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一天的深夜,在泸水城里的一个网吧,“网管”船春飞下晚班刚走出门口,就又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这个人叫王慧奇,是船春飞家乡自扁王基村的挂职扶贫干部。船春飞知道,王慧奇肯定是来劝他回去读书的,可他已经拒绝了很多次。

家住大兴地镇自扁王基村的船春飞,原本在县里最好的高中之一——泸水一中读高一,在家里排行老二。船春飞的家境十分贫寒,父母离异,自己跟着母亲和哥哥相依为命。哥哥因为久病缠身,早就丧失了劳动力,母亲密春花虽然腿脚不便,却不得不咬牙撑着这个家。

然而,“灾难”却再一次降临到了这个本就不幸的家庭中,密春花在一次身体检查中被诊断出癌症,在连续动了几次手术后,家里已是负债累累。为了还债,密春花迫不得已抵押了家产,带着兄弟二人挤在破旧的木房里艰难度日。

2017年初,时任自扁王基村第一书记王慧奇按照组织要求选择了密春花等四户建档立卡户作为自己定点扶贫的对象,其中密春花的家庭情况是最困难的。第一次来到密春花家中,看见破旧的木板房、脏乱的猪圈,王慧奇心里五味杂陈,他想,“无论如何都要帮这个苦难的家庭一把。”

王慧奇从密春花那里了解到,船春飞在泸水一中读书,成绩还不错,为了让儿子安心读书,密春花隐瞒了自己的病情。王慧奇觉得应该给船春飞一些资助,可以给这个家庭减轻负担,便到泸水一中了解情况。出乎意料的是,船春飞竟然在几个月之前就辍学了,而且现在就在城里的一个网吧打工,而这一切他都没有告诉密春花

几经周折,王慧奇从船春飞的老师和同学那里知道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船春飞无意间翻出了母亲的病历,懂事的他觉得自己应该给家里做些什么,便选择了辍学打工这条路。

“一个17岁的孩子,没有掌握任何技能,在网吧打工也拿不到太高的报酬。”王慧奇非常理解船春飞的想法,可他也知道,船春飞这样做,不会给自己的家庭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他只有一个念头:“必须让船春飞回学校继续读书。”

王慧奇从船春飞的同学那里要到了他的电话号码,开始给他一遍遍打电话,耐心地给他做思想工作。一来二去,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执拗的船春飞却始终不肯松口,坚决不想重回学校。眼看电话沟通无果,王慧奇便决定当面和他谈谈,就找到了船春飞打工的网吧。

“春飞,你现在一个月能挣多少钱?”王慧奇倒也没跟他讲什么大道理,而是像家人一样聊起了收入,“1400块。”船春飞的语气压得很低,显然也知道这份收入确实有些“难堪”。

“一个月1400块,刨去吃穿住,一个月能剩下200块吗?就算你一年省吃俭用能攒下2000多块钱,像你现在的家庭状况,能有多大作用?”望着低头缄默不语的船春飞,王慧奇知道自己算的这笔经济账触动到了他,便“乘胜追击”。王慧奇说:“你要这么干下去,以后可能也只能挣这些钱了,你还不如回学校,村里给你争取些补助,你去学一门手艺。工地上的那些技术工人,工资都是你现在的好几倍。”看到船春飞开始动摇,王慧奇便给出了更大的“谈判价码”,他答应给春飞联系学校,学杂费也无需担心,他甚至可以个人为其垫付。或许本就舍不得学校的生活,在王慧奇的劝说下,船春飞最终答应重回学校。

考虑到船春飞辍学日久,跟上高中课程有些难度,王慧奇建议他到怒江州职教中心学习。船春飞自己选择了会计专业,王慧奇又跑前跑后给他办理了学籍和困难补助。2017年9月,船春飞重新背起了书包,走进了校园。

“像船春飞这样辍学再返回技校就读的学生,会享有一定的优惠补贴,基本不用花钱,毕业后也有有关部门给他们搭建平台,帮助他们就业。他们能够通过三年的学习,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王慧奇介绍说,在怒江州,先前像船春飞这样因贫困失学的青少年不在少数,也因为自身掌握的职业技能不过关,无法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来摆脱贫困。如今,在职教中心学习的船春飞,已经开始憧憬2年毕业后,找一份合适的工作,挣钱给母亲治病,改善家里的贫困面貌。

对此,云南省委、省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对迪庆州、怒江州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户籍学生开展职业教育全覆盖试点”的优惠政策。坚持把送“两后生(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户籍学生)”就读技工院校再就业,作为精准脱贫最直接、最现实,成本低、见效快,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有效的方式。

在怒江州福贡县,中国交建投入300万元成立了“中国交建职业教育扶持基金”,计划在国家拨款不到位的情况下先期补贴 “两后生”生活费,解决学生“回流”“辍学”等问题,帮助政府进一步输送“两后生”就读技工院校。目前,该项目已解决213名“两后生”生活费问题道。

来源:天航局

点击图片,回顾精彩内容

那些无私奉献的港珠澳大桥普通劳动者:《挑战 · 创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