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姐有话说:

前不久,一段视频在网上传开,视频中,深圳某学校门口,不少爷爷奶奶帮孙辈背书包,校长送放学的学生出门时坚决予以纠正,让孩子自己背。于是老话题“孩子的书包由谁来背”再次引发热议。惠姐发现,话题之所以老,是因为有些现象人们很难寻求两全其美的办法来解决。这样的现象在安庆也很普遍,家长们一方面认同锻炼孩子的说法,另一方面又心疼孩子的肩膀,何以两全,负重前行真的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吗?惠姐进行了调查。

湖心北路上一小学放学后,家长为孩子背着书包、拎着杯子。 徐火炬 摄

校门口拦截不了“背包客”

十月的一天早晨,惠姐经过大观区一所学校的大门口,7点45分左右,孩子们已经陆续进入校园,少先队先锋岗站在校门口,当值的老师也早已守在校门口迎接学生,维持秩序。大部分学生家长将孩子送到校门口,从肩上取下书包递给孩子便转身离去;也有家长坚持要背着孩子的书包,将孩子送进教室,为此还引发了争执。“学校有规定,家长不能送孩子进入校园,请您让孩子背上书包进教室吧。”值班的老师在校门口拦住了一位试图进入校园的奶奶。“为什么不能进去,我家孩子才一年级,能背得动这么沉的书包吗?”这位奶奶一边说着一边牵着孙子左右移动,想要冲过“拦截”。老师坚持学校的规定,这位奶奶说话的分贝更高了,“凭什么不给我进?刚刚我就看到别人进去了,你怎么不拦?”这位奶奶手指前方,原来趁着混乱的功夫,另外一位老人背着书包牵着自己的孙子进入了校园。这位当值老师回头看了一眼,僵持一会儿也只好妥协。

“这位奶奶实在不应该,当着孩子的面无视校规,长辈不能以身作则,孩子在学校又会如何看待校纪校规?”附近的家长这样评论着。

“可能是看孩子太小了,那个大书包背在身上几乎看不见孩子,做家长的将心比心,确实心疼。”也有老人这样认为。

孩子的书包究竟有多重?

惠姐分别对小学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三名学生的书包进行了测算,四年级学生小程的书包重量为6公斤,包内装着一天所用的课本教材。“主要分为四类,课本每天大致会用三到五本;然后就是写作业用的配套练习大约三到六本,以及语数外的课堂练习本、家庭作业本以及笔记本;第三类是早读书籍类,一般为古诗词或者传统文化书籍,两到三本。我女儿还喜欢每天放一两本课外书在书包里,虽然我极力反对,但她依然坚持。每天再加上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重量可想而知了。”小程的妈妈刘女士坦言,虽然她经常试图给孩子的书包减负,可挑来拣去发现都是必备品。

另外接受采访的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的书包重量也都超过了小程的书包重量。“考虑过上午和下午的书分开带,后来发现意义不大,有时还会造成上课的时候需要的物品被落下了,索性全部带上以备需求。”六年级学生家长黄萍女士这样解释。

“书包重吗?”当惠姐提出这样的问题,孩子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好重啊!有一次我还背了字典、词典,爬楼都爬不动了。”10岁的小学生李琦这样说。“怎么不重?书包背起来,感觉我的身体都被拉得往后倒了。”11岁的小女生秦斯涵这样说。但可爱的孩子们依然表示,他们不怕累,愿意自己背书包上学,至少在进入校门时不需要家长的护送。

负重对孩子成长有影响吗?

孩子的书包由谁来背?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徐先生说出了想法,“没孩子的时候看到大人帮孩子背书包,觉得教育方式有问题。现在自己有孩子了,哪怕有时书包不重还是愿意帮他背,心里确实很矛盾。”市民黄萍说,做为家长她更关心孩子的健康,“我担心书包越来越重,影响孩子长个子。”

不过专家告诉惠姐,重物并不在影响身高的范畴中,短时间少次拎抬重物不会对身高造成影响,但是过重的书包会对孩子产生长期性的不利影响。当书包重量超过其体重15%,身体有些部位肌肉的工作强度会大幅增加,且会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疲劳。孩子背的多是“双肩背”和“单肩背”。“双肩背”如果太重,容易导致孩子身体前倾,长此以往导致脊柱变形,就是常说的驼背。专家提醒,“单肩背”的书包对孩子更有害,将造成脊柱侧弯曲,一旦畸形发生,会呈进行性发展,需要特殊矫正或动手术才能恢复正常。

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

“慧眼发现”栏目群友洪芳的儿子在读小学四年级,“孩子的书包确实重,但我认为书包还得孩子背,之前买过所谓专业减压书包,发现到达一定重量后,减压的作用孩子没体会。孩子的书包,大人背时间长了都觉得肩膀受不了,是该想想办法了。”洪芳说,她给儿子的书包加上了拉杆,孩子每天拉着书包上学,上楼梯时拎着,这样的拉杆书包仍然存在弊端,比如书包容易脏,还会有磨损,此外上楼梯时要放下拉杆再拎上楼,洪女士的儿子曾表示拎包更辛苦且麻烦。

群友“爱相随“是安庆一所高中的语文教师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我在上海的学校进修时,看到他们的教室里有类似健身房设置的那种小柜子,每个孩子一个,有锁,很多课本和资料可以放进柜里,晚上回家根据需要选择放到书包。”群友“爱相随”表示,这种柜子造价不高,解决孩子书包过重问题的同时还能锻炼孩子自我安排的能力,是不错的选择。

孩子背书包上学很正常,不过社会在进步和发展,如果教育部门联合学校家庭能够想出两全齐美的办法,或许每天早高峰校门口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拥堵,或许孩子也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物品,采访中家长们倾吐了心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