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从后期史料记载来看,北元还有一个太师阔阔帖木儿,也有学者认为阔阔帖木儿就是扩廓帖木儿。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得放弃离间扩廓帖木儿与昭宗的计划,并在明洪武七年(1374),即北元宣光四年放回当初在洪武三年(1370)应昌之役中俘获的昭宗之子买的里八剌。

上一篇谈到,朱元璋派李思齐去劝降扩廓帖木儿(王保保),对方识破朱元璋的计谋,见招拆招。

朱元璋前后几次派人劝降扩廓帖木儿,均未成功,他对此也深表遗憾,以为天下尽在大明掌握之中,天下贤才也尽为明朝所用,唯独扩廓帖木儿不肯归顺,不免美中不足。朱元璋有一次对身边的人说:“我一直希望王保保能够投降。如果他肯归顺,在我这里一定能够位至王侯,成为一代名臣。但是顺帝、昭宗都不是什么明君圣主,而王保保却死心塌地对他们效忠,如此不识时务,这不也太奇怪了么!”

奇男子王保保之死是个谜,您觉得哪个说法靠谱?

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得放弃离间扩廓帖木儿与昭宗的计划,并在明洪武七年(1374),即北元宣光四年放回当初在洪武三年(1370)应昌之役中俘获的昭宗之子买的里八剌。朱元璋在给昭宗的信中表示,劝说昭宗放弃“中兴”的想法,两家遣使通好,停止战争,对此昭宗并未做出回应。

昭宗的“中兴”之政并未能够使北元王朝重返中原。尽管扩廓帖木儿在洪武六年(1373)、七年(1374)之后屡次突袭明军边塞,但都未能打破明军的防线。在整个宣光年间,北元政权一直割据漠北,与明朝政府遥相对峙,却是谁也奈何不了谁。

奇男子王保保之死是个谜,您觉得哪个说法靠谱?

王保保

然而令人扼腕的是,一代名将扩廓帖木儿在明洪武八年(1375),北元宣光五年病死在哈剌那海的衙庭(亦作牙庭)。据学者考证,这一地点很可能在今天的蒙古国科布多地区。关于扩廓帖木儿的死因,以及具体的死亡时间,学者的看法是存在一些分歧的。因为从后期史料记载来看,北元还有一个太师阔阔帖木儿,也有学者认为阔阔帖木儿就是扩廓帖木儿。具体的情况在日本蒙古史学者和田清的《关于扩廓帖木儿之死》一文中有所介绍。目前主流的看法,还是认为扩廓帖木儿在1375年死于科布多地区。

奇男子王保保之死是个谜,您觉得哪个说法靠谱?

科布多风光

此前,他正随从昭宗前往金山(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尔泰山)一带。据一些历史学者推测,昭宗汗庭本在胪朐河流域,现在突然转向西方,可能与此时蒙古部族中之瓦剌部的兴起有关。瓦剌部与当初同忽必烈争夺汗位的阿里不哥系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后来北元宗室就是灭亡于瓦剌之手。

这些阿里不哥的亲属后代们一直不愿臣服于忽必烈一系之下,他们本来的土地在今天的叶尼塞河上游,从元末大乱开始以后,他们从西向东不断移动,成为漠北最为重要的军事力量。昭宗之所以要将汗庭移向阿尔泰山一带,应当与瓦剌的势力开始出现异动有关。至于昭宗是希望借助瓦剌的力量,双方联合攻明,还是因为瓦剌从背后对北元展开了攻击,故此昭宗必须亲自出征,限于史料不足,我们无法获知详情。

奇男子王保保之死是个谜,您觉得哪个说法靠谱?

阿尔泰山风光

如果是与瓦剌之间发生了战争,那么扩廓帖木儿究竟是病死,还是战死,这些汉文史料里面都没有记载。目前只知道在扩廓帖木儿死后,其妻毛氏也上吊自杀,大概是殉夫而死。由于明朝方面的记载都是来自于边塞地区传来的军事情报,其中真真假假很难分辨,对来龙去脉自然也讲不清楚。蒙文史料又出现较晚,大多数都接近于民族史诗,所以缺少细节。

奇男子王保保之死是个谜,您觉得哪个说法靠谱?

叶尼塞河

对于昭宗来说,扩廓帖木儿之死无疑是北元“中兴”所遭遇到的最大打击。从至正末年开始,扩廓帖木儿就独力支撑着元朝的军事活动。在事关北元存亡的洪武五年(1372)北征之中,北元更是几乎以扩廓帖本儿一人来对抗整个明军。故此就连朱元璋都推许他为“天下奇男子”。据说当时中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如果村间乡民遇到喜欢夸夸其谈的妄人,就会嘲笑他说:“你要是这么厉害,有本事去西边把王保保给我们捉回来啊!”后来成为流行一时的民间谚语。

奇男子王保保之死是个谜,您觉得哪个说法靠谱?

南京明故宫奉天殿遗址

朱元璋对扩廓帖木儿也是非常敬重,他的儿子、妹妹都在战争中被明军俘虏,朱元璋对他们给予了优待,把他的妹妹嫁给了自己的次子秦王朱樉。就在扩廓帖木儿死后三年,元昭宗也在洪武十一年(1378),即北元宣光八年死去,未竟的“中兴”事业终究化作泡影。北元的政治形势也开始急转而下,逐渐走向瓦解了。

下一篇谈明初的云南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