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有没有一部年代剧,可以让你回忆过去……

正在济南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热播的《姐姐的花样年华》讲述了七十年代末,知青返城的大潮中,几家人的喜怒哀乐和辗转情感。七十年代,看似久远,实际在历史长河中也就是短短一刹那。

就在这转瞬即逝的瞬间,我们能够捕捉到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小编带着您,来重温那个年代的衣食住行:

穿衣戴帽,人生必须,人之所以要穿衣服,是在为了包裹自己,避免暴露的同时,使得自己和对方心情愉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赏心悦目”。对于七十年代的人来说,吃饱穿暖是首位的,比如:棉手套,棉鞋……

但是,在穿暖的同时,也不会忘记,好看。

于是乎,各种手织围巾应运而生,各种织法(比较简单的:上下针/正反针、两反两正、假元宝、双元宝;比较立体的:蟠桃花、铜钱花、富贵花、连环花、同心花、幸福花、小辫针、太阳花),各种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想学的可以去“*度”

看看剧中女主角们的围巾,好看不?漂亮不?也是苦了剧组的服装大姐,这得织多少天啊:

七十年代,山珍海味吃不起,粗茶淡饭尚可管饱,出去搓一段是奢望。

但是,对于结婚这种人生大事,能在外大吃一顿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啊。

剧中吴家老大的婚宴就定在了江北市最大的饭店“江北饭店”,要放在现在,顶多是个小店,那时候可是全市最大最豪华的场所,能在那儿办场婚宴,一辈子都可以拿出来说事啊。看看那时候的排场吧:

所谓盛大与隆重,也不过是四桌而已。

70年代住房分配制度紧张,物资缺乏,普通老百姓毫无设计可言(能有住的地方就不错了)。大多数人挤在筒子楼里,人口多、住房面积小、三代同居一室是住房条件的真实写照,一到吃饭时间楼道里就油盐飞溅、人声鼎沸。这样的场景和生活方式也许都成了一代人永远的记忆。

像剧中的徐海洋一家的住房条件可以说是高级别高规格的,独门独户,木地板,钢琴,沙发: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短短的四十年间,我们经历了从群居“筒子楼”到个人商品房,装修设计也从一味临摹效仿,到如今有自己的创新和传承,这空前绝后的变革,让人们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

那个年代,自行车是标配的交通工具。身为刑警队长的陈建国也是自行车出,自行车进。

这个标配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有,要有票,有关系才可以买到,而且,那时的车型款式也不像如今一样,各种品牌各种变速,那时候,基本就是大“28”:

小编以为”自行车”的叫法有些牵强,没有人蹬它如何行走?不似现如今的摩托车和电瓶车,有油有电就可以走,或者,叫做“脚踏车”更为妥帖一些,您说呢?

听过小编的介绍,不知道能唤起电视机前的您多少对过去的回忆?

如果,您还有要说的,要拉的,请在后面的留言区域留言,让大家一起来分享那个时代的衣食住行,生活常态。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济南电视台所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