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凌云

又有6家私募被注销。

10月24日晚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告称,有6家私募机构因注销期间届满未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而被注销,上述情形将被录入资本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

这是年内因未按要求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被注销的第二批私募。今年2月,也有6家异常经营的私募因为同样的原因被注销。

6家私募因未按要求提供法律意见书被注销

此次被注销的6家私募机构为:北京华夏成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瑞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岩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誉得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前海金聚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无锡火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今年3月23日,中基协发布了《关于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异常经营情形下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的公告》。

公告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未能在书面通知发出后的3个月内提交符合规定的专项法律意见书的,协会将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的有关规定予以注销,注销后不得重新登记。”

公告中还明确了需要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的异常经营情形:

1、被公安、检察、监察机关立案调查的;

2、被行政机关列为严重失信人,以及被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

3、被证券监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或被交易所等自律组织给予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

4、拒绝、阻碍监管人员或者自律管理人员依法行使监督检查、调查职权或者自律检查权的;

5、因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证券监管部门向协会建议采取自律管理措施的;

6、多次受到投资者实名投诉,涉嫌违反法律法规、自律规则,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未能向协会和投资者合理解释被投诉事项的;

7、经营过程中出现《私募基金登记备案问答十四》规定的不予登记情形的;

8、其他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私募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等自律规则的相关规定,经营管理失控,出现重大风险,损害投资者利益的。

4家被注销私募此前存不规范运作问题

根据中基协网站公示信息,此次被注销的6家私募中,北京华夏成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其余5家成立时间介于2010年至2014年之间,均在2015年前后备案登记,大部分属于比较早期成立的机构。

在机构类型上,和瑞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未披露,上海岩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为私募证券,其余4家为私募股权、创业投资机构。6家私募均有基金产品登记备案,且目前仍显示正在运作。

其中,和瑞财富、誉得投资、金聚源基金、火炬投资4家机构此前已有不规范运作行为,比如未按要求进行产品更新或重大事项更新累计2次及以上,未按要求按时提交经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此外,4家机构登记的高管人员均无基金从业资格。

此次被注销的6家私募,是年内因未按要求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而被注销的第二批。今年2月初,已有包括汇奉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鑫达众汇(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在内的6家私募,因同样的原因被注销登记。

今年以来,因违法违规、失联等问题被注销的私募机构已有70家。

私募行业监管趋严

机构应投资和风控并重

近年来,私募行业的监管一直在加强。

此前中基协发布通知称,自9月30日起,私募基金管理人未按时在信披备份系统备份信息披露报告累计达两次的,协会将其列入异常机构名单。其中要求私募证券基金按时报送季报和年报,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按时报送半年报和年报。

9月下旬,部分私募收到中基协下发的《关于限期提交自查报告的通知》,要求私募开展自查工作,并在10月31日前提交书面自查报告及整改安排。如果接到通知的私募未能按时提交,则被纳入异常经营程序。据了解,此次被抽中自查的私募数量为400多家。

10月12日,证监会刚通报了2018年私募专项检查执法情况,上半年对453家私募机构开展检查,涉及4374只基金,管理规模达2.08万亿元,占行业总管理规模的17.20%,其中139家私募被发现存在违法违规问题。今年以来,各地证监局也对不少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私募开出监管函和处罚书。

在10月19日的私募基金风险管理主题峰会上,国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乃进表示,目前私募基金行业的风险正在全面出现;其中,行政和自律责任风险普遍存在,民事责任风险集中爆发,刑事责任风险超出想象但却很少被注意到。现阶段,无论是国家立法、主管部门执法,还是司法部门的司法裁判,都呈现出加强管理人管理责任的趋势。

刘乃进认为,私募行业目前正在经历从几万家到几千家的大浪淘沙,这个洗牌过程会通过市场和监管的双重驱动完成,其中最先被淘汰的将是管理能力不强、风险控制不到位的机构。私募行业已经从“重投资、轻风控”进入到“投资和风控并重”的历史时期,面对严监管趋势,未来私募机构需要进行全面性、常态化、信息化的风险管理。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