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想法的人性前提是,每个人都是圣人。你在积极推进这个想法的时候,所隐含的人性前提是——婚恋中的年轻人,及他们的父母,统统都是不负责任的狗屎垃圾,而你随便指定的某个婚检医生,他是圣人。

不用工作,每月白给你5000块,你会反对吗?

文 | 雾满拦江

(01)

朋友圈热议是不是恢复强制婚检。

支持者占到上风。

理由是强制婚检,可以避免缺陷孩子的降生。

反对方哼哼唧唧,始终说不明白反对的理由。

恢复强制婚检,到底应该不应该呢?

——这是道送命题!

非常狠、非常有趣的送命题。

(02)

什么叫送命题?

事涉规则,稍有不慎就会产生严重后果的那种。

1774年,美国人托马斯·潘恩,悲天悯人的为天下人操心。

不用工作,每月白给你5000块,你会反对吗?

(托马斯·潘恩)

他发现,世间多数疾苦,都是因为没钱造成的。

所以托马斯就想,假如由政府负起责任来,无论穷富肥矮丑俊,只要你是个人,政府就按月给你发笔钱。

这笔钱,不可以太少。

数量应该能够维护人的基本自尊。饿不到,冻不着,看得起病,旅得起游。不求爷爷,不告奶奶,多好。

比如说,政府每月发给每个人5000块,咋样?

建议始出,一片欢呼。

太好啦。

赶紧发钱吧你!

所有人充满期待。

先别急,发钱之前,还有几个小问题,需要解决一下:

(03)

第一个问题:钱从哪儿来?

这废话问的,让银行印呗!

说让银行快点印的,就有点猪脑了。

钱是什么?钱是与社会财富相对应的纸标签。大家创造出1000亿的社会财富,那就印制1000亿的钞票。你拿1块钱,一定是买到1块钱的东西。如果钞票印多了,这叫通货膨胀。如果钞票印少了,就叫经济冷滞——钞票数量不一定与实物相符,多点少点都没关系,但不能差得太离谱。

假如社会财富1000亿,流通的货币差不多也是这些。银行再加印钱,就意味着稀释社会财富,钱就不值钱了。

所以银行印钱,不是个办法。

印钱不行,就只能收税了。

向谁收呢?

——当然是向富人收!

按照现有税率收,那肯定不行。

此前税收,只能维持政府机构的运行,没多余的钱分给百姓。

现在要再给每个人发5000块钱,富人缴的税就必须翻倍。

可是富人之所以富,就是因为他比你精。你这边一磨刀,人家就撒腿逃了。

移民!

……话说到这里,你肯定要炸了:你这人啥毛病?白给钱这么好的事儿,你在这里挑毛捡刺推三阻四,你心眼咋这么坏呢?凭什么说富人一定要逃?万一人家富人根本就不想逃,只想把财富拿出来,和大家共享呢?

好吧好吧,富人都是圣人,天天哭着喊着,想把钱全掏给你。

于是就把钱收上来了,然后发给大众每人每月5000块钱。

你会发现,这5000块钱,你连根针都买不起。

……又咋地啦?

(04)

当你每月白得5000块,我每月2000雇你去搬砖,你还去不去?

不用工作,每月白给你5000块,你会反对吗?

去就是有毛病了。

你躺沙发上都赚5000,这就是你的身价。搬块砖如果给不到5万,你才不会干呢。

——企业歇菜,公司关门,都雇不到人了。

劳动力锐减。

都不缺钱,有多少人愿意吃苦受累干活?

这就导致了——此前大家一年能创造1000亿的社会财富。但现在,能创造个1亿,就算烧高香了。

——结果就造成了,1000亿的钞票对应1亿元的实体财富,你手中的5000元,实际价值只值5块。

(05)

托马斯·潘恩算来算去,发现他终究算不过人性。

经济学家管这种貌似美好、实则心眼不够的思维现象,称之为眼镜蛇效应。

(06)

英国殖民印度时,发现市区眼镜蛇好多好多,天天在大街上爬来爬去,逮谁咬谁。

这样不行,得想个法子,鼓励民众踊跃逮眼镜蛇。

逮到眼镜蛇,给予现金鼓励。

政策出台,印度兴起了轰轰烈烈的饲养眼镜蛇业务,家家户户养殖眼镜蛇,家里养的蛇越多,就越富裕。每个月逮几条送到当局处,支领现金,全家的生活费用就够了。

当局发现这情形后,很是恼火,就废除了这条政策。

民众发现政府出尔反尔,不给钱了,气恼之下,就把家里的眼镜蛇,统统放生了。

——结果印度街头,黑压压的眼镜蛇在蠕动,吓死人了。

这就叫眼镜蛇效应。

(07)

世间的事儿,跟你想的正相反。

为什么呢?

