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楼市自媒体,有三大政治正确:

唱空房价、投资该死、买房SB。

这是三颗毒草,毒瘤种在人民心头,果实却结在了自媒体人手中。

这年头,打开朋友圈,不唱空楼市,就不配做自媒体!

1

一周前,家住十八线乡镇的老姨,转给我两篇“千万阅读量”的爆款文章,好生相劝。

年纪轻轻,干点啥不好,学人做房地产,转行吧!

这是这两篇文章的标题,毒性很强。

毒草一:《终于,房子开始吃人了》,据传35000000+阅读量(原文已删);

毒草二:《房价下跌成燎原之势!他们还在逼我们妥协》,点赞27000+。

中国7亿手机用户,35000000阅读量。每20个人里,就有1个看过。

更关键的是,这两篇文章竟然是出自一个做旅游的自媒体公众号。

人家一篇稿子的阅读量,抵得上我所有文章的阅读量总和。

对于每月各地踩盘、每天教人买房的我来说,简直是职业和人生的双重耻辱。

现在就连做旅游的都开始嘲讽楼市了,当下的中国楼市就如碧桂园一样,真堪称“破鼓万人捶”。

我强忍阵阵恶意,通篇看完。只好奇一点,3500万的阅读量和27000的点赞量,竟是被这种文章塑造出来的。

我截取了其中“情绪性和煽动性”最强的一段——

大神眼中,中国马上就要迎来老龄化社会,小孩人人都有4套房。

这句话最特么毒,乍一看很有道理,似乎人人有房的盛世已经到来。

但他忽略了一个关键,就是城镇化带来的人口迁徙。

农村的4套房,抵不上地市的1套房,更抵不上一线城市的1个厕所。

我在农村还有2座老人留下的满堂院子呢,但对于在北京、上海的我来说,有个屁用。

大神眼中,中国的宽松货币时代已经彻底结束,国家已经转向,房价失去了上涨的货币动力。

麻烦大神解释一下,今年的三次降准是怎么回事儿。

稍有经济学和货币学常识的人都应该明白一个真理,纸币时代的通胀永远存在,这是全世界都在面对的永恒问题。

大神眼中,万达、万科这些开发商都在“卖卖卖”,你还在争当接盘侠。

你只看到了万科在降价回笼资金,却没看到另一面的万科在积极收购、扩大土地储备;你只看到了万达在变卖海外资产,却只字不提海外投资监管。

一个充其量只有两套房的刚需小人物,却操起了万亿大房企的心。

大神的总结就是,一入炒房误终生,本分人就应该好好上班被收割。

两篇稿子,通篇荒谬、断章取义、以点概面、以偏概全。

说实话,我宁愿相信这位作者不懂投资,不懂地产,不懂经济,不懂货币……他只是因为不懂,才写出这样愚昧的文章。

我真正害怕和畏惧的是,他一切都懂,他种出毒草,只是纯粹为了流量。

看似站在升斗小民的立场上,用“房价暴跌”的庸俗观点,去迎合和愚惑更加庸俗的小民,吃着人血馒头,看着一颗大毒丸在35000000人的心头炸开。

2

继这棵毒草之后,又有一张图片在朋友圈炸开。

一对夫妇高杠杆炒房,每月月供25万。如今房价暴跌,导致资金链即将断裂,这对夫妇活不下去,要跳楼。

粗粗一看,全是爆点。

“高杠杆”、“炒房”、“暴跌”、“跳楼”。

单纯这四个词,就能组成一幅完美的、充满惊悚和警示的浮生启示录,简直就是为流量传播量身定制的好素材。

但是,仔细一想,有问题,有大猫腻。

月供还不上、资金链断裂、想要跳楼和房价暴跌有个毛关系。

跳楼的最终原因不是因为房价暴跌,而是因为不考虑实际收入,一味把杠杆加的太满。

最近,得益于自媒体对于“去杠杆”的持续性鼓吹,无数人产生一种错觉:

杠杆是原罪,现在贷款买房是作死。

以至于,都有人在破竹里问我一些小白问题:

比如,我的两套房都是3成首付买的。我这算不算高杠杆,是不是风险很大?

问题的关键来了:

所有人都在喊去杠杆,却没有人明确的站出来,清楚的告诉所有人——

究竟多少的负债率才算有风险的高杠杆!

因为这个问题,压根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

杠杆的风险考量,只有一个因素:现金流。

负债率多少,杠杆率多少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现金流不能断。

直白一点的说的,就是借多少不关键,关键的是你要还的上。

只要是能还的上的负债,都不算是高风险的负债。

有了这个考量,家庭杠杆的风险判断就极其简单:你就算你家庭的稳定月收入是多少,你每月需要偿还的负债是多少?

杠杆,其实是因人而异的!

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偏偏被无数个自媒体的声音搞的异常惊悚且混乱。他们把所有的原罪归结在杠杆身上,似乎只要是有负债、有贷款就是有风险的投资和炒房。

无数的刚需小白,因为这样的蛊惑而畏惧不前。

3

在米宅自闭修身的这段时间,我很心痛。

个别城市和项目的价格回调,变成了自媒体人收割流量的发动机。

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里,因为唱空楼市,而诞生的“10万+”爆款文章一共有大约35篇。它们以平均每天1篇的速度,被快速的制造出来。

它们从不调研,以偏概全,用情绪化的文章,去煽动更加情绪化的民众。

现在谈及楼市,就必须唱空,否则就是政治不正确的邪教势力。

令我更加心痛的是,在上文提到的毒草文章中,看到了这样两个留言。

一个是三十四岁,无房未婚大龄男青年。把不买房作为值得骄傲的人生信条。

我只想问一句,你已经有莫大的勇气,决定哪怕孤独终老、孑然一身,也不愿买房结婚。为什么偏偏没有勇气,承担起一个男人对家庭该有的责任?

他在这篇文章之前,或许有所动摇。

但就是因为这篇无耻的毒草,让他再次怯懦的当一只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

图片来源:公众平台“青驿”《房价下跌成燎原之势!他们还在逼我们妥协》。

而另一位,已经决定买房、安家,甚至已经筹措好了资金。

但同样因为这篇可耻的毒草,让他准备把买房的钱,砸在所谓的钻石底股市上。

他们是投资客么?他们是投机者么?他们是高杠杆的炮灰么?

通通不是!

他们只是一个缺乏主见,不太了解经济学常识,不太懂投资,甚至不太了解这个残酷社会运行逻辑,后知后觉的普通人而已。

在房价回调的当下行情中,他们其实是能够捕捉到一些真正有价值的项目上车安家的。

只是在某个普通的午后,看到你蘸着人血馒头的某篇毒草文之后,他们再次放弃了接近真相的机会。

某些自媒体们(这里应该有一句脏话),你的良心不会痛么?

我有三句话送给那些,对于买房还在摇摆不定的普通人:

第一,2套以内都是刚需;

第二,只要是刚需,都不用管当下的涨跌,因为这些涨跌跟你统统没关系;

第三,如果你依旧无法下定决心,请自行百度中国楼市20年的历年房价,并在纸上默默画下来这20年来的房价走势图;

第四,如果仅中国的广度还不够,请自行百度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一定会有人杠日本,请抛开90年代的日本个例,看50年大时间轴上的东京资产走势。

我知道,一定还会有人用“周期论”的观点驳斥我。

对于这些人,我想说:

周期对于股票市场,或许有用;

但用“周期论”来决策买房的,通通都是SB!

米宅(MizhaiPlus),以微信公众号为依托,拥有通过米宅团队的专业水平、实地走访,一线调研,专注研究全国城市房价、宏观趋势、投资趋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