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1706字 阅读时间∣3分钟

  part 1

  《上班一条虫》是一部在IMdb上评分7.9的经典职场电影。主角彼得·吉布森,身为电脑程序设计师,面对日复一日单调无聊的工作早已厌倦,再加上工作空间的恶劣气氛,一旦出了问题,就会有八个领导轮番审问,使他倍感厌烦。

  在一位催眠治疗医师阴差阳错的帮助下,彼得突然变得完全不把公司的规定放在眼里,爱上班时才上班,因为对公司不合理的制度规定直言不讳,反而获得管理顾问的赏识,并被升职为主管。

  但是升职也无法改变彼得对工作的厌恶,为了报复领导和公司,他开始和他的两个同事合谋从公司的账户里圈钱,本以为每月圈出一点小钱是不会被发现的,谁知道,第一次就从公司账户里圈出了30万美元,这可把他们下了一大跳。

  就在彼得和他的同事做好随时进监狱的准备之时,一直得不到重视,并且已经领不到工资的密尔顿一把火烧了这个让人不愉快的地方。而彼得他们也终于不用为了进了监狱是否能被探望而发愁了。

  相信很多职场人士看了这部电影一定会觉得感同身受,看到最后恨不得跟着主角一起欢呼雀跃,压抑了多年的火终于能够发泄出来了,这部电影简直说出了身为职场小兵多年来未敢发出的心声是不是?可是你们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会工作的不开心?

  part 2

  电影里说“most people don’t like their job”,德勤调查也指出,80%的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面对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时,职场人的反应又是怎样的呢?

  第一种,决绝跳槽式。

  这些人只要心里有些不爽,就会选择跳槽。他们认为,下一次我一定不会再遇到这么傻缺的boss了,可奈何,始终碰不到能够赏识他们这匹“千里马”的伯乐。这群人的一大通病就是只会挑剔别人,不会反思自己

  第二种,恋恋不舍式。

  俗话说得好“树挪死,人挪活。”,但是在中国传统观念里,找工作就跟找婆家一样,如果过于频繁的换工作,他们害怕会被他人指责没有责任心。

  另外,这些对于工作不满的人在其他方面还是对公司满意的。

  我曾经有一个朋友也是挣扎在是否要辞职的边缘,我问他:“既然你工作得那么不开心,为什么不辞职呢?”他说:“你是不知道啊,现在的工作哪里有那么好找啊,更何况现在的工作不仅给上着五险一金,而且公司的背景比较牛逼,再加上我已经在这里干了这么多年了,实在是难以下决心啊,就先这么干着吧。”

  这样的人虽然也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但是总有理由劝自己留下来。

  那有人就要问了,面对自己讨厌的工作,如何做才是真正正确的选择呢?

  下面就要说到这第三种人了。

  part 3

  第三种,理智分析式。

  面对自己讨厌的工作环境,他们并不是靠催眠这样的治疗来让自己变得不管不顾,而是选择停下来好好审读自己的内心需求: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自己的人生又是为了什么而活。

  他们通常会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

  Step1,整理自己所处的环境。

  成功学之父吉米·罗恩说:“你是你最常接触的五个人的平均值。”,中国也有一句古话,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很难不被身边的环境所影响。

  1898年,诺曼·特里普莱特进行了一项研究,他测量了一群自行车运动员单独环绕跑道的时间,以及他们一同比赛通过的时间。他发现,每次测量的结果都是当他们在一起的时候要更快一些。后来这个实验被反复应用在各行各业里,结果都证实了同一件事:环境决定一切。

  因此,你需要整理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看其是否适合自己的发展,为之后的抉择打好基础。

  Step2,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要想让木桶盛满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但是新木桶理论通过不断加长最长的那块木板,也达到了盛水更多的目的。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特点和长处,我们应该找到自己的优势,然后让他变得不可替代。还处在迷茫期的你可以通过我们公众号当中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来找寻自己的优势究竟在哪里。

  Step3,弄清决定背后的原因。

  有很多人浑浑噩噩的过完一生,20岁的时候憧憬60岁的退休生活,60岁的时候开始反省自己的决策失误。所以,你要清楚,自己所做出的这个决定,是因为生活所迫、父母之命,还是你内心真的很希望做成这件事情。弄清楚决定背后的原因,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不至于为了本就不屑一顾的事情浪费自己的生命。

  尽管很少有人会热爱自己的工作,但是我也希望你们能够弄清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不要等蹉跎了一生再追悔莫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