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那个未当班干的心理阴影面积

文丨周明华

9月6日,在《环球时报》上读到一则报道,说的是,在一所学校的一个班里,班干部几近“全员上阵”,看罢让我心中好像立马打翻了五味甁,挺感难受的,这咋了,这种导向果真没问题?难道当干部真心就能吃到一个上等的萝卜?难道树立“当官”意识得从娃娃抓起?

且说明话细细道来!“开学第一天,班上25个同学,23个成了班干部,我家就是没入选的之二!”圆圆妈妈哭诉道,“我和她爸都是985毕业,这样的结果让我们很崩溃。”开学季,家长和孩子们满怀兴奋和期待,同时也夹杂了各种焦虑和不安。朋友圈里,新生妈妈们纷纷吐槽开学各种兵荒马乱,各种心累,希望人仰马翻的九月能够尽快过去。

25个学生24个班干:那个被一群班干包围的孩子真可怜

据媒体报道称,圆圆妈妈实在感到憋屈,都急得哭起了鼻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圆圆妈妈怕自己的孩子被划入“不想当官、不求上进”之列。在与自己的丈夫简单商量并达成共识之后,当晚,她果断打电话给老师,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这个母亲的“和颜悦色”。在她的艺术“争取”之下,第二天圆圆就当上了领导员。对此,圆圆妈妈不无自豪的说“比自已升职加薪还开心”。

有网友戏称,这算“跑官要官”否?明话个人认为,严格意义上说,这不算。因为,这还是在学校班级,所有的班干部都是义务劳动,是为大家服务的,可以说,只有权力没有待遇。不过,如此 “全员当官”,确是一道“奇葩指数”过高的风景线。25个学生23个班干,加上新晋入职的圆圆, 25个学生24个班干。明话这里,不忍求那个未当班干的心理阴影面积,且不说那剩下的一个日后是不是就甘居人后,仅拿“全员班干”来说,这种锣鼓喧天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着实是社会某种不正常现象在校园的尴尬投影,成年人世界的“官本位意识”,正在向孩子世界里强行渗透。

25个学生24个班干:那个被一群班干包围的孩子真可怜

古人云:“二女则牙牙学语,五男则雁雁成行。”几岁孩童,毕竟有属于自己的童话世界,即便对当干部很热衷,很想为其他同学服好务,恐怕也难以替代孩子嬉戏的天性,恐怕也难以切断孩子对涂鸦、动漫、自由自在的向往。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显然都是希望孩子或学生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此将大人的功利思维强行注入孩子柔软的心坎,把过多的时间与精力花在孩子或学生的“身份地位”“能者当官”的运筹上,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本末倒置。

不用说,这是人为“催熟”教育。如此做法,只能让孩子丧失本该拥有的成长快乐,刻意地也过早地在孩子心目中注入官本位与功名利禄的意识。这恐怕不是明话妄言。当前,类似官本位余毒与“功利思维”可谓比比皆是。之前,那个臂膀上戴上“五道杠”队牌的男孩,因为人小官态过于爆棚,一度引发公众关注。

25个学生24个班干:那个被一群班干包围的孩子真可怜

但关注归关注,批评归批评,“全员班干”仍然我行我素,在目前还绝非少数,不少地方一直投影着“干部苗子”长势旺盛的镜像。恕俺直言,孩子过早被“功利思维”所渗透,实际上是成人世界过度膨胀的功利意识在下一代身上的灰色延展,最后往往是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快乐,换取自己脸上的那点“虚光”。显然,这是得不偿失的。要知道,一个国家什么最赌不起,不外乎还是孩子的培养教育。

25个学生24个班干:那个被一群班干包围的孩子真可怜

作为家长和老师,与其捻着髭须看着孩子“少年老成”而洋洋自得,不如及时反思当前儿童教育是否背离了孩子成长的规律。当我们人为拔高、积极“争取”,将几岁娃强行从游乐场拽至班干部岗位,培养“当官从娃娃抓起”的意识时,我们是否警觉到,这是以成人的方式去“催熟”幼苗?是不是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官大一级、权倾一方”的负面意识?!事实上,而今我们从成人世界的种种表现就可窥一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