因为你的想法,一定是隐含人性大前提的。

比如说你想消除城市的蛇患,一拍脑门:咦,全民动员,一起捉蛇,每捉到一条给5000块钱,不就把城市里的蛇捕光了吗?

这个主意好,马上行动……且慢,当你这么想的时候,人性前提是什么?

——你的人性前提,是所有人都是大圣人,不取巧不做弊,善良到让你哭。

可万一有一个不是圣人呢?

只要有一个非圣人,他就会饲蛇牟利,别人也会眼红效法。最后是人人养蛇,让你美好的想法落空。

再比如平白给每个人5000块钱的想法,也是这样。

这个想法的人性前提是,每个人都是圣人。富人是圣人,钱给不了你他急得夜夜直哭。穷人是圣人,家里堆满了钱,还要起五更睡半夜加班加点创造财富……这根本不是圣人,这是病人!

事与愿违,想法行不通,只是因为人性大前提错了。

(08)

现在我们来说婚检。

支持者想的是,强制婚检可以降低缺陷婴儿的出生。

不用工作,每月白给你5000块,你会反对吗?

这个想法是对是错,不得而知。必然会有人认为,婚育是人类的天然权利,某些人是否有权否决别人的生育权?仅此话题就会大起争端。

我们不搞争端。

我们只想看看强制婚检的做法,是不是与现实法律相冲突。

好像婚姻法有规定,恋爱自由对吧?

连父母干涉婚姻,全社会都要声讨。可现在你突然要把年轻人的天赋权利,强行剥夺,交给一个谁也不认识的人,那么婚姻法是不是要撕掉?

你在积极推进这个想法的时候,所隐含的人性前提是——婚恋中的年轻人,及他们的父母,统统都是不负责任的狗屎垃圾,而你随便指定的某个婚检医生,他是圣人。

……可万一他不是呢?

他大权在握,可以一言决定你是否可以结婚。万一他心情不好时无端刁难你,情绪不高时出现失误,又或是更严重点,你又该咋办?纵然事态没这么极端,也会让年轻人的婚恋成本陡然飙高,压力激增。

世间无圣人!

都是正常的饮食男女!

强制婚检到底能带来什么——问问当年为什么取消强制婚检,就应该知道了。

婚检没错。婚检意味着对下一代负责。

问题出在强制上。

(09)

是不是支持强制婚检也罢,是不是赞成每人每月发5000元也罢,都只不过透露出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思维推演的结果,更接近于现实本身,就是优质的。这种思维至少要完成三个步骤的运行:

第一步:设想。

你闲着没事儿,操别人的心,认为年轻人是否应该婚恋,应该由你说了算。

所以找个理由,想恢复强制婚检。

这是你的第一步想法。

第二步:人性。

按你的想法,强制年轻人婚检。

从此年轻人的婚恋权利不复存在,决定他们可不可以结婚的,是一个有着正常欲望、也有着普通人类缺陷的人。

只要这个人稍有不开心——年轻人就可能以自己的人生幸福,替他支付情绪账单。

你凭什么认为,无关的人比当事人自己,更负责任?

第三步:理性。

我们要做的不是强制婚检。

——而是向年轻人,大力宣传婚检。

当事人肯定要比你更关心自己,更关心他们的孩子,他们有知情权,更有选择权。他们可以选择与相爱的人在一起,也可以做出更符合他们自身利益的选择。

你不添乱,就是善!

当你的思维,走过这么三步,就达成于一种动态的社会均衡。此后仍然是大问题不断,小问题无限——但这才是人类社会的常态,任何寄望于一个办法根除所有问题的想法,只会带来反面效果。

(10)

回到常识!

人的基本认知,一定与他的经济状况相对应。

如果一个人思维停留于主观愿望,丝毫也不理会此后的变局。这些朋友,人生将会极为艰难,他们的美好愿望,总是事与愿违。无论他们是如何努力,也无法突破人生发展瓶颈,因为他们的脑子出了问题。

脑子是个好东西,每人最好有一个。

动脑子,其实很简单,就是三步走过来。先有愿望,再人性对搏,然后选择中间状态的平衡点。所以世间智者,不是遇不到人生问题,而是他们会采用更具实用价值的方法,化解问题。智慧的诀窍,不过是知道人性始终处于一个中间状态,永远有问题,永远要解决,任何寄望于彻底根除问题、甚至以此为由剥夺他人权利的做法,只会恶化自己的生存环境,只会面临着更无力的现实。人性本不完美,何不接受一个不完美的现实?一辈子人,不做两辈子事儿,让我们把相应的规则,制订的更具灵活性,更贴合于人性的本原。让我们的后人,生活在一个可以自由选择、而不是由别人决定的时代,这才是我们为后人累积的福祉,也才会让我们生活于平静与快乐之中。因为我们无愧于心,没有把自己的愚蠢妄念,强加于人。没有因为自己愚蠢,带给后人无尽的痛苦与问题。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