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真正的成熟,是眼里写满故事,脸上却不见风霜。

文/一得老师

下班后,和朋友聚会,他一边喝着酒一边感叹“几年前我还是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宝,现在一不留神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是啊,人到中年,身上的担子就重了。

想给孩子最好的日子,又怕父母过得不好,为了生计、脸面、房子车子票子不停周旋,体力脑力不断走低,焦虑却迅速攀升。

总结起来,就是人到中年,怎么看自己,怎么不满意。

01

人到中年,学会与自己和解

人到中年,抱负和踌躇、理想和疼痛、颓废与激情,谁不是将他们一边丢弃又一边捡起呢?

承载了几辈人武侠梦的金庸大师,也曾因人到中年,而充满了不甘心。

1955年,31岁的金庸开始写小说,正是中年初始的年纪。

此时的金庸笔下的主人公陈家洛、郭靖、胡斐,都是18-25岁的年轻人,意气风发,与天斗与地斗,挣扎着却又满脸笑意。

反派则是欧阳克、安剑清、张召重,这些35岁可恨可恶的混蛋。

这时候的金庸和大部分刚入中年的人一样,充满了不甘心,以及与岁月斗争的悲愤。

而随后的《射雕英雄传》里,顶天立地的郭靖大侠,就是江南七怪和丘处机,这帮中年男人一起打造出来的。

《神雕侠侣》里,35岁的郭靖、黄蓉,成了教诲和影响杨过的人。16年后,35岁的杨过在金庸笔下锦绣年华爱意浓重。

三十多岁的人逐渐成为少年侠客的训练者和引导者,那时的他开始将中年描绘的友好而非恶意。

正如35岁的金庸,学会了和自己的中年握手言和。

如果说《射雕英雄传》出现之前,金庸是个武侠小说作家,那么《射雕》出现之后,金庸先生是个伟大作家。

一如我们所有人,能否从武侠小说到英雄史诗,最关键的就是对待中年的态度是不是柔和!

02

我已不再年轻,但岁月教给了我智慧

《憨豆特工》里有一段话:“我已不再年轻,但岁月教给了我智慧。”

在一次节目里,有位主持人问马云,如果让你现在变得一无所有,从零开始,你还能拼得过现在的年轻人吗?

马云说,要是拼体力,我肯定比不过年轻人,但在把握机会的能力上,我比年轻人要好,如果出现一个机会,他们打十枪才有可能打中,而我打一枪就够了。

人到中年,是一个需要用智慧来做事的时候了。

一个大学同学,前几年,从体制内出来,和朋友创业做电商。

本以为过去积攒了不少人脉能帮上忙,没想到,那些称兄道弟的人不少直接把她拉黑了。

人走茶凉,她一个人跌跌撞撞,碰了好多次钉子。

折腾几年后,她又回公司变成了上班族。她坦言“创业没有想象中理想顺利,需要回炉重新学习。”

过去,她爱跟自己较劲,失败了,好几天睡不着觉。可如今再碰到难题和失败,她很少纠结,总能迅速填坑止损。

了解到自己确实有无能为力的地方,放下执念,在擅长的方向精准出击,其实更容易取得成果。

人到中年,不是只有窘迫和疲惫,还有饱经风霜后的淡定从容。

正是那些煎熬和自我怀疑的日日夜夜,成就了现在知进退、懂取舍的自己。

03

纵使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最近几年流行中年危机,为工作发愁,为生活焦虑。

可越到这时,越要稳住心态,能在中年突围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写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的高适直到45岁才入仕,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农夫。

好不容易成为了一名小县尉,但日复一日的程序化工作,与他的宏图大志相差实在太远。

于是高适转身离去,没有半点犹豫。

一个人生上半场都快走完的中年人,辞职以后还有什么作为?

高适的回答是:当兵。

从官场退下,高适刚巧赶上安史之乱。

在大军溃败、主将投降的情况下,高适独自杀出重围。当着皇帝的面陈其要害,展现出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华。

此后十多年,他在大大小小的平叛战争中屡立战功,从一个诗人终成一代名将。

5月份,川航驾驶舱挡风玻璃全部破碎,操控台被大风掀翻、完全失灵。

中年机长刘传建凭借过人的意志和胆识,完成了史诗级的壮举,将飞机成功迫降,保障了机上100多人全都安全无恙。

若是一个工作没几年的年轻人,能在这种危机突然降临的时刻,挽狂澜于既倒?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人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到突发状况能够冷静处理。

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成长不是一蹴而求。时间知道,从来都没有什么人生开挂,有的只是厚积薄发。

年龄,从来不是桎梏我们的枷锁。

真正的成熟,是人到中年,仍不减迎难而上的自信和勇敢。

纵使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我们总是把中年与“危机”、“衰退”、“边缘化”等等联系起来,可是,中年就一定是可悲可叹的吗?

否。人到中年,是人生更好的开始。

如果说,年轻人的闪光点是一腔孤勇地朝目标进发,那么中年人的闪光点就是经历波折后的乐观和淡定。

正如孟子所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眼里写满故事,脸上却不见风霜。不羡慕谁,不嘲笑谁,也不依赖谁,只心有所向,锐气不减,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