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冷军这幅画卖了1897万,放大13倍,网友:这根本不是画,是一个圈套。而冷军这幅在北京保利国际春拍上卖了1897.5万的油画,名叫《丰碑》,是他创作第一阶段时期的代表作,当时有人说这幅作品的问世,冷军已经到达了顶峰,而同时期他创作了《关于网设计》《文物——新产品设计》,一问世又说是他的顶峰,到《世纪风景》系列,也说是顶峰。

陈洪标|文

冷军这幅画卖了1897万,放大13倍,网友:这根本不是画,是一个圈套!

圈套明明是聪明人玩的游戏。冷军玩不了,不少不聪明,是他太老实了。老实到什么程度,说起来你都不敢相信。

冷军在创作进入第三阶段时,正是从连续五六年的全国性美展的获奖光环中走出来,他决定要回归绘画本身,回归传统,重温经典,把和绘画无关的内容全部剔除,他把方向放在人物上,选择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研究蒙娜丽莎的微笑,他要把这种微笑复制到东方女性身上,于是创作了《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

这幅作品完成不久,冷军认识了很崇拜自己的一位小学教师罗敏,以她为模特花了五个月时间,创作了《肖像之相——小罗》,这幅作品让冷军获得全国画院的大奖,而在5个月的接触中,罗敏早已喜欢上了单身的冷军,冷军也是,但是他就不好意思开口,一直到两年后,还是通过朋友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说他老实,还因为结婚后,他和妻子上街总是要保持5米的距离,原因是他怕被人看到了,说他娶了个年轻的老婆,不好意思。那可是二十一世纪了,这么老实巴交的艺术家不多了。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说明冷军是个老实人,在生活中是,在绘画创作上更是。他从来不投机取巧,画一幅画少说半年,多则一年之久,他靠的就是耐心和毅力。

而冷军这幅在北京保利国际春拍上卖了1897.5万的油画,名叫《丰碑》,是他创作第一阶段时期的代表作,当时有人说这幅作品的问世,冷军已经到达了顶峰,而同时期他创作了《关于网设计》《文物——新产品设计》,一问世又说是他的顶峰,到《世纪风景》系列,也说是顶峰。没错,冷军就是这样从别人眼里的一个顶峰到达另一个顶峰。

那这幅作品为何也被冠之以“顶峰”的光辉?构图很简单,也就一台废弃的旧机器,破损很严重,而且被闲置很久,上面蒙上了一层厚厚的油灰。旧机器的刻画一如既往地逼真细腻,其钢铁的质地和模型铸件以及岁月留下的痕迹,被还原的程度也依旧很到位,也很可怕,除此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但是,当把画面局部放大13倍,在机器背后的墙上,有一些石灰水、污渍和生锈的纵横线等。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个用铅笔勾了线的巨大的空心十字架,就像是红十字医院的标志,足足占据半面墙,旧机器底部堆着一圈砸破的水泥板,里面露出的钢筋都生锈了,而地面上还有一些沾着油渍的脚印,隐约可见。

很多网友看了之后,越看越不对劲,觉得这根本不是画,是画家特地设置的一个圈套。这台破旧的机器,能拆的零件都拆了,剩下的锈了拆不了,这和一个空壳差不了多少,还落满灰尘,明明是废弃败落的迹象,本来应该是歪倒在角落里的,为什么要把它竖起来?还用水泥板把它围起来,是要给它当碑供起来?如果是这样,那墙面上为什么画了个如此巨大的空心十字架?这分明是另有含义。

而结合冷军自己对这幅作品的介绍,这是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经济的繁荣的一种颂扬,但更多的是一种反讽式的自省,是对工业文明带来的一种反思性拯救。据此,网友更加认定这是冷军设置的一个圈套,你按照这幅画的名字《丰碑》,去理解这是在颂扬工业文明,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画面告诉你,这并不是一座丰碑,是一台被遗弃的破机器,和画的名称是完全相反的。

你认为冷军这幅画是一个圈套吗?欢迎你发表看法。

其他精彩文章:

一个用猪皮作画,一个用牛皮作画,网友:这根本不是艺术!

齐白石画的猴又呆又丑,一改毛色却卖了460万,网友:神来之笔

冷军学经典,画了幅画也成了经典,放大14倍,网友:这根本不是画

冷军画了个勺子卖161万,放大11倍是悬空的,网友:这根本不是画

画4个柿子卖33万,画6个卖了313万,这次才是冷军画的,不是照片

本文系【陈洪标写字说画】原创,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传记作家、书画评论家陈洪标撰写,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