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3日-17日,我所科研人员赴东京出席第14届“北京—东京论坛”并做专题调研。10月14日-15日,高洪、杨伯江、吴怀中、金莹研究员全程出席论坛会议,杨伯江、高洪分别作为政治外交分论坛、特别分论坛中方代表做总结报告,杨伯江出席中日联合新闻发布会。张伯玉研究员、张晓磊副研究员参加论坛活动。我所作为“两京论坛”协办单位,长年参与论坛筹备、议题设计、会议文件、学术支持等项工作,为“两京论坛”的成功举办做出了贡献。

高洪作为特别分论坛中方代表做总结报告

杨伯江作为政治外交分论坛中方代表做总结报告

10月15日-17日,杨伯江、吴怀中、张伯玉、金莹、张晓磊一行先后走访外务省、经产省等日本政府机构,笹川财团、防卫研究所等重要智库,自民党、公明党、日本共产党等朝野党派,展开中日关系专题调研。

走访日本公明党总部

走访日本防卫研究所

在走访外务省、经产省期间,重点与亚大局、经济局、通商政策局负责官员就日本区域合作战略、中日“第三方合作”、安倍访华等议题广泛交流;在走访笹川财团期间,主要与安保事业部渡部恒雄高级研究员、海洋政策研究所相泽辉昭特任研究员等就日美关系、日本海洋政策等深入座谈;在走访防卫研究所期间,主要与庄司润一郎研究干事、地域研究部杉浦康之主任研究官等就中日防务交流、《防卫计划大纲》修订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在对日本共产党参院国会对策委员长井上哲士议员的走访中,重点就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现状、日本修宪问题等问题听取对方见解;在公明党总部,山口那津男代表携副代表古屋范子、参议院干事长西田实仁等专程会晤调研组,就中日关系改善现状与前景展开热烈讨论。

走访笹川财团

走访日本共产党参院国会对策委员长井上哲士议员

总的来看,通过为期5天的“两京论坛”及进行专题调研,总体印象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中日关系氛围较往年明显好转。随着两国政治关系逐步改善,双方从官方到民间交流频率渐增,共识渐多,氛围渐浓。“两京论坛”会后达成了“东京共识”,调研期间中日应开展哪些方面合作、如何推进合作的务实讨论成为双方对话交流的重点。

第二,双方对两国关系的认知更趋客观理性。中日改善关系、加强合作符合两国根本利益,有利于亚洲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双方认识到,面对逆全球化潮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日合作的战略需求增加;中日对地区及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携手合作能做成很多事;中日关系发展状况对国际格局、世界经济形势有着巨大的外溢效应,中日合作前景与潜力可观。

第三,双方仍存在一些认知差异和互信缺失,需要共同努力以实现良好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从政治关系看,两国官方往来的频率和热度明显好于民间,一定程度上存在“官热民冷”现象,官方关系改善信号到民间的传导速度有待提高;从经济关系看,中日合作亟待早期成果的落地,以形成示范效应、扩散效应;从安全关系看,两国管控分歧的机制有待细化和深化。

(撰稿 张晓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