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京,只带了两个人,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贴身丫头雪雁。贾母觉得雪雁太小,王嬷嬷太老,所以把自己身边的鹦哥(后名紫鹃)给她,让她贴身照料。

林如海为什么只给爱女配备这两个人,王嬷嬷极老是有多老——林家再穷不可能穷得出不起几个下人,何况人家不穷,这事儿,极有可能是林家全林府和贾府礼数,不让双方难堪。王嬷嬷也不可能七老八十,三十多岁在古代当奶奶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说她老,不过是贾母为了给心尖尖外孙女添丫头的理由。当然,咱不讨论这个,咱就猜猜,为什么在以后贾府的生活里,王嬷嬷毫无存在感,而李嬷嬷的大事小情却相当多。

从写作的角度来猜,感觉这是曹老先生在故事情节上需要王嬷嬷隐身。王嬷嬷如果很牛气,紫鹃也就上不了位,后面的很多故事,就都没产生的可能了。紫鹃是个丫头,可奶娘是半个妈,王嬷嬷如果很精明很强势,她不会眼睁睁看着金玉姻缘大行其道,不可能让林妹妹被人欺负,亲事可能早就定下来了,林妹妹和宝玉的幸福生活早就开始了——自然也就没有一死一出家的爱情悲剧了。可是,这还是他们的凄美故事吗?曹老先生咋写?所以,只好让王嬷嬷退一边去了。

至于写李嬷嬷,则因为李嬷嬷是天底下普通奶娘的代表,是典型。

李嬷嬷是宝玉的奶娘,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普通人。

李嬷嬷缺点不少。她爱贪小便宜,看着宝玉房里的茶好喝,她喝几口,豆腐皮包子新鲜,她拿回家给孙子吃,酥酪看着很美味,她吃光走人了。吃点东西不算什么,问题是她喜欢摆老资格,动不动就训的丫头们跟三孙子似的,尤其是骂袭人,那叫一个难听,粗俗得和没在贾府工作过似的,可是,她对宝玉,却是真的一片真心。

李嬷嬷自小带着宝玉,林妹妹初进贾府时,贾宝玉也还不大,陪着睡在外间床上的,就是李嬷嬷和大丫头袭人。虽然不吃奶了,但还是照顾着他的生活起居。

宝玉和黛玉到薛姨妈那里串门子,当时下了雪,李嬷嬷就交待宝玉:“天又下雪,也好早晚的了,就在这里同姐姐妹妹一处顽顽罢。姨妈那里摆茶果子呢。我叫丫头去取了斗篷来,说给小幺儿们散了罢。”

薛姨妈住在贾府的梨香院,已经是贾府的东北角,离贾母住的地方已经不近了,天又不好,而且又到了傍晚,所以,李嬷嬷的嘱咐非常及时,宝玉也听了——虽然后来回去就摔碗了。

后来她离职回家了,但仍然常拄着拐进府请安,顺道瞧宝玉,有一回,看着宝玉不在家,丫头们只顾玩闹,她叹道:“只从我出去了,不大进来,你们越没个样儿了。……宝玉是个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的。只知嫌人家脏,这是他的屋子,由着你们糟塌,越不成体统了。”

她又问宝玉吃饭睡觉等等生活小事,丫头们觉得她很讨厌。可到了年纪的人才会真正明白,这是她的爱子之心,她一个奶娘,也是一个母亲,她为宝玉全心付出过,她是把宝玉当作自己的儿子看,才会有这么啰嗦。

何以为证?宝玉被紫鹃说的林妹妹回姑苏的假消息吓得半死,晴雯等人把李嬷嬷请来,李嬷嬷摸宝玉脉门,掐他人中,都没什么反应,李嬷嬷捶床捣枕地大哭:说自己白操了一世心了!。且不说李嬷嬷糊不糊涂,冷不冷静,单论她的一片心,那真的是没得说。

她把奶娘这个职业,当成了自己的事业,一辈子只操着这份心。而这,何尝不是天下奶娘的通病?母爱也挺伟大的,虽然只是奶娘。

曹老先生这样写,应该也是想天下人之所想吧。

清扬就这么姑妄猜一猜,对不对,也只有天知道了。天意难猜,不过一小文,诸位不必计较太多。

以上。(婉如清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