个,中方投资总额5.04亿美元。江西企业在埃塞俄比亚、赞比亚等25个国家实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814个,累计完成营业额121亿美元,为非洲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互联互通贡献了江西力量。

   更多内容请登录江西商报官网:

  www.jxsb.cn

  或关注本报腾讯官方微博:

  t.qq.com/jxsb-com